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随着人工流产、引产人数增多,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往治疗胎盘植入较常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使年轻妇女失去子宫,丧失了生育能力。本组采用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17例胎盘植入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随着人工流产、引产人数增多,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往治疗胎盘植入较常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使年轻妇女失去子宫,丧失了生育能力。本组采用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17例胎盘植入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20例胎盘植入患者,其中3例在剖宫产中因出血多、难止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17例行保守治疗。17例患者年龄为20~37岁,平均28.5岁;孕周21 4~42 3周,平均32周;3例前置胎盘;6例…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植入是临床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剖宫产率的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泌尿系统损伤及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以往很多学者都主张一旦诊断胎盘植入,即应行子宫切除术.随着医学的进步,对胎盘植入的治疗又有了很多新的观点,尽可能保留患者子宫成为胎盘植入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流产、中期妊娠引产及剖宫产手术增多,胎盘植人发生率明显增高。胎盘植入治疗在祖国产科学的所有资料中,一般都选择切除子宫,尤其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大出血时更不能姑息。但是,在临床上切除子宫很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特别对于年轻的有生育愿望的妇女,如果切除子宫会造成生理及心理的极大创伤。近年来,屡见有保守成功病例报道,这给年轻产妇带来了福音,也顺应了人性化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故胎盘植入保守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既往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甲氨蝶呤、结晶天花粉蛋白及手术保守治疗三种。  相似文献   

5.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而危重的一种并发症,一般需子宫切除,但在临床上切除子宫很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尤其是现在实行计划生育,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顾虑更多,因此尽量采取保守的治疗。在采取保守治疗同时,合适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曾经接触过几例胎盘植入患者,通过采取保守治疗并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一种免行清宫术及子宫切除的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方法。方法:将68例胎盘植入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在静脉滴注甲氨喋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生地、当归、川芎、枳实、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等)。对照组不服中药,加用宫缩素及抗菌素治疗。结果:治疗组36例胎盘植入患者全部免行清宫术及子宫切除而获痊愈。而对照组32例中,20例行清宫术,4例行子宫全切除。结论:该法是胎盘植入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子宫肌层内,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流次数及孕产次数的增加,剖宫产率上升,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既往多以子宫切除为主治疗,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心理上升,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胎盘植入,逐渐成为临床和的热点,在胎盘植入的治疗中,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技术,以广泛用于胎盘植入的治疗,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胎盘植入大出血时的有效快速止血,减少对产妇的损伤,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盈盘植入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胎盘植入的病例资料。结果:人工流产、剖宫产等宫腔操作与胎盘植入关系密切。28例中采用保守性手术和药物治疗25例,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结论:重视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出血,应根据病恃,制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要求保留子宫者可行保守治疗,对严重出血及生命者应采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4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尽可能人工剥离取出胎盘,术后在采取抗感染,抗贫血,促进子宫收缩等治疗基础上,使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使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7~30天后均治愈,自行排出胎盘,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3周后,所有病例宫腔回声正常,子宫恢复良好。结论米非司酮在治疗胎盘植入中有积极作用,疗效确切,给药方便,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2004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胎盘植入8例,均成功保全了患者的子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胎盘植入的患者行B超下5-氟尿嘧啶(5-Fu)宫体注射和口服生化汤治疗。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7 d内阴道排出物为血性,可见胎盘样组织,10 d后阴道排出物颜色减淡,为浆液性,子宫变小。血β-HCG正常或明显下降,B超示宫腔回声正常或残留物明显减少。结论5-Fu联合生化汤治疗胎盘植入安全系数大,减少了子宫切除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8例胎盘植入病人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胎盘植入病人应采取综合性治疗。结论对胎盘植入病人不能一味采取保守治疗,应根椐植入范围、出血量、病人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发病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10年7月底确诊的16例胎盘植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2例有流产史,占75%;瘢痕子宫7例,占44%;前置胎盘4例,占25%;产后出血发生9例,其中休克5例;子宫切除8例,保守治疗成功8例.结论:胎盘植入多因子宫蜕膜损伤、缺乏或发育不全所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患者加强产前彩超诊断关注,可提高诊断率;对出血少、有生育要求患者行药物保守或介入治疗;对出血多危及生命者采取果断手术(子宫切除)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盘置入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胎盘植入产妇11例,均使用氨甲蝶呤配合加味生化汤治疗。结果:本组均无大出血,无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有不良生育史、胎盘位置异常者应警惕胎盘植入的出现,胎盘植入可以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避免手术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肌注甲氨蝶呤并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结合口服自拟益气活血逐瘀汤。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在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胎盘组织排出时间、HCG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胎盘植入是较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产前很难诊断,多在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困难时经B超证实.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不仅发生于足月产,在中期妊娠引产中也有发生,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我院采用产康颗粒配合5-氟脲嘧啶保守治疗中期妊娠胎盘植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新霞 《河南中医》2009,29(3):284-2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免行清宫术及子宫切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42例胎盘植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静脉滴注5-氟尿密啶基础上,加用宫缩素及抗菌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在静脉滴注5-氟尿密啶(5-Fu)的基础上,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结果:对照组66例中,19例行清宫术,14例行全宫切除;治疗组76例患者需行清宫者15例,需行子宫切除8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胎盘植入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8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治18例胎盘植入病例资料。结果首次妊娠1例,有人工流产史15例,有剖宫产史4例,合并前置胎盘3例。5例行子宫次全切,13例行保守治疗。结论人工流产和剖宫产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重要因素,服用生化汤同时配合宫腔镜操作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收治的15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成功,3例患者因引产失败,行剖宫取胎术,术中均发现胎盘植入子宫下段原切口瘢痕处,切除子宫送病检,结果均提示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结论:B超和血β-hCG水平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治疗效果判断帮助较大。早期发现切口瘢痕妊娠多数可保守治疗获得成功。孕周越大,发生大出血、子宫切除风险越大,并且病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术前需备血,并做好手术切除子宫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因植入之胎盘组织可造成致命性大出血及继发严重感染,既往临床多采取子宫切除术,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的不良影响,尤其对于未生育者,可能丧失生育机会.近年来,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胎盘植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