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局,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A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UA及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93例,预后不良组32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占比、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mRS评分、住院时间、WBC水平、GLU水平、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SU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Hcy水平(OR=1.479,95%CI:1.168~1.872,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7、-0.248、-0.275,P=0.003、0.005、0.002);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26、0.496、0.555、0.433,均P<0.001)。SUA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700(95%CI:0.595~0.806,P=0.001),在最佳截断值328μmol/L时,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484;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902(95%CI:0.827~0.976,P<0.001),在最佳截断值12.1μmol/L时,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935;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5(95%CI:0.830~0.979,P<0.001),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92。结论SUA及Hcy水平与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及出院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IL 33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33水平。在出院90 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9)和预后不良组(n=73),分别对两组患者基线期一般资料和血清学资料进行比较。对NIHSS评分与血清IL 33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血清IL 33水平的ROC曲线。 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清IL 33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IL 33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 P<0.01)。入院时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而血清IL 33水平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72.5%。结论: 血清IL 33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徐晓琳  董喆  夏英  刘丽凤  宋程光 《西部医学》2022,34(10):1527-153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TOAST分型、MRI分型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53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TOAST分型、MRI分型各亚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评分(NIHSS)变化情况;根据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89)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n=64),分析TOAST分型和MRI分型与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53例患者中,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CE)的患者3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例,其他原因型(SOE)14例,不明原因型(SUE)21例;MRI分型为大梗死型的患者20例,中梗死型31例,小梗死型43例,腔隙梗死型59例;不同TOAST分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大梗死型>中梗死型>小梗死型>腔隙梗死型(均P<0.05),NIHSS评分减少率比较,大梗死型<中梗死型<小梗死型<腔隙梗死型(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Cys-C、Hcy和LD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减少率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TOAST和MRI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IHSS评分减少率、Cys-C、Hcy、LDL、TOAST分型为CE型、MRI分型为大梗死型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TOAST分型和MRI分型均与ACI患者的短期预后存在相关性,NIHSS评分、Cys-C、Hcy、LDL水平、TOAST分型为CE型、MRI分型为大梗死型是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超  李勇昂  刘宣  叶军强 《浙江医学》2022,44(21):2305-2308,232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EVT后90d时随访收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灌注成功率、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FPG、NIHSS评分、Tan评分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T后90d,预后良好组颅内出血和sICH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NIHSS评分及Tan评分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FPG、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能力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90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章立  刘小利  金友雨  厉向  章小新 《浙江医学》2016,38(20):1675-167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27例初发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以CIS复发或因病死亡为研究终点,分为预后不良组(达到终点事件者)58例和预后良好组(未达到终点事件者)4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改良Rankin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蛋白/肌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因素和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Ⅰ组)和非血肿扩大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同时将入组患者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A组)和预后良好组(B组),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4 h人数(15 VS 71)、入院时收缩压[(106.32±17.42) VS(98.76±15.67)]、入院时舒张压[(180.21±23.08)VS(170.21±20.10)]、意识障碍发生率(66.7% VS 32.1%)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58.06% VS 30.26%)、意识障碍发生率(32.3% VS 13.2%)和入院时NIHSS评分[(17.27±2.23)VS(11.71±1.43)]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血肿形态、意识障碍为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血肿扩大、意识障碍率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血肿扩大能显著改善ICH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7.
汪立松  赵宏  陈志阳  冯忠  章永强  章立  徐子奇 《浙江医学》2015,37(17):1432-1435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进行ATRIA评分,评价ATRIA评分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07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根据ATRIA评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比较组间年龄、既往史、Cys-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并分析ATRIA评分与肾功能参数的相关性。以出院时mRS>3分为短期严重预后不良的评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RS≤3分组、mRS>3分组,评价ATRIA评分及Cys-C等参数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TRIA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既往卒中病史、Cys-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TRIA评分与eGFR、Scr水平均无相关性(r=-0.187、0.185,均P>0.05),而与Cys-C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7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P<0.01)、Cys-C水平高(OR=8.88,P<0.05)是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短期严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ATRIA评分与Cys-C呈正相关。Cys-C是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短期严重预后不良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凝血酶指标及相关临床特征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65)及预后不良组(mRS>2分,n=27)。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有无吸烟、有无饮酒、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脂血、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位置,检测2组患者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凝血酶峰值(TPH)、凝血酶达峰时间;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年龄、NIHSS评分、ETP、TPH、凝血酶达峰时间、血肿体积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NIHSS评分、凝血酶达峰时间、血肿体积小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ETP、TPH水平及小脑血肿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BMI、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脑出血(ICH)患者Hcy、Ca2+表达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联系,提高对ICH患者临床预后评估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ICH患者合计240例,收录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影像学检测、入院时Hcy、Ca2+水平。根据患者预后将所有I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观察患者以上指标表达并建立联合评估模型。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肿体积高于预后良好组,血肿形状不规则、混合征、黑(空)洞征、卫星小血肿检出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Hcy高于预后良好组,Ca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血肿体积、Hcy水平升高,Ca2+降低及混合征、卫星小血肿是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整合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更优效能,曲线下AUC为0.8...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被归为预后良好组,54例患者被归为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8,95%CI 1.277-3.281, P<0.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临床筛查预后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血清HA、PCⅢ水平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水平是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孔HA人工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孔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功能,无毒、无免疫反应,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孔HA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人工骨的优越性,并通过实例指出多孔HA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肝病患者血清ALT、HA的检测,证实ALT的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HA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两者的测定对肝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HA117多克隆抗体。方法以HA117表达质粒pAdTrack-HA117为模板,PCR扩增HA117基因,扩增产物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HA117蛋白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纯化HA117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将转染携带HA117重组腺病毒的HEK293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的HEK293细胞为对照组,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过表达的HA117蛋白,验证制备的HA117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获得HA117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显示抗HA117血清效价为1∶729 000。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示制备的HA117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HA117抗原蛋白。结论获得了效价和特异性较高的HA117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基因HA117在肠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位置和分布情况,了解其与肠腺癌各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肠腺癌和10例结肠正常组织中HA117的表达.结果 HA117在肠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02).在Ⅲ~Ⅳ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比Ⅰ~Ⅱ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低分化组的表达阳性率比中高分化组高,但其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117在肠腺癌中有着广泛的分布,从而提示实体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同样受HA117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一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住的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血液灌流(HA230)对照组,共25例;B组为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组,共16例.A组予常规+血液灌流(HA230)治疗,B组予常规+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结果 B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发生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炎、急性肝炎及死亡例数均少于A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行血液灌流(HA230联合HA330)治疗优于单独行血液灌流(HA2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缓释作用。方法将生理盐水、VEGF、HA-VEGF缓释体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对照和实验组。72只大鼠平均分成24组(3只大鼠为一小组,每只大鼠用2种不同的试剂)。将各组药物分别均匀注射于大鼠移植皮片和植床,在不同时间点计算移植物成活率;取皮片制成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检测毛细血管的再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结果①HA-VEGF缓释体实验组皮片成活面积、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且VEGF组皮片成活面积、成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HA-VEGF缓释体实验组毛细血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且VEGF组毛细血管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HA-VEGF缓释体实验组CD34表达与其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V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HA对VEGF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增加其在组织局部的存留时间,延缓VEGF的降解,从而诱导更多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并增加血流灌注,促进移植皮片的存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四项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初步观察四项肝纤指标与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00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CⅣ、PCⅢ检测用放免法(RIA);对其中88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用荧光定量PCR(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项肝纤指标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者及慢性重型肝炎中有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肝硬化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比较,HA、PCⅢ两项略低,而LN、CⅣ明显升高(P<0.05).同时在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HBV-DNA阳性组中血清四项肝纤指标最低,而在HBsAg(+)、HBeAb(+)、HBcAb(+)、HBV-DNA阴性组中最高,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四项肝纤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同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肝纤指标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这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HA14-1诱导不同Bcl-2表达水平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A14-1对不同Bcl-2表达水平的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以寻求克服白血病耐药的新药物.[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A14-1(0、25、50、75、100 μmol/L)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HL60、Jurkat clone E6-1、BALL-1),4 h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及作用0、1、3、4、5 h时细胞中胱冬肽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含量.[结果]随HA14-1剂量的增加,存活细胞逐渐减少,HL60从(94.3±1.4)%降至(62.1±2.3)%;Jurkat clone E6-1从(94.7±1.5)%降至(12.4±1.3)%;BALL-1从(94.7±0.8)%降至(0.9±0.6)%.同一剂量时,不同细胞的存活率与Bcl-2表达高低呈负相关.随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如Jurkat clone E6-1凋亡率从(0.5±0.1)%上升至(60.1±2.6)%;在较高剂量时(100 μmol/L),细胞大幅度坏死,坏死率从<(3.3±0.6)%增至(26.8±1.6)%.在凋亡时,caspase9于1 h开始激活,caspase3于3 h开始升高.[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HA14-1通过抑制Bcl-2诱导细胞凋亡,HA14-1有可能成为克服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新药.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0例慢性肝炎(CH)、32例肝炎后肝硬化(HC)及28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IL-6、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透明质酸(H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