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概述前胡类药材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现状,为前胡类药材及成药的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查阅前胡类药材相关研究文献及标准记载情况,归纳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以“前胡”为药材名的药用植物较多,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及挥发油类;质量标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前胡及紫花前胡外,尚有多省份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以前胡的近缘种作为地方习用品使用。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涉及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法。结论:前胡为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广泛,前胡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林雀跃  丘明明  张荣林 《中国药师》2013,16(9):1313-1316
目的:对广西"玉叶金花属"植物八种玉叶金花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及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八种玉叶金花在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从性状、显微及薄层鉴别3个角度看,八种玉叶金花均可作为玉叶金花提供药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补充提高维药天山堇菜药材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生药鉴别方法对市售天山堇菜药材进行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柱温35℃,检测波长349 nm,流速0.8 mL·min-1,对天山堇菜药材中秦皮乙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项下方法对天山堇菜中醇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结果 对天山堇菜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进行了专属描述确定;10批市售天山堇菜药材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活性成分秦皮乙素在0.1~3.0 μg·mL-1r=0.999 3)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1.90%)。确定了天山堇菜中秦皮乙素、醇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限度。结论 补充提高建立的维药天山堇菜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以用于天山堇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柿蒂及其未成熟品进行鉴别研究,为柿蒂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及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对二者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两者性状区别明显;显微鉴别石细胞存在明显差异;薄层鉴别中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未成熟柿蒂中没食子酸丰度明显高于柿蒂;未成熟柿蒂中所含没食子酸含量高于柿蒂。结论 性状鉴别、石细胞显微特征以及没食子酸含量可以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壮药材滇桂艾纳香专属性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分子生物学及特征图谱等方法对滇桂艾纳香及其易混品种东风草和高艾纳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者的根、茎、叶性状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滇桂艾纳香头状花序小(直径0.5~0.8 cm),东风草头状花序大(直径1.5~2 cm),高艾纳香头状花序具密集的长绒毛;三者的根、茎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基本相同,高艾纳香具基部膨大的非腺毛;薄层鉴别(1)中高艾纳香比滇桂艾纳香和东风草少1个斑点;薄层鉴别(2)中滇桂艾纳香比东风草和高艾纳香少1个特征斑点;ITS2序列N-J树聚类分析显示三者具有良好的单系性,三者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与滇桂艾纳香对照图谱相比,东风草平均相似度为0.962,高艾纳香平均相似度仅为0.789。结论: 高艾纳香与滇桂艾纳香区别较大,不宜混用,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甄别;东风草与滇桂艾纳香在性状、显微、薄层、分子生物学、特征图谱等方面相似度较高,在对二者进行充分的药理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基础上,可考虑作为滇桂艾纳香的替代品使用,以缓解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定壮药阴香皮药材质量标准,为阴香皮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0批阴香皮药材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方面的研究,并测定其挥发油含量、总灰分、水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阴香皮活性成分龙脑的含量。结果不同来源阴香皮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且一致性好;龙脑在0.052 8~1.05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8%(RSD=1.0%)。结论本实验为制定壮药阴香皮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述桃仁、苦杏仁及其混伪品的性状、显微、理化、薄层、蛋白质电泳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研究进展,为桃仁、苦杏仁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调查红曲药材的质量现状。方法:从市场上随机抽取5份红曲药材,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载方法考察其指纹图谱以及其主要功效成分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抽取到的5份红曲药材的指纹图谱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对照图谱以及彼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未检出洛伐他汀(最低检出限约为1 ng),显微鉴别难以发现红曲发酵菌紫色红曲霉的典型特征。结论:目前流通市场上的红曲药材质量一致性较差,亟需规范提高。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建立北败酱(苣荬菜)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北败酱(苣荬菜)药材生药学进行研究,建立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分析。结果: 北败酱(苣荬菜)药材显微特征明显,薄层鉴别斑点显色清晰,对10批北败酱(苣荬菜)药材所含绿原酸进行了定量研究。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制定了北败酱(苣荬菜)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鸡血藤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提高完善鸡血藤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其综合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现行标准质量控制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薄层鉴别方法,同时采用HPLC法对本品所含化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对其主要成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15批鸡血藤饮片标准检测结果显示水分为6.62%~12.51%,总灰分为2.10%~3.25%,醇溶性浸出物为8.08%~10.02%。TLC优化方法显示样品斑点清晰,分离良好,且能够区分正伪品。15批样品HPLC(UV 260 nm)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为0.84~0.99,并经对照品比对确认10个共有峰(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儿茶素、表儿茶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芒柄花素);同时所建立指纹图谱能够鉴别伪品。HPLC(UV 202 nm)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5批样品中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0.039%~0.068%、0.12%~0.23%,以表儿茶素含量整体较高,可作为含量测定指标。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鸡血藤饮片的整体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建立前列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薄层对方中半枝莲、黄芪、炙甘草、补骨脂、姜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半枝莲中野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野黄芩苷在3.96~79.2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RSD=1.25%,n=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稳定、专属性强,可有效用于前列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建立挂金灯与其混淆品锦灯笼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等方法,对挂金灯和锦灯笼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挂金灯与锦灯笼在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易行,能客观准确地区分挂金灯和锦灯笼。  相似文献   

13.
马静  邹丽  王曙 《中国药事》2019,33(11):1280-1287
目的:对西藏棱子芹进行基原考证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利用生药学方法,对西藏棱子芹进行本草考证,对其植物形态特征、组织粉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进行鉴别;同时还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相关检查,以及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结果:提供西藏棱子芹使用的历史依据,对其基原进行修正,薄层色谱鉴别的特征斑点清晰,相关检查数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项下要求,6批西藏棱子芹挥发油平均含量不少于0.3%。结论:通过相关的试验研究,为西藏棱子芹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以及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建立天地精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显微鉴别天地精丸中的粉碎药材,采用TLC 法对天地精丸中的黄精和女贞子进行薄层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的含量。结果: 显微方法能鉴别地龙、石菖蒲特征片断;薄层鉴别分离度好,易于识别。天麻素在19.80~158.4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3%,RSD为0.45%(n=6)。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天地精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对铁棒锤和工布乌头进行对比,以证明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是否需要区别用药。方法: 进行两种药材的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的比较,采用HPLC法测定铁棒锤及工布乌头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 两种药材在显微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10∶6∶0.8)为展开剂,以乌头碱为对照品,结果TLC图表明两者成分有明显区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药材铁棒锤的乌头碱含量为0.71 mg·g-1,而工布乌头中乌头碱的含量仅为0.03 mg·g-1。结论:经过显微、TCL、HPLC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种药材有较大差异,在用法上应注意区分,不能将工布乌头视作铁棒锤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16.
宋增炫  陈媛  陈彬  杨宝  蓝红梅 《中国药师》2015,(10):1819-1821
摘 要 目的: 研究和提高双柏祛瘀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关黄柏、大黄、侧柏叶、穿心莲进行了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关黄柏、穿心莲、大黄进行TLC鉴别;采用HPLC法对双柏祛瘀散中关黄柏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并确定含量下限。结果: 显微鉴别方法简捷;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含量在0.010~0.40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51%,RSD为0.31%(n=6)。结论:该法能有效地控制双柏祛瘀散的药品质量,有利于医院制剂标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油松节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不同角度对全国不同产地来源的油松节样本质量进行分析,为制订油松节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分析油松节药材,制订基源、性状和显微特征标准;以α 松油醇为指标成分,制订油松节药材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标准;分别对油松节药材的总挥发油和主要成分α 蒎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制订出了专属性强的油松节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标准;20批药材挥发油平均含量1.24%(mL•g-1),α 蒎烯平均含量0.46%,分别制订含量标准值为1.0%(mL•g-1)和0.3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有效控制油松节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金花中mussaendoside G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Techmate C18(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8∶62),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mussaendoside G在0.06~ 0.60 mg·mL-1(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为2.32%。不同产地玉叶金花中mussaendoside G的含量相差较大。结论 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玉叶金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荔枝草的质量标准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完善中药材荔枝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目对荔枝草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 荔枝草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质量标准为:水分≤12.0%,总灰分≤10.0%,醇溶性浸出物≥20.0%;含量测定原儿茶酸在1.068~106.8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其含量≥70 μg·g-1。结论 荔枝草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研究可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蒋秋香  吴柳春 《中国药事》2017,31(3):290-294
目的: 建立金钮扣药材的定性定量质量控制方法,考察广西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节金钮扣的药材质量。方法:以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甲酸-水(11∶3∶1.5∶1.5)为展开剂,采用TLC法对金钮扣进行定性鉴别。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以乙腈-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采用HPLC法对金钮扣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板上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绿原酸在2.032~25.40μg·mL-1r=0.9995)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n=6)为100.9%,RSD为1.2%,所测得的13批样品含量在0.042~0.741 mg·g-1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壮药金钮扣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