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95%CI:0.43-0.99;OR:0.64,95%CI:0.42-0.98;OR:0.6l,95%CI:0.39—0.96。,2010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rain率降为24.8%)、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率降为17.1%)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皖南地区市民心肺复苏普及率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分析复苏成功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院前发生的2 376例心搏骤停患者(并根据是否抢救成功将患者分为抢救成功组与失败组),计算经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分析成功相关因素。同期选择1 000例皖南地区市民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1 000例心肺复苏相关知识问卷及格257例,占25.70%。2 376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中,共562例患者抢救成功,占23.65%。成功组患者年龄≤60岁、现场有市民抢救、120到达时间≤10 min、开展心肺复苏时间≤5 min、心肺复苏持续时间≤65 min、气管插管≤6 min、心脏除颤时间≤5 min、心脏停搏时间≤5 min、采用气管插管率均高于失败组患者(P<0.05)。120到场前现场有市民复苏抢救、120到达时间≤10 min、开展心肺复苏时间≤5 min、心脏除颤时间≤5 min、心脏停搏时间≤5 min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皖南地区市民心肺复苏普及率为25.70%,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3.65%...  相似文献   

3.
徐俊 《四川医学》2012,33(10):1750-1752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院外心肺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CPR成功的因素。结果院外CPR218例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1.83%。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5min。结论缩短急救半径,在群众中大力普及CPR,院前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徐春灵 《农垦医学》2011,33(2):174-176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院前死亡发生的特点及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0年9月院前死亡病例从发病到呼叫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临床特点、年龄分布特点、发病时间特点、现场复苏效果、成功率及120到达现场时间。结果:基础病死亡组发病年龄2个高峰,多在家中死亡;非基础病死亡组,无年龄段及特定时间。结论:早期、及时、正确地施行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的关键,提高对基础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认识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抢救的猝死病例,分析猝死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结果 3年中共收治院前及院内猝死患者63例,其中院前40例,院内23例.院内发生猝死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加强全民意识,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成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并总结影响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结果:经气管插管抢救者复苏成功率为24.24%,以非气管插管方式抢救者复苏成功率为6.25%;院内急救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28.89%,院前急救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9.43%;发病后6min内接受心肺复苏者的复苏成功率为32.65%,发病6min后接受心肺复苏者的复苏成功率为4.08%,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复苏成功率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条件允许时,临床医护人员应当以气管插管方式实施急救,并尽可能早地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以便在最佳时间成功抢救患者。  相似文献   

8.
杨惠芳  吴暐  贾俊海 《甘肃医药》2009,28(5):374-375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院前复苏的58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例从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58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复苏成功6例,成功率10.3%。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与呼吸心跳骤停的基础病、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尽早的正确的CPR及除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行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291例心脏骤停患者,依次观察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并分析心肺复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该组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共67例,成功率为23.0%,其年龄、基础疾病性质、心搏停止时间、现场除颤时间及抢救半径均为心肺复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实施效果的影响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患者个性化因素与急救时限性因素,院内急救中心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抢救速度来增强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业化院前急救对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专业化院前急救前后两种情况下各42例猝死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专业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3.8,较非专业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7.1有显著提高(P<0.05);而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晓兰  张舒 《四川医学》2014,(9):1219-1220
目的 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前发生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三因素其组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复苏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发现者或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参与CPR,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急诊科及院前发生呼吸、心搏骤停需紧急实施CPR的患者102例,根据复苏后表现分为抢救成功组及不成功组,对两组复苏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在5min以内者成功率达79.2%,5~10min为20.7%,大于10min者仅为8.3%;成功及失败组间的复苏具体措施(心脏停搏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的时间、呼吸停止至气管插管成功所用的时间、发现心室颤动至电除颤所用时间)的时间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且不同基础病因患者复苏成功率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时间、抢救技术、基础病因仍是影响心肺复苏的重要方面,基层医院应尽量缩短出诊反应时间,以尽早启动复苏程序。作为专业急救人员,应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操练,做到单病种程序化,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3.
张峥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35-136
目的:回顾分析43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探讨提高心肺复苏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院前出诊的43例猝死患者,均在院前急救进行心肺复苏,分为A组(成功组和有效组)和B组(失败组)。结果:所有43例患者经院前抢救,成功3例(7%),有效6例(14%),无效34例(79%);A组猝死前有症状呼叫120(例)、开始CPR时间(min)和开始电除颤时间(min)均优于B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及早规范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郑瑞春 《吉林医学》2014,(9):1836-183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规范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实施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前抢救的42例心跳骤停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后行心肺复苏患者42例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比较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5例,占59.5%,高于对照组的13例(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98±0.85)min、(1.58±1.08)min、(2.85±1.2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52±1.59)min、(3.69±2.56)min、(4.59±1.5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我院参与院外现场急救心跳骤停的患者64例,并进行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结果:经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的6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占23.44%;抢救失败49例,占76.56%。分析发现,心跳骤停至获得抢救的时间越长,心肺复苏成功率越低;在各种疾病中,心源性猝死、严重创伤和脑卒中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最大。讨论:影响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心跳骤停至获得抢救的时间、原发疾病类型、医务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及CPR的普及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论:对于院前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要做到迅速到达现场,迅速诊断,迅速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心肺复苏的106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按照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进行分组,其中成功组55例、失败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心脏停搏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因素主要有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其中危险因素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OR=1.342,95%CI 1.124~1.741)和气管插管时间(>2 min)(OR=1.998,95%CI 1.342~2.685);保护因素为:电击除颤开始时间(≤5 min)(OR=1.532,95%CI 1.357~1.699)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标准量)(OR=2.142,95%CI 2.012~3.969)。结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院前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永生  段莉 《重庆医学》2007,36(7):643-644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总结心肺复苏抢救病例65例,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中死亡44例,成功21例.复苏成功与否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素是: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70岁以上患者,有心脏基础疾病,大量脑出血,肾上腺素和盐酸纳络酮的联合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性别,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次数.结论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超过6min、年龄在70岁以上、有心脏基础疾病、脑出血,以及肾上腺素和盐酸纳络酮是否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院前心肺复苏的因素。方法 通过对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直属29号站、30号站、31号站(以下称中心三站)成功复苏非创伤因素致心跳骤停患者50例在年龄、病因、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急救半径、初始心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疾病是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与急救半径目前是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患者初始心电图VA占较大比例。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有直接关系,初始心律、年龄不能作为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规范的复苏技术对心脏骤停患者早期干预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连续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共88例.根据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是否超过8 min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9例)开始抢救的时间小于8 min;B组(39例)开始抢救的时间大于8 min.结果:A组中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34.69%,B组中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2.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骤停早期患者是否规范复苏,对复苏的成功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