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术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急诊LC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PTGD+择期LC)和对照组(急诊LC)。对比分析两组LC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LC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P<0.01)。结论:与急诊LC术相比,PTGD术后择期行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自2013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54例,先行PTGD术,结合抗生素治疗,同时治疗合并疾病,PTGD后1周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及患者家属手术的意愿选择PTGD术后1~2周(A组)或2~3个月(B组)序贯行LC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行PTGD,成功率100%,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3 d内均缓解,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行LC过程均顺利,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期行LC对患者生活增加不便。结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在急性期、手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先行PTGD迅速控制病情,再择期行LC。在部分基础疾病控制良好,且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中早期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6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5岁以上急性胆囊炎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112例(71.8%),手术时间30~155 min,平均(56.5±20.6)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D)患者6例,穿刺术后短时间内全身炎症情况均明显好转,另行保守治疗38例(24.4%)。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情复杂,如经过短时间的围手术处理后能早期行LC则相对安全,可彻底治愈;如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又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先行PTGD胆囊减压,待症状缓解后行择期LC,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也要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老年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重症胆囊炎行PTGD序贯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先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并带管出院,4~5周后胆囊炎症消退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为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PTGD序贯LC治疗老年重症胆囊炎风险较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61例,急性期均接受PTGD,其中40例患者再次入院而后行择期LC。对比PTGD前及LC前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差异,并分析PTGD及LC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情况。  结果   40例患者再次返院行择期LC,与PTGD前比较,患者的腹痛、发热等临床表现好转或消失;白细胞计数下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厚度变薄、胆囊最长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患者接受LC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结论   PTGD联合择期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可有避免胆道损伤,降低LC中转开腹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谈义政  魏晓平 《重庆医学》2021,50(19):3303-3306
目的 研究对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续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一期行LC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36例XG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PTGD组(n=21)和LC组(n=15).其中PTGD组首先行PTGD,3个月后行LC;LC组则入院后一期行LC.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TG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LC组(P<0.05).PTGD组21例均完成PTGD续贯LC,无中转开腹,而LC组有6例(40.0%)中转开腹,发生率显著高于PTGD组(P<0.05).PTGD组腹部切口感染、胆管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LC组(P<0.05);但两组术后胆漏、腹壁皮下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D续贯LC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XGC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胆囊炎微创治疗的适应证、效果及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13年间我科应用PTGD、LC及PTGD LC 3种方式治疗的9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痊愈出院,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无胆管损伤.其中PTGD治疗19例;LC治疗38例,PTGD LC治疗35例.共7例患者发生11例次并发症,达7.6%.并发症主要是胆囊出血4例、漏胆4例及腹腔感染3例.结论 微创治疗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式,具有简单、安全、并发症低的特点;临床上要根据惠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微创治疗方式,以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其PTGD后不同时间段行LC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三组,A组26例:4周内,B组22例:4~8周,C组20例: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等具体情况。结果:A组与B、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8.46%)>C组(35.00%)>B组(4.55%)(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间隔4~8周行LC治疗较好,可有效减少术中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坏疽性胆囊炎.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5例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成功行LC,其成功率68%,8例(32% )中转开腹.发生胆囊坏疽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合并症、白细胞计数.老年(50岁以上) 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发病时间较长,白细胞计数在17×109/L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坏疽的危险性增加.结论 急诊行LC 并放宽手术指征是处理坏疽性胆囊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金标准。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困难型LC(困难型LC包括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嵌顿、有中上腹部手术史者所行的LC)。我院2001年3月~2004年6月共有急性胆囊炎25例行LC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青松  张文俊 《安徽医学》2019,40(7):790-79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急性胆囊炎LC术的1 0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LC中转开腹,1 005例未中转成功行LC。以37例LC术中转开腹患者为中转组,在1 005例顺利完成LC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11例作为LC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史(OR=0. 093,95%CI:0. 030~0. 289,P <0. 005)、急性发作病程(OR=0. 203,95%CI:0. 078~0. 531,P=0. 001)和胆囊壁厚度(OR=0. 165,95%CI:0. 059~0. 459,P=0. 001)是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预测中转开腹的可能性,并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果  袁艺  杜玲  王玉蕾 《西部医学》2010,22(5):824-82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与及解决办法。方法对1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28例,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4孔法行LC。结果14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中转开腹。结论急性胆囊炎在发病72h内行LC是安全有效的,即使发病72h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外科医师仍可顺利完成手术。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认真仔细操作,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急性胆囊炎行LC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与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1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用PTGD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对照组于同期直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GD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序贯微创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早年将急性胆囊炎作为LC的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1],近年对急性胆囊炎是否行急诊LC尚存争议,主要是因为急性胆囊炎行LC难度大,部分需要中转开腹且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我们于2006~2011年对85例急性胆囊炎病人采用LC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经皮穿刺胆囊引流术(PTGD)后的二期手术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35例PTGD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34例临床治愈,治愈率约为97.1%;1例术后发生心肌梗死死亡,围术期病死率为2.9%.本组17例(48.6%)术后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7例,术后胆漏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切口裂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先行PTGD,避免胆囊壁发生坏死穿孔,待非发作期行二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囊炎初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临床上认为相对禁忌.笔者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8月行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48例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初期手术组与后期手术组,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只要掌握正确的手术时机,急性胆囊炎初期行LC术仍是安全的、可行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即刻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7月226例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18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发生率为7.96%。其主要原因有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12例(66.7%),内瘘3例(16.7%),出血2例(11.1%),胆管损伤1例(5.6%)。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如完成LC有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适时中转开腹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文贵  赵海俊  韩旭 《中外医疗》2010,29(3):54-54,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2008年49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LC,平均住院时间4~5d。结论急性胆囊炎急诊行LC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个体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高龄患者骨折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院采取个体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43例骨折术后A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组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组治疗AAC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LC组20例,其中胆囊部分切除率30.0%(6/20),中转开腹率20.0%(4/20);术后72 h症状缓解率65.0%(13/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0%(9/20)、死亡率10.0%(2/20);PTGD组16例,术后72 h症状缓解率93.8%(15/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2/16),其中10例于术后3~4周拔除引流管,6例行LC,LC术后未出现并发症;ERCP组7例,其中4例行内镜鼻胆囊引流术(ENGD)、2例行内镜逆行胆囊内引流术(ERGD),1例导丝未能通过胆囊管而放置鼻胆管。术后72 h症状缓解率85.7%(6/7),术后未出现ERCP相关性并发症,引流管于术后7~14 d拔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及内镜逆行胆囊内/外引流术用于高龄患者骨折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案,以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方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经验总结.方法 对2001年10月~2010年1月期间15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7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例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无术后大出血、胆漏.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掌握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