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CT、MRI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检查和MSCT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鞘瘤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患者MSCT、MRI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眶炎症3例呈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泪腺型5例呈椭圆形,4例呈扁平状。眼眶神经鞘瘤21例位于肌椎内,26例位于肌椎外。3例视神经受压移位,19例肿瘤内可见囊变和出血,未见包绕视神经生长。MRI可见4例出现肿瘤颅内蔓延。结论 MS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鉴别诊断的能力要优于MS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捕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在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83例,作为回顾对象,重新分析其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研究CT和MRI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并分析CT和MRI在在不同大小肿瘤定位的优势。结果:CT定位诊断准确率(96.39%)高于MRI定位诊断(75.90%),CT定性诊断准确率(65.06%)低于MRI定性诊断(83.13%),统计学有意义(P<0.05);A组CT定位准确率(80.00%)明显高于MRI定位(33.3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上的准确率高,各有优点,CT在肿瘤定位诊断上占有优势,尤其是大小较小的肿瘤,MRI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上有优势,因此应强调两者相互结合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常成人眶尖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CT和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HRCT显示眶尖骨性结构及交通清晰;常规CT及MRI显示眶尖内结构;①视神经:100%显示,其中MRI27.5%可区分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②MRI冠状位动眼神经显示率85%,鼻睫神经22.5%,外展神经22.5%,额神经、泪腺神经及滑车神经未显示。CT不能显示上述神经。③CT显示眼动脉95%,显示眼上静脉70%。MRI显示上述结构分别为95%、47.5%、。④显示总腱环及眼外肌以冠状位为佳。总腱环只能在MRI显示,显示率达85%,眼外肌中,上斜肌显示率CT为80%,MRI为95%,其余眼外肌均100%显示。⑤眶尖脂肪分布:肌锥内脂肪均显示,肌锥外脂肪CT显示率为85%,MRI显示率为100%,眶上裂区脂肪CT为45%,MRI为77.5%。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眶尖骨性构成,常规CT及MRI检查也能显示眶尖内重要解剖结构,以MRI更优。对眶尖内神经及总腱环与眼外肌起始部观察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眼眶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30-131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45例眼眶皮样囊肿进行CT、MRI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皮样囊肿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CT对病变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囊肿的内容物性质,可反映囊肿的生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与MRI及MRCP对低住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56例低位胆道梗阻病例的CT、MRI及MRCP表现,计算CT及MRI、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结果:在定位诊断方面,CT和MRI+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均为98.2%,CT、MRI+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提高至100%;在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2%和89.2%,CT、MRI+MRCP定性诊断符合率提高至96.4%.结论:综合分析CT、MRI及MRCP表现能提高低位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与CT、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比,探讨三种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对诊断有怀疑者建议做CT或MRI。结果:超声诊断定位准确率80.9%,定性诊断率55.3%;CT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2.1%和73.6%;M砌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9.4%和68.4%。结论:超声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有普及意义,虽定位及定性准确性不如CT和MRI,但可作为筛查梗阻性黄疸的首选,CT和MRI作为超声检查可疑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人眶尖的CT和MRI检查图像,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2例正常成人眶尖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CT进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MRI进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结果眶尖骨性结构可以通过高分辨率CT清晰显示;其他结构比如视神经、动眼神经、眼动脉、总腱环及眼外肌、脂肪分布等通过常规CT及MRI全部或者部分显示。结论高分辨率CT可对眶尖骨性构成清晰显示,眶尖其他部位采用CT及MRI扫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显示,其中以MRI显示效果更好。研究正常人眶尖的CT和MRI检查图像对疾病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CT和1.5TMRI在诊断眶尖区外伤的价值。方法:53例眶尖区外伤病例行64排CT和1.5T MRI检查。结果:64排CT显示本组眼眶壁全部骨折,视神经损伤32例,眼外肌损伤37例,球后血肿12例。1.5T MRI显示视神经损伤47例,眼外肌损伤51例,球后血肿11例。结论:1.5TMRI检查对外伤性视神经和眼外肌损伤等软组织损伤优于64排CT检查,而64排CT检查对眶壁骨折优于1.5T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刘闽生  刘安 《宁夏医学杂志》1990,12(4):214-217,200
眶部的X线检查一般仅限于眶部骨骼的观察和致密性异物的定位。四十年代以后开展的眶内气造影体层摄影,由于气体分布不理想而末普遍应用。眼静脉造影亦难解决众多问题。CT有其独特的组织分辨能力,并能提供薄层的无重叠性的断面,清楚地显示眶内的解剖结构,对病变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静脉内注射碘造影剂并可观察到某些病变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1.
CT、MRI对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钧  李亮 《中外医疗》2010,29(4):183-183
目的比较CT和MRI对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将MRI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正确诊断75例,诊断正确率为93.8%,CT正确诊断61例,诊断正确率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结论MRI对肝癌的诊断效果优于CT,但在实际应用时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赵健 《大家健康》2016,(6):34-34
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在诊断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 MRI 扫描以及 CT 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在病灶定位中,CT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54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62.1%(54/87),MRI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84例,病灶定位准确率为96.5%(84/8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MRI 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 CT检查(P <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CT 检查、MRI 检查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MRI 检查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病灶,成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得出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且与其病理学关系密切.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二者结合应用,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源性眼眶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0例侵犯眶内的鼻窦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入路.结果50例均有不同程度突眼,复视20例,视力下降10例,上睑下垂3例.球结膜水肿10例,鼻部症状12例.CT检查表现骨质缺损,软组织块影;MRI检查鼻窦、眼眶肿块信号连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口腔进路35例,内眦开眶5例,眉弓开眶5例,经口腔加内侧联合开眶5例,49例眼球复位,1例眶内容物剜出.结论CT、MRI检查,局部穿刺对定位定性诊断均有助,良性肿瘤首选经口腔,内眦眉弓进路.恶性肿瘤联合进路.可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舌癌的CT、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舌癌的CT、MRI表现。结果:CT、MRI对舌癌的病变侵犯范围和扩散途径均能良好的显示。结论:CT、MRI可较准确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及扩散途径,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 CT、MRI在 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临床和 (或 )实验室检查诊断 Graves眼病的 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 :眼球突出 2 9例 ,眼外肌肿胀 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 14例 ,视神经增粗 6例、眼上静脉扩张 2例、泪腺肿大 1例。结论 :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Graves眼病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MRI和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诊断Graves眼病的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眼球突出29例,眼外肌肿胀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14例,视神经增粗6例,眼上静脉扩张2例、泪腺肿大1例。结论: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支忠秋 《当代医学》2014,(36):57-57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CT、MRI的检查结果。方法以10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MRI和CT的检查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50例观察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其中,成骨性混合溶骨性骨转移1例,小片状成骨性病变3例,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8例,溶骨性破坏38例。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敏感度优于MRI。结论肺癌脊柱骨转移具有较为典型的特点和表现,MRI检查用于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1例自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CT及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桥脑出血的临床、CT、MRI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近7a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桥脑出血21例,结合其临床、CT、MRI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高血压脑出血17例(81%);桥脑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桥脑出血的不同部位,CT、MRI可准确定位。结论: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病因,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检查手段。桥脑出血的预后与有无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比CT和MRI对临床中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分别采用CT和MRI扫描检查,收集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诊断表现,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观察比较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情况。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78.0%,MRI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5.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采用MRI扫描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查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