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2006年5月-2011年12月诊治的9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肌电图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随访肌力无明显恢复。6例近端型患者术后恢复优于2例远-近端混合型患者。结论: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颈椎病。其临床症状体征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及平山病混淆而漏诊、误诊,MRI和肌电图检有助于确诊,及时的手术减压治疗对肌萎缩恢复有明显帮助,近端型患者手术预后优于远-近端混合型患者。  相似文献   

2.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17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钰鑫 《河南中医》2006,26(12):62-63
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交感型颈椎病占各型颈椎病的比例为7.4%[1],临床并不少见,但是容易误诊。此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涉及面广,相当数量的病人以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冠心病而就诊,长期得不到恰当的治疗。近年来,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出交感型颈  相似文献   

3.
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颈椎病在脊柱疾病中发病率最高,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60%。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而不同,无症状的“影像学颈椎病”以及影像学所见与临床症状不相一致者相当多见,这些常给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有时甚至误诊。脚对其诊断具有特征性,作者收集了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试找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脚特点与神经根障碍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手法整脊、针刺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结果:优54例,良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结论: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性对52例神经根性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钛钢板50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减压2例。结果优46例,良5例,可1例。结论只要选择得当,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发病间隙定位应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组合。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综合征,X线、CT及MRI检查等(食管型颈椎病还可参考钡餐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均对该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准确性,联合使用以上检查方法,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大大提高颈椎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确立更为针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汇总近3年不同类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常见症状及其相应影像学表现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推拿、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内服中药联合推拿手法进行综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针推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结论:推拿、针灸和药物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颈椎病在脊柱疾病中发病率最高,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60%。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而不同,无症状的“影像学颈椎病”以及影像学所见与临床症状不相一致者相当多见,这些常给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有时甚至误诊。作者收集了从2002年10月~2005年10月经临床证实的1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试找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表现与神经根障碍的相关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5例予电针、TDP灯照射、推拿、蜡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95例予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3.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30-31
观察推拿为主配合牵引、针灸等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推拿、牵引、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138例,总有效率97.8%。结论:推拿配合牵引、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电针阿是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电针阿是穴为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电针阿是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鹿灵活络合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客观评价鹿灵活络合剂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为观察鹿灵活络合剂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入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39例,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末VAS评分、颈椎病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变化,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颈椎病症状体征量表,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鹿灵活络合剂能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结合X线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9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随机分为三组:X线检查组、CT检查组,CT结合X线检查组,比较分析X线和CT对于颈椎病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结合X线检查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除对于椎体骨赘形成和钩椎关节改变外,其余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结合X线检查对于颈椎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研究进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取穴、针刺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并总结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化,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结论:针灸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通过收集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调查资料,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意义。结果:临床100例采用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患者,经过认真的临床护理治疗总有效率80%较与治疗前相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中药熏蒸配合推拿等综合治疗,并积极配合完整的护理措施,对于颈椎病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络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7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均行经络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9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经络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配合手法复位对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9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栓通注射液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组58例和单纯手法复位对照组51例,疗程14 d,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血栓通注射液配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有效率分别为94.82%和82.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注射液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麦肯基力学疗法结合推拿手法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Mckenzie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结果: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治疗组VAS评分及颈椎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麦肯基力学疗法与推拿手法结合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预防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门诊“健康指导、预防治疗、追踪治疗”的颈椎病“治未病”诊疗流程,探讨“治未病”诊疗流程对颈椎病高危人群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每隔2周进行最少1次电话随访进行功能锻炼及生活习惯指导:对照组则每隔2周进行最少1次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发展情况,但不进行指导干预。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颈椎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治未病”防治诊疗流程干预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联非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中频治疗、电针、TDP照射、推拿等五联非药物疗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口服西比灵和全天麻片,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联非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