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刮痧治疗冠心病痰浊瘀阻证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瘀阻证患者,刮痧治疗4周,将治疗前、后的血清分别标记成Ctrl组、Test组,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差异蛋白的分析和鉴定。结果:通过鉴定观察到蛋白总数为387,其中差异蛋白数有9个,包括上调的差异蛋白7个,下调的差异蛋白2个。上调的差异蛋白为APMAP、APOC1、APOM、SAA2-SAA4、RARRES2、P01714、P0DP04。下调的差异蛋白为CP、PROC。GO富集分析结果中所鉴定到的蛋白主要涉及生物过程(BP)、细胞组成(CC)、分子功能(MF)三方面。KEGG分析显示主要介导了ferroposis(铁死亡)、porphyrin metabolism(卟啉代谢)、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补体及凝血级联)等信号通路。结论:刮痧治疗冠心病痰浊瘀阻证患者的生物学机制主要是作用于APMAP等差异蛋白,影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脂质代谢,同时在炎症调控、免疫调节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刮痧可宏观上调控和影响脂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与它证的生物信息学差异。方法:应用Affmetrix Gene Chip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湿热中阻、肝肾阴虚与肝郁脾虚证各3例)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Scanner30007G4C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和信号值转换,获得各证之间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湿热中阻证与肝郁脾虚证比较,表达差异基因共计114个(上调46个,下调68),其中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的基因有98个(上调35个,下调63个),差异表达在4倍以上的基因有16个(上调11个,下调5个);与肝肾阴虚证比较,表达差异基因共计166个(上调52个,下调114个),其中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的基因有151个(上调46个,下调105个),差异表达在4倍以上的基因有15个(上调6个,下调9个)。与它证比较,湿热中阻证占优势的异常表达基因GO(GeneOntology)依次涉及:细胞骨架和运动蛋白、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代谢酶类、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周期类蛋白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与它证有着差异基因表达,这也是临床上出现同病异证的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风湿性关节炎(RA)及其RA湿热瘀阻证的血清多肽质谱分类模型,为RA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60例RA患者根据证型分为湿热瘀阻证(30例)及非湿热瘀阻证(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以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RA湿热瘀阻证患者与非湿热瘀阻证患者相比较,收集患者血清标本,以磁珠法分离血清多肽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通过ClinProt Tools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RA血清多肽分类模型通过GA-5算法所建立分类模型为最优分类模型,由m/z分别为2 601.05、4 967.60、6 639.43、1 866.29、8 144.63的五个多肽组成,该模型识别率为94.74%,交叉验证率为81.96%,盲法验证准确率为97.50%。RA湿热瘀阻证血清分类模型由GA-7算法所建立分类模型为最优分类模型,由m/z分别为5 740.43、4 251.35、2 863.03、1 607.22、4 531.50的五个多肽组成,该模型识别率为97.50%,交叉验证率为80.05%,盲法验证准确率为90.0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诊断指纹图谱模型对于RA及湿热瘀阻证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之间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采集的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6例)、脾胃虚弱证(6例)、脾虚湿热证(6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6例)的结肠黏膜进行microRNA检测,运用SAS系统对microRNA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结果脾胃虚弱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53条,33条上调,20条下调;湿热内蕴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48条,29条上调,19条下调;脾虚湿热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56条,35条上调,21条下调。脾胃虚弱证组和湿热内蕴证组共筛选出8条差异表达:miR-194、miR-127-3 p、miR-183、miR-196、miR-21、miR-200a、miR-96、miR-55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6条,下调2条;脾胃虚弱证组和脾虚湿热证组共筛选出6条差异表达:miR-195、miR-96、miR-320a、miR-17-92、miR-142-3p、miR-1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5条,下调1条;湿热内蕴证组和脾虚湿热证组共筛选出5条差异表达:miR-194、miR-17-92、miR-188-5p、miR-10a、miR-18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4条,下调1条。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候(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患者结肠黏膜存在差异表达microRNA(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虚实标本证候(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之间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采集的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5例)、脾胃虚弱证(5例)、脾虚湿热证(5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5名)的血液标本进行micro RNA检测,运用SAS系统对micro RNA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结果:脾胃虚弱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 RNA共有45条,29条上调,16条下调;湿热内蕴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 RNA共30条,19条上调,11条下调;脾虚湿热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 RNA共47条,31条上调,16条下调。脾胃虚弱证组和湿热内蕴证组共筛选出6条差异表达:miR -199a-5p、miR -151-5p、miR -126、miR -532-3p、miR -340、miR -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5条,下调1条;脾胃虚弱证组和脾虚湿热证组共筛选出5条差异表达:miR -155、miR -21、miR -28-5p、miR -362-3p、miR -199a-3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4条,下调1条;湿热内蕴证组和脾虚湿热证组共筛选出5条差异表达:miR -340、miR -532-3p、miR -318-3p、miR -25、miR -32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调4条,下调1条。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虚实标本证候(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患者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micro RNA(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7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特点。方法收集740例RA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CRP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8,P=0.003)。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1,P=0.001)。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P=0.013)。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比较,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14)。结论 RA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湿热痹阻证疾病活动度最高,湿热和痰瘀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TMT)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 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筋脉瘀滞证、肝肾亏虚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初步寻找出两种不同证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SONFH筋脉瘀滞证患者、肝肾亏虚证患者及健康人各5例血清,应用TMT联合2D-LC-MS/MS检测技术,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共筛选出IGHV3-7、IGHV1OR15-1、ABCB9、FGB、F13A1、FGG、FGA SAA1、ACTB、CRP共10个表达差异倍数在两倍以上显著表达的蛋白质。其中IGHV3-7、IGHV1OR15-1、ABCB9、FGB、F13A1、FGG、FGA筋脉瘀滞组中显著表达;SAA1、ACTB、CRP肝肾亏虚组中显著表达。结论:IGHV3-7、IGHV1OR15-1、ABCB9、FGB、F13A1、FGG、FGA可能是SLE合并SONFH筋脉瘀滞证潜在的血清特异性蛋白标志物;SAA1、ACTB、CRP可能是SLE合并SONFH肝肾亏虚证潜在的血清特异性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安徽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小板活化关系。方法根据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液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血小板活化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ction specific-1,ETS-1)。结果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常见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血小板参数异常数最多的为湿热痹阻证。不同证型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湿热痹阻证血小板参数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P<0.01或P<0.05)。血小板活化物GMP-140、PAF、ETS-1在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GMP-140、PAF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AF较寒湿痹阻证升高,痰瘀痹阻证患者ETS-1较寒湿痹阻证升高(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MP-140与PLT、CRP、ESR呈正相关,PAF与RF呈正相关,ETS-1与CRP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安徽地区RA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为主,伴有痰瘀痹阻,且血小板活化参与RA湿热痹阻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情况。方法:在建立中国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基础上,应用双向电泳分离小型猪血清蛋白;通过图谱分析软件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别进行差异比较和质谱鉴定及数据比对。结果: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组血清与正常组相比共有17个差异蛋白点,6个上调点,1个下调点,7个缺失点,3个特异表达的点。挖取这些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MALDI-TOF质谱分析及MASCOT搜索引擎检索,鉴定出apolipoprotein E precursor(apoE)、complement component 4 binding protein(C4BP)等2种蛋白。结论:初步发现的差异蛋白可能与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的形成、发生、发展相关,但是还需要通过其它方法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本质内涵。方法选择24例2009年7月-2010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寒湿痹阻证组和湿热痹阻证组,每组12例,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1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各组蛋白图谱,分别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寒湿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采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搜索肽质量指纹谱数据并确定蛋白质。结果寒湿痹阻证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质点共有81个;寒湿痹阻证组与湿热痹阻证组差异蛋白质点共有45个;有13个蛋白点是寒湿痹阻证组较其他两组蛋白表达量均高或均低的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获得9个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大多与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细胞事件的抑制相关。结论4.1蛋白、DLC-1蛋白等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相关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寒湿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α和β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60例,其中湿热痹阻证组与瘀血痹阻证组各30例,再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WB)检测外周血PBMC中GRα和GRβ蛋白质水平。结果:GRα和GRβ蛋白质水平(:1)湿热痹阻证组和瘀血痹阻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湿热痹阻证组高于瘀血痹阻证组(P0.05)。结论:GRα和GRβ蛋白质水平与RA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肾阳虚证患者右归丸治疗前后比较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4例肾阳虚证患者给予右归丸口服一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采取外周血,取血清提取蛋白,进行蛋白变性还原及酶解,最后进行iTRAQ标记和Q-Exactive质谱仪鉴定,质谱分析原始数据用软件Mascot 2.2和Proteome Discoverer 1.4进行查库鉴定及定量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血清蛋白236个,有定量信息的171个,其中在4组中均差异表达且表达方向一致的蛋白有6个,上调4个,下调2个。6种差异表达蛋白参与22种生物学过程和1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结论补体C3(Complement C3,C3)、半胱氨酸抑制酶C(Cystatin-C,Cys-C)、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APOC3)、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蛋白可能与右归丸的疗效的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对14个湿热痹阻证共同的差异蛋白点,应用质谱进行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9个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分泌多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膜蛋白质类、运输蛋白等.结论 这些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筛选干旱环境中大鼠泪腺的差异表达蛋白,探讨与“燥伤清窍”病机相关的蛋白质或信号通路,从分子水平认识外燥证的本质。方法 20只SD雌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为在常温常湿环境中饲养的对照组(CG),以及采用人工气候箱和砂尘试验箱模拟干旱环境(西北燥证的主要病因)干预的干旱风沙组(DD),均饲养48 d。随后摘取大鼠左侧泪腺,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1)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DD组大鼠泪腺中差异表达蛋白共505个,其中上调蛋白有210个,下调蛋白有295个。(2)基因本论(GO)功能注释: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影响细胞过程和单生物过程,主要定位在细胞和细胞器,分子层面主要影响蛋白的结合和催化活性。(3)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上调蛋白多与免疫功能相关,主要富集在抗原加工呈递通路;下调蛋白多与离子的转运和肌肉的收缩相关,主要富集在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通路。(4)候选靶标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α-1-酸性糖蛋白(AGP1)、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CX3CL1)、髓过氧化物酶(MPO...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传统RA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A病例,采集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及DD、ESR、CRP等实验室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入选病例中,DD水平升高者71例,占病例总数的82.2%。其中湿热夹瘀、瘀血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阴虚夹瘀各组中DD水平均显著高于肾气虚寒及肝肾阴虚两组(P0.01),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患者DD水平与ESR(r=0.573,P0.01)、CRP(r=0.577,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RA患者体内DD高于正常水平,且湿热痹阻、瘀血痹阻、寒湿痹阻、湿热夹瘀、阴虚夹瘀型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患者,提示RA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中医学"湿、热、瘀"等实邪有关。(2)RA患者DD水平与ESR、CRP均呈显著正相关性,DD可能成为新的RA活动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的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IL-6、IL-17、IL-22、IL-23和TGF-β1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各证型IL-17细胞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 0. 05);且湿热痹阻证的表达率最高(P 0. 05); ELISA法结果显示:IL-6、IL-17、IL-22、IL-23、IFN-γ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而IL-4、TGF-β1的浓度则与前相反,各证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RA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不同,其中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清中的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