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5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肺部啰音、24小时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rhBNP治疗后患者心率减慢、呼吸趋于平稳、肺部啰音减少、24小时尿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小、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及其它与rhBNP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rhBNP辅助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力衰竭患者Galectin-3水平的影响,评价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NYHA分级为Ⅰ~Ⅳ级的患者,采集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口服用药等),对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给予正规抗心衰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复测血清Galectin-3和NT-proBNP水平。血清Galectin-3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1)随着心功能的减低,Galectin-3水平逐渐升高。(2)rhBNP治疗后血NT-proBNP、Galectin-3水平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硝普钠治疗后血NT-proBNP、Galectin-3水平较前虽有降低,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LVEF、LVEDD改变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抗心衰药物硝普钠相比较,新药重组人脑利钠肽更显著的降低血NT-proBNP、Galectin-3水平,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有更好的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9,(8):600-603
目的探究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R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2例。控制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试验组在控制组基础上予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控制组治疗总有效率73.81%(31/42)对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48%(38/42)较高(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NT-proBNP、CRP水平均降低,试验组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控制组低(P<0.05);治疗后SV、CI、LVEF均升高,试验组升高幅度较控制组明显(P<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培哚普利能提高RHF治疗效果,调节血清NT-proBNP、CRP水平,增强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将80例经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的RHF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n=36)和大剂量组(n=44)。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推注后,小剂量组以0.0075μg/(kg·min)继续静脉泵入维持治疗48h,大剂量组以0.01μg/(kg·min)维持治疗48h。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24h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2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不同剂量rhBNP治疗后,2组患者24h尿量较用药前明显增多,LVEF明显增加、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大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状态,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尿量增多、LVEF升高,且不同剂量rhBNP对上述指标改善不同,但并不影响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ASVMC-CHF)的短期疗效.方法 确诊ASVMC-CHF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BNP组,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rhBNP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毛细血管楔压、尿量、血清生化指标、心功能分级(NYHA)、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用药后rhBNP组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毛细血管楔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钾水平rhBNP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都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量及心排指数(CI)较用药前明显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rhBNP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ASVMC-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A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AHF患者分为对照纽及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rhBNP,对照组静脉滴注硝普钠,每组选取15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临床疗效,测定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尿量、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各时间点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压(PCWP)明显低于用药前,两组PAP、PCW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心率、收缩压、NT-proBNP、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短期疗效优于硝普钠,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心肌营养素1(CT-1)、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CHF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给予对照组rhBNP治疗,给予研究组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rhBN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CT-1、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LVEF值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LVESD、LVEDD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1、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rhBNP治疗CHF患者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CT-1、NT-proBN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42-45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3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8例使用常规疗法和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174例使用常规疗法和rhBN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含量、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治疗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治疗后6 h治疗组患者血清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肾素、去甲肾上腺素及NT-proBNP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LVESV、LVEDV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可显著改善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神经内分泌激素、NTproBNP含量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内N末端B型脑利钠肽(NT-proBNP)与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CHF患者病情分级判断提供客观参考指标。方法选取北京市航空总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94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NT-proBNP、和肽素水平,观察CHF患者治疗前后上述血清指标变化及心功能差异,分析其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F患者NYHA分级的上升,其LAD、LVEDD、NT-proBNP、和肽素逐渐上升,LVEF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治疗后LAD、LVEDD、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NT-proBNP及和肽素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内NT-proBNP与和肽素呈正相关(r=0.626,P0.05)。结论随着CHF患者NYHA分级的增加及心功能的下降,其血清内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逐渐上升,监测CHF患者血清上述指标变化有望弥补心功能指标变化滞后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rhBNP治疗,4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F,观察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D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3.72%(36/43)](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11.63%(5/4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i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IrhBNP)治疗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47例在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rhBNP,临床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和7 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心静脉压(CV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呼吸频率、心率、尿量、收缩压的变化。 结果 静脉注射IrhBNP后,43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3例心功能改善不明显,1例因感染加重第12天死亡。治疗后72 h呼吸频率、心率、尿量及LVEF即有明显改善,NT-proBNP、CVP、hsCRP、白细胞数有明显下降(P<0.05);7 d后呼吸频率、心率及LVEF持续改善,NT-proBNP、CVP、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尿量不再增加,白细胞数无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但发生率低。 结论 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IrhBNP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应用CBP治疗35例老年RHF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血氧饱和度、血生化、血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CBP治疗后患者水肿明显减轻,收缩压(SP)、舒张压(DP)下降,HR、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升高;血清钾、钠、氟恢复正常。尿素氮及血肌酐下降;血pH值、血碳酸氲根(HCO3^-)升高,血氧分压(PaO2)升高;LVEF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CBP能有效纠正老年RHF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心力衰竭,短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心肾阳虚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32例,参附注射液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或计算血清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临床征候积分;采用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组血清NT—proBNP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附注射液组比常规治疗组有一定优势(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LVEF、FS、SV、CO、CI等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组LVEF、FS、SV、CO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参附注射液组比常规治疗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心肾阳虚型CHF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地高辛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2次/d,左卡尼汀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注射,1次/d,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径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及心排出量(CO);查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FS、SV、CO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FS、SV、CO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其中干预组15例,给予rhBNP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及5d后血浆IL-6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应用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在血流动力学上,rhBNP干预组在用药后明显改善心功能(P<0.05),但对心率(HR)、血压(BP)、电解质等指标无影响;硝酸甘油对照组用药后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P<0.05)。rhBNP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患者血浆IL-6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BNP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IL-6浓度,机制可能与其扩张全身动静脉,降低心肌氧耗以及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心肌缺血情况下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多巴胺或洋地黄类强心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药物、呋塞米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新活素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药7 d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值明显下降,LVEF升高,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NT-proBNP值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心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率在2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衰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LVEF分值,降低患者心率,同时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静脉注射rhB-NP组)18例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组)18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用药后24、48、72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7 d后,两组CRP、TNF-α、IL-6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42、P=0.045、P=0.020)。结论 rhBNP可能通过调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我科住院的56例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地高辛、螺内酯、他汀类等药物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1周;而治疗组则给予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3、7 d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浆NT-proBNP、尿量、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治疗期间每日监测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肌酐(Cr)、血管收缩压(SBP)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功能改善、尿量增加、心脏负荷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压虽有轻度下降,但不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