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热痹泰颗粒剂和甲氨蝶呤片,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片,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及甲氨蝶呤10mg/周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10mg/周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玉屏风桂枝二陈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临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讨顽痹寒痛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顽痹寒痛饮联合甲氨蝶呤片的治疗组和单用甲氨蝶呤片治疗的对照组各50例。观察2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CRP、ESR、关节症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 0%、84. 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且治疗组VAS评分、CRP、ESR、关节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顽痹寒痛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顽痹康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阴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口服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予以顽痹康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证候积分、有效率及最终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候评分(对照组除活动度评分外)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发热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康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甲氨蝶呤,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减少非甾体药物使用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四妙消痹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50.9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四妙消痹汤治疗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医生选择。  相似文献   

6.
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对照组给服双氯灭痛及风湿骨痛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顽痹通合七情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清痹方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A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予MTX 7.5~15 mg口服,每周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清痹方。2组疗程均为12周,并于治疗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度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痹方联合MTX治疗RA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口服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中药热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都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王守志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87-1188
目的观察草皮清痹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急性活动期局部症状的疗效。方法 40例RA急性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用甲氨蝶呤、帕夫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皮清痹洗剂治疗,进行局部疗效观察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草皮清痹洗剂联合用药治疗RA急性活动期的局部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RA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单号者纳入中西医结合组,双号者纳入西医组,每组48例。西医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片。中西医结合组则口服甲氨蝶呤片,同时用尪痹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同时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 05)。治疗后,中西医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较西医组明显减少,晨僵时间较西医组明显缩短(P 0. 05); ERS、CRP、RF水平较西医组明显降低(P 0. 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 05)。结论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甲氨蝶呤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宣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宣痹汤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LEF 50mg/d,3天后改为2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宣痹汤煎剂,每日1剂,早晚餐前各服200ml,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宣痹汤联合来米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有延缓RA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顽痹清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剔除3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2例;对照组剔除4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白芍总苷胶囊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白芍总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络除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络除痹汤治疗。治疗3月,观察2组总有效率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较前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络除痹汤联合西药治疗RA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观察组采用四妙消痹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排毒尪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排毒尪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肠溶片、甲氨蝶呤片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2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F浓度水平与抗CCP抗体阳性率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毒尪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RF与抗CCP抗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风湿正痛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风湿正痛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风湿正痛丸,对照组予甲氨喋呤(MTX)联合尼美舒利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正痛丸治疗寒湿痹阻型RA具有起效较快、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较适合此型患者长期治疗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予来氟米特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包括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改善情况评价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控制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病情明显控制率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7%,病情明显控制率45.94%,治疗组疗效及病情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中医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RA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控制RA病情活动,降低RF、ESR及CRP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蠲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中西医结合方法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风湿科检查诊断RA的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5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使用药物基础上联合用蠲痹颗粒15g/次,3次/d口服,疗程4个月。定期复查患者主要化验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4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显效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蠲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效果较好。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RA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1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NSAIDs或激素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治疗组60例中医辨证论治分为:①湿热蕴阻型,予宣痹汤加减;②寒湿痹阻型,予乌头汤加减;③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型,予独活寄生汤加减;④痰瘀痹阻型,予桃红饮加减,2天1剂,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起效时间、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平均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指标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阳通络宣痹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治疗组(温阳通络宣痹汤治疗)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痹汤能够减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