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核性和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情况,以及吸入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经高分辨率CT诊断的25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结核性组(120例)和非结核性组(138例)两组后行肺功能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比例;非结核性组中有可逆性气流受限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加用吸入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治疗,一年后对比两组的FEV1情况。结果非结核性组的FEV1和FEV1/FVC比结核性组明显低(P0.01),结核性组中有气流受限的占30%,而非结核性组中占79.71%,非结核性组比结核性组肺功能更差;结核性组和非结核性组中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比例分别为10%和46.38%,非结核性组中可逆性气流受限比例明显高于结核性组(P0.01);随访一年后,治疗组的FEV1较对照组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由于反复感染或者是反复炎症因素,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比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更差,而可逆性气流受限在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比例较高,加用吸入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治疗,可改善这些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病人,女性,26岁,反复咳嗽咳痰22年,间歇性咯血1年入院。患者出生后咳嗽咳痰、发热频频发作,一直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每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近一年来咳痰量明显增多,并有间歇性咯血,痰可分为三层,左侧卧位痰易咳出,93年7月支气管造影诊断为“右下支气管扩张”,左侧支气管造影无殊,按支气管扩张内科治疗五个月症状无改善,94年1月3日转入胸外科手术治疗。在追问病史中,发现患者每于餐后咳嗽加重,剧烈咳嗽时咳出饭粒菜  相似文献   

3.
绿脓杆菌(PA)性肺炎在老年人肺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院呼吸科近2年来收治绿脓杆菌性肺部感染48例,现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中男42例,女6例,年龄60~82岁。诊断依据:①患者有咳嗽、咳痰,尤其是咳黄绿色脓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②肺部X线检查提示新近出现的浸润性炎性病灶。③痰培养2次以上有绿脓杆菌生长。肺结核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6例,支气管扩张20例,肺癌6例,糖尿病8例,白血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其中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28例。本组48例中咳嗽咳黄绿脓性痰45例,体温>38℃者12例,咯血或痰血10例,气喘胸闷30…  相似文献   

4.
1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轻度急性发作) 1.1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以晨起明显。近1周“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痰黄,量较多,无发热、气促、咯血等症状,遂来门诊就诊。患者年幼时曾有“百日咳”病史,曾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示右肺下叶后段“柱状支气管扩张”。无其他基础疾病,无烟酒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及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量(FVC)、吸气量(IC)、用力呼气量所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的百分比[(FEV1/FVC)%]和疗效情况、症状评分改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病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下降得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剂能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部的通气功能,降低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524-1525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症状、肺功能等,并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48例患者发病诱因中吸烟、运动不当、吸入因素、其他分别占85.4%、50.0%、14.6%、10.4%,其中以吸烟为主要因素;临床表现中咳血、咳大量黄脓痰、部位固定湿音、杵状指分别占31.3%、97.9%、79.2%、20.8%,支气管扩张部位在双上肺、双下肺、左舌叶、肺气肿、大泡周围,肺功能呈轻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治疗后的FEV1%、FEV1/FVC、运动耐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可同时存在,肺功能、影像学、临床表现可协助诊断,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秦茵茵  吴国锋  张超亮  陈苓 《临床荟萃》2012,27(11):939-94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变化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部HRCT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8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和HRCT评分,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的肺功能差异.结果 肺功能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3.6±25.2)%,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62.7±17.9)%,FEV1/FVC(61.5±12.6)%,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73.6±13.8)%;HRCT评分显示,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为(8.276±5.915)分、扩张程度为(7.151±4.306)分、管壁厚度为(5.705±2.829)分.支气管扩张症分布范围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 pred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扩张程度仅与FEV1% pred呈负相关,管壁厚度与FEV1%pred、DLco%pred呈负相关.各类型的肺功能表现不一.结论 肺通气功能与HRCT评分密切相关,其中与扩张分布范围相关性最为明显;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肺功能受损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BD)患者的肺部影像特点和呼吸功能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94例BD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肺部影像特点和呼吸功能进行分析。结果:94例BD患者累及双侧肺叶占65.96%(62/94),累及单侧肺叶占34.04%(32/94),其中柱状支气管扩张占22.34%(21/94),囊状支气管扩张占20.21%(19/94),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占14.89%(14/94),混合型支气管扩张占42.55%(40/94);94例BD患者中正常肺通气功能占37.23%(35/94),阻塞性通气功能占31.91%(30/94),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占13.83%(13/94),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7.02%(16/94),单侧BD患者肺通气功能优于双侧B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支气管扩张患者PO_2、FEV1/FVC高于双侧支气管扩张患者,PCO_2、mMRC评分低于双侧支气管扩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患者中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最常见,其次为柱状支气管扩张,累及双肺的BD患者与单侧BD患者相比,肺通气功能受损更严重,呼吸功能更差,临床应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扩张症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导致支气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我院2003-10/2008-03共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48例,临床效果较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24~65岁,平均34.5岁,病程1.5~33 a。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及间断咯血者32例;仅表现为间断大咯血的干性支气管扩张11例;咳嗽、脓痰、无咯血者5例。伴胸痛者4例,伴发热者4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检查,部分病例行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变在左上叶6例,左下叶19例,右上叶及中叶6例,右下叶17例,全部病例标本均经病理确诊。1.2手术方法本组行择期手术41例,急诊手术7例。单纯肺段切除11例,单纯肺叶切除24例,两肺叶切除11例,全肺切除2例。2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本组随访时间6个月~5 a,平均随访19个月,35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变化。3讨论3.1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及临床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主要为继发性,由于支气管内反复感染及阻塞...  相似文献   

10.
<正>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常反复。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咯血,即使是小量咯血,也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死亡,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抢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特别是大咯血患者的关键。为了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水平,我院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2例支气管扩张并发咯血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1病历摘要 患者,男,78岁。10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每年冬春两季多见,平素咳痰多为白色泡沫状,每次发病时有黄脓痰。近3年伴有活动后气促。曾做肺功能: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47%,FEV,占预计值的54%。3天前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加重。听诊:两肺广泛哮鸣音,右肺呼吸音略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必可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FVC、FEV1、FEV1/FVC和PEF值。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VC、FEV1、FEV1/FVC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F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使用表面吸入治疗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34年,大咯血2天入院。8岁患麻疹后经常咳嗽、咳痰,偶有咳脓痰:28岁时开始有咳血,当时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此后多次因咯血及肺部感染在当地住院治疗。21岁时始有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无吸烟嗜好,非近亲结婚,有3子1女,家庭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例P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10年,复发3 d入院。曾就诊多家医院,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入院后经实验室及CT增强扫描后多层面图像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重组(VR)等处理,确诊为右下肺背段PS(异常供血动脉来源于腹主动脉上段),予抗感染、化痰、止血治疗,咯血停止后出院。随访1年,患者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结论临床遇及反复咳嗽、咳痰、咯血且久治不愈的患者时,要考虑到PS可能,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争取早期确诊,以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30例COPD患者分为A组(单纯COPD患者)和B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预后结果将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回归分析筛查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与B组在体质量指数、肺结核病史、症状持续时间、痰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氧分压[p(O_2)]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 0. 05); A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 05)。B组中有3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2. 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症状持续时间、p(CO_2)、白蛋白是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水平、症状持续时间是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 0. 05或P 0. 01)。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白蛋白、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需注意监测患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肺曲霉菌病常继发于肺内慢性空洞性疾患 ,如肺结核空洞 ,支气管扩张症 ,肺囊肿及慢性肺化脓症等[1] 。其并发咯血尤其是大咯血临床虽较少见 ,但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其临床及X线表现无特异性 ,痰曲霉菌检出率低 ,易与肺内原发性空洞疾患感染咯血相混淆。为提高对此症的认识 ,现将 1993年至 2 0 0 2年我们急症收治的并发曲霉菌病大咯血 19例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中男 11例 ,女 8例 ,16~ 6 5岁 ,平均 40岁。患者均有肺部原发病史 ,其中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 11例 ,慢性囊柱状支气管扩张症 3例 ,支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8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肠溶胶囊0.25g/次,2次/d,口服,连续服用1a。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a患者临床症状急性加重次数、每日咳痰量、痰培养阳性率,并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l)、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及用力肺活量指标(forcedvitalcapacity,FVC)、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结果治疗组治疗1a内未发作18例,急性加重1次12例,急性加重2次以上10例,治疗有效率75%;对照组急性加重1次2例,急性加重2次以上38例,治疗总有效率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日咳痰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痰培养阳性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FEV。%,FVC较治疗前增加(P〈0.05),LVEF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可降低支气管扩张症痰培养阳性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临床常见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疾病反复发作而导致呼吸功能进行性下降,本病属中医“咳嗽”、“咯血”、“肺痈”等范畴。急性加重期治疗以抗感染、祛痰及加强痰液引流为主,但稳定期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对反复发作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进行管理从而减少急性发作是临床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舍雷肽酶肠溶片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其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舍雷肽酶肠溶片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肺功能[用力呼气量(FVC)、第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96%(48/49)高于对照组79. 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舍雷肽酶肠溶片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P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初诊误诊11例,误诊率为91.67%,误诊时间14 d~20年。初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3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1例,肺大泡、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例,肺囊肿并感染、结核性胸膜炎、真菌感染、血管畸形、PS各1例。本组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5例,其中伴发热、胸痛、喘憋、心悸各1例;表现为胸闷伴气促、胸痛各1例;表现为干咳3例,其中伴咯血、腰痛、发热各1例;临床无明显症状2例。经肺部增强CT或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确诊为PS 5例;经术中或术后病理确诊为PS 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PS 2例。6例行手术治疗;6例拒绝手术,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5年,6例预后良好;4例基础疾病较多,仍间断咳嗽、咳痰、反复感染,每年住院或急诊治疗2~5次;1例间断咯血,每次予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PS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伴有肺外症状,及时行CTA或胸部增强CT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