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9例行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 9例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形态和功能恢复正常,咬合良好。结论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颌骨大段或中部缺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化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修复各型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骨瓣存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摄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段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可塑性强,特别是对全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方法、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患者同期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重建,其中腓骨肌瓣6例,腓骨肌皮瓣5例。对术后供区和受区的功能和外形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临床方法和经验。结果11例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所有病例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供区下肢均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3.5~4.2cm。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腓骨肌(皮)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游离腓骨肌 (皮 )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肌瓣 ,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 ,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 ,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 ,用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  18例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 10例 ,三段者 3例 ,5例未截断。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 16例 ,咬合关系正常者 14例 ,张口度正常者 14例 ,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 ,1例行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腓骨肌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5例腓骨肌瓣完全成活,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患者皮岛坏死,但腓骨瓣成活:所有患者术后外形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易于塑形,适合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血管化肋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于我科诊治并行肋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资料,对其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例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仅1例出现术后咬合关系错乱。结论:对于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血管化游离肋骨瓣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35例。回顾临床资料,对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的病变类型、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修复重建方法以及髂骨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龄39岁。非肿瘤性疾病4例,占11.6%;良性肿瘤22例,占62.7%;恶性肿瘤9例,占25.7%。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9±1.2)cm和(5.5±1.4)cm,(P=0.407);平均高度分别为(2.7±0.4)cm和(2.3±0.6)cm,(P<0.05)。血管化髂骨和非血管化髂骨的总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6.2%,(P<0.05)。非血管化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部分缺损和节段性缺损的成活率分为别91.7%和55.6%,(P=0.055)。非血管化髂骨长度>5.5 cm和≤5.5 cm的下颌骨缺损的成活率分别为63.6%和91.7%,(P=0.311)。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长度在8cm以内的下颌骨体部分或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非血管化髂骨适用于修复重建长度<5.5 cm的下颌骨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8.
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及同期种植体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即刻重建下颌骨缺损并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的方法。方法:对2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骨缺损行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重建,于术中同期植入Frialit-2台阶柱状牙种植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2例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正常,X线与CT检查骨愈合良好,骨重建形态与种植体位置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与同期牙种植体植入重建下颌骨缺损可有效地恢复面部外形和口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游离腓骨-(*母)长屈肌筋膜瓣修复上颌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 长屈肌筋膜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 0 0 2年8月~ 2 0 0 3年 8月完成游离腓骨 长屈肌筋膜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 9例 ,分析上颌骨缺损的原因、范围、所采用腓骨瓣的设计、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中 4例为双侧上颌骨缺损 ,所采用的游离腓骨 长屈肌筋膜瓣中 ,腓骨长度 4 5~ 11 5cm(平均 7 7cm) ,肌筋膜瓣修复口内缺损面积为 (7~ 12 )cm× (4~ 7)cm ,腓骨的截骨段数为 1~ 3(平均 2 1) ,血管蒂长度为 8~ 11cm(平均 9 3cm) ,1例游离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 ,经抢救获得成活 ,长屈肌筋膜瓣全部成活 ,无一例出现供区并发症 ,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在术后随访期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游离腓骨 长屈肌筋膜瓣克服了传统游离腓骨复合瓣存在的缺点 ,是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靠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其中22例患者为单纯腓骨瓣移植,3例患者为携带肌皮瓣或皮瓣的腓骨瓣移植,3例患者还同期植入种植体共5枚。结果:25例患者平均随访917个月,成功率为96%。3个患者的5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整合效果,并已行上部义齿的修复。62% 的患者可正常进食,余38%的患者可进软食。96%的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达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众多其它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 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7~2011年7月,我科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3~67岁,其中左下颌牙龈鳞癌4例,右下颌牙龈鳞癌2例,右舌下腺腺样囊性癌1例,右口底鳞癌2例,左下颌黏液表皮样癌1例,成釉细胞瘤1例。其中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和成釉细胞瘤2例进行即刻种植。受区血管均为同侧,组织瓣均吻合1根动脉、2根静脉。动脉选用颈外动脉分支,静脉选用面总静脉、颈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所有动静脉吻合均采用端端吻合法。分析皮岛的设计、大小、修复部位、存活情况等。结果:本组游离腓骨肌皮瓣11例全部成活,均携带1块皮岛,由一个穿支供养,皮岛最大6cm×4cm,最小3cm×2cm,皮岛均用于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2例即刻种植植入种植体6颗。术后面部外形、功能及咬合关系良好。语音功能基本正常。下肢功能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腓骨瓣的骨量充足,具有骨膜和骨髓双重血供,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移植后易于成活。可根据需要做多段截骨塑形从而更加准确的恢复颌骨牙槽突形态。操作过程中远离头颈部,可以双组同时手术。腓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皮质骨的厚度也十分适合牙种植体的植入。游离腓骨瓣的皮岛不仅可用于口内外的软组织缺损修复,还可作为术后血供的观察窗。腓骨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中具有血供安全可靠,塑形灵活,模拟外形准确,利于监测,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能够同时兼顾颌骨缺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both bone defect and function must be restored. A wide range of approaches--from grafts to distant bone flaps--have been used for correcting bony defects. However, adequate mastication has been restored in only a few cases.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of three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after hemimandibulectomy were studied. Sixteen patients underwent a second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after hemimandibulectomy and were monitored at least 1 year. Three differ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1) full-thickness galeoparietal bone flap (eight patients), (2) free iliac crest graft (three patients), and (3) free fibular grafts (five patients). Occlusion on the nonoperated side and the possibility and function of osseointegrated denture in the vascularized bone transfer were evaluated. The full-thickness galeoparietal flap and free iliac crest bone flap appeared to be good options. However, only acceptable or poor occlusion could be achieved on the normal side. The fibular free flap demonstrated good results and good occlusion. Nonetheless, dental implantation was difficult because a prosthesis for reaching the normal height of the mandible wa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血管化游离平行折叠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7岁;其中,折叠修复5例,部分折叠修复4例,下颌支缺损仅行单层腓骨修复。结果:9例患者术后移植腓骨肌皮瓣均成活,颌面部及腿部术区创口一期愈合,颌面部外形满意,无开口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基本正常,下肢腓骨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例行二期种植义齿修复,4例因经济原因行可摘义齿修复,2例暂未行义齿修复。已行修复病例义齿与余留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全景片提示移植腓骨愈合良好,移植骨高度较正常下颌骨略低。所有病例均随访1-3 a,均无复发。所有患者自我评估对颌面部外形满意。结论: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技术重建下颌骨缺损,克服了传统腓骨瓣修复后骨质高度不足的缺点,为义齿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能获得良好的颌面部美学形态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腓骨肌瓣180°折叠即刻种植牙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切除下颌骨肿瘤,同期应用血管化腓骨肌瓣180折叠即刻种植牙植入骨中修复下颌骨缺损 ,探讨腓骨肌瓣折叠及即刻种植牙植入的手术特点。方法 :对1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病人行肿瘤及下颌骨切除的同时将腓骨肌瓣180折叠并移植至缺损部即刻植入种植牙一枚。结果 :六个月后曲面断层片显示种植体骨整合愈合情况良好。结论 :腓骨肌瓣180折叠即刻种植体植入可以一次手术达到恢复有牙患者下颌骨应有高度和连续性及咀嚼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对照组行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实验组行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比较2组患者移植效果、疼痛、生命质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近中牙龈乳头、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弧度、唇侧龈缘高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根表面牙龈质地及颜色得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VAS、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2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生命质量均显著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例(7.5%),肺炎、感染及伤口复发各1例,实验组2例(5%)出现并发症,伤口复发及肺炎各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可显著提高修复效果、缓解疼痛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在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7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40例下颌骨 ORNJ患者,所有病例原发肿瘤均为鼻咽癌,排除鼻咽癌复发。以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手术切除后的骨缺损,以皮岛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以筋膜修复口内黏膜缺损并充填软组织缺损的空腔,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情况,供区、受区并发症,术后开口度和余留牙咬合情况,对颌面部外形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3~6个月,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下颌骨截骨长度5.5~16.0 cm,切取腓骨长度7.5~17.0 cm。无1例发生严重供区或受区并发症,所有病例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度1.0~3.5 cm,余留牙咬合正常。结论: 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能很好地即刻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重建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腓骨肌瓣制备和塑形方法进行外科改良。方法:(1)非驱血状态下于大腿安放电子止血带加压后直接进行腓骨组织瓣制备;(2)暴露腓骨后,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各截除小段骨再实施腓骨的带血管制备;(3)对腓骨施行阶梯状截骨塑形。结果:7例腓骨瓣制备和术后出血(渗血)少,制备时间缩短。术后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骨段固定稳固,下颌轮廓和外形良好。结论:(1)非驱血制备腓骨瓣不增加出血机会,反而减少出血机会,简化手术操作;(2)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截除小段骨可以使待取腓骨段充分游离,便于带血管制备和减少损伤血管的机会;(3)阶梯形截骨塑形,既增加了骨断面的接触面积和稳定性,又避免了楔形切骨骨量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