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互参《伤寒杂病论》和《中医内科学》中黄疸的辨治内容,总结出广义黄疸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失治误治、内伤酒食、房劳虚劳;病机以湿邪为主导,涉及疫毒、表邪、湿热、寒湿、虚寒、瘀血、水饮等;临床分型包括湿热疫毒炽盛证(急黄)、湿热内蕴、湿热壅上、寒湿困脾、少阳胆腑郁热、血瘀发黄、表郁发黄、房劳伤肾、水热互结、脾胃虚弱、肝脾不调,共计11个证型,相应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涌吐开壅、温中化湿、和解少阳、活血祛瘀、解表祛湿、宣肺利水、温补中焦、调和肝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验案,分析叶师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演变的认知以及辨治用药经验,并辅以病案佐证。 [结果] 叶师认为,结直肠癌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痰浊、癌毒相互搏结,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采用补益脾肝肾、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方法辨证施治,尤其重视通腑泄浊及运用虫类药。所示病案以脾气亏虚为主,夹有湿热、痰浊之邪,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化痰攻毒散结,疗效显著。 [结论] 叶师认为,结直肠癌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痰浊为标,治疗时强调标本兼顾,灵活处方,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可有效指导结直肠癌的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新安医家王勋所著《慈航集》一书中痢疾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痢疾,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研读《慈航集》全书,并结合相关中医经典理论,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组方遣药以及妇人、小儿痢疾等方面,对王氏有关痢疾治疗思想作出研讨。[结果]王氏临证诊治,善辨寒热虚实;不拘古人,顺四时之气,创制春、夏、秋、冬四季治痢之方:畅肝清痢汤、解暑清痢汤、清金止痢汤、固阴清痢汤;对妇人妊娠、产后及小儿痘疹后病痢的诊治规律亦进行了总结,认为孕妇患痢,调治最难,当务之急就是固胎,胎定方能清痢,而痢疾务必速清,不可迟缓,缓者痢热存中,胎气不安;认为小儿多稚阴稚阳,小儿痘后,痘疹热毒未清,同时多伤脾胃,所以必须辨明伤脾胃之痢,治宜补脾清痢,理法方药完备。[结论]王勋《慈航集》内容丰富,其对痢疾一症的辨治颇有心得体会,时值今日,其论治思想对临床痢疾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寓意草》中体现的治痢思想,探索其对久泻临证辨治的指导意义,并总结纪云西教授辨治久泄的经验。[方法]通过研读《寓意草》辨治痢疾的8则医案,探析喻氏的治痢法度,并总结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方法辨治久泻的经验。[结果]《寓意草》所载治痢医案体现了喻氏安胃为要、顾护胃气,和润缓图、慎用急药,从表解痢、防陷阴分,通补结合、温通为主的治痢思想。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之法,在临证辨治久泻时注重开表宣肺、和胃化湿,疏肝理气、温中健脾,益肾填精、甘缓滋补。[结论]喻氏治痢强调扶正透表,通补结合。纪云西教授将喻氏治痢法引申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析崔云教授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跟随崔云教授临床侍诊,收集并列举分析崔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三则代表性验案,结合中医学经典理论,总结探析崔云教授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的经验。[结果]基于中医藏象理论,崔云教授认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行水,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肺与人体尿液代谢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疾病时常从肺卫不固、肺气郁闭、肺气亏虚等角度辨治,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验案一中肺卫不固、肾虚湿热者治以补肺益肾、固精泄浊,验案二中肺气郁闭、湿热蕴结者治以开郁宣肺、清热利尿,验案三中肺气亏虚、痰瘀互结者治以温肺化痰、逐瘀消癥,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为前列腺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崔云教授将五行藏象理论应用于男科临床,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结合并运用“审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的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往往事半功倍,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现代医家以“痈疡”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更多思考。[方法]从以“痈疡”论治UC角度出发,通过整理现代医家相关经验文章,总结现代医家以“痈疡”论治UC的病因病机、辨证特色及治疗策略。[结果]现代医家以“痈疡”论治UC,认为其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不遂、体虚劳倦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湿、热、瘀、毒诸邪兼夹,在疾病的活动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脾肾亏虚为主,辨证重视局部辨证和阴阳辨证,在治疗中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痢痈同治,内外兼治。[结论]以“痈疡”论治U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思路,为探索中医药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柴可群教授运用四则四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随师门诊,整理相关医案,分析柴师对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柴师运用四则四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临证用药经验,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柴师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虚损与气滞、血瘀、湿浊、痰毒等邪实互结,采用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的四则和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四法进行辨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肺脾肾虚、痰毒血瘀证,柴师拟补肺益气、健脾益肾、化痰解毒、活血化瘀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柴师运用四则四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显著,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备急千金要方》对冷痢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冷痢篇的用药规律,总结了孙思邈治疗冷痢的证治特点。孙思邈认为,该病“多寒”“多虚”,临床治疗多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寒者热之”,用人参、甘草、当归、阿胶等“虚者补之”;同时痢多积滞,宜少加大黄、黄连清利积滞,使其“滞者通之”;久泻滑脱,宜加乌梅、赤石脂涩肠止泻;另外,冷痢多虚劳,必要时应酌加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冷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孙思邈治疗冷痢的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腹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阅读张师著作,整理分析相关医案,总结张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师认为肝硬化的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并创"虚、毒、瘀"理论,认为正虚是该病发生的前提和内在条件,肝炎病毒(湿热毒邪)侵及血分,戕害肝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肝木...  相似文献   

11.
学习<伤寒论>时因不了解它的思维方法,常常感到文义艰深,晦涩难懂.下面向大家简介笔者体会的常用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有痰、虚,均与脾失健运相关,故治疗需以脾为核心,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兼顾心、肝、肾之病变,分别相应采取养心安神、疏肝理气、补肾填精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随机选择某卫生职业学校实验指导教师、实习生和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座谈了解实习实训问题的原因。结果实习实训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结论职业学校应围绕职业观的形成开展养成教育;在通科教育基础上进行专门化培训;扩大教师队伍并加速"双师"建设进程;扩充实习基地并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并提高仿真功能,为培养合格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不足,督脉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复因饮食不节,涉水冒雨,起居失于调节,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或过逸之人,缺少锻炼,引起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致卫阳不固,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致使病发。应用温针灸、中药熏蒸、火针、长蛇灸等自然疗法,凸显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既避免了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对本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眩晕作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各异,病机复杂,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眩晕有关的条文,按照病机将眩晕分为风火相煽,三焦饮停,膀胱气化阻遏、水湿停聚,阴阳两虚、清空失养,阳气郁闭过重,阴竭阳脱、阴阳离绝六个类型论述,以探讨张仲景对眩晕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理法方药特点,眩晕病机复杂多变,病性有阴阳虚实之分:实证多是水湿痰饮为患,虚证多责之脾肾阳虚、精血亏虚。张仲景对于眩晕一证主要从痰饮立论,采用三焦辨证方法治疗痰饮型眩晕,重视中焦脾胃的运化作用,创立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多首治疗痰饮型眩晕的经方。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学派。在针刺补泻效应的存在与否及如何实现,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及衡量标准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酶法肌酐试剂对镁离子测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峰  徐俊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398-3399
目的:研究在全自动分析仪上酶法肌酐试剂对血清镁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混合血清单独测镁和测肌酐后测镁,比较两者差异;将混合血清分成若干组,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酶法肌酐试剂后测镁,并以加同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混合血清单独测镁均值为0.95,测肌酐后再测镁均值为0.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混合血清加入酶法肌酐试剂后测得镁浓度值比对照组要低,且降低程度与加入量相关。结论:因酶法肌酐试剂中与H2O2显色的物质TOOS是含羟基和甲氨基等配基的配位体,属硬碱,能与属硬酸的镁离子络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影响镁离子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概述了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开展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骏 《河北医学》2008,14(1):79-81
目的:研究在全自动分析仪上甘油三酯试剂对血清镁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混合血清单独测镁和测甘油三酯后测镁,比较两者差异;将混合血清分成若干组,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甘油三酯试剂后测镁,并以加同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混合血清单独测镁均值为0.94,测甘油三酯后再测镁均值为0.85,两者有显著差异;混合血清加入甘油三酯试剂后测得镁浓度值比对照组要低,且降低程度与加入量相关。结论:因甘油三酯试剂中与H2O2显色的物质是4-氯酚含羟基和氯等配基的配位体,属硬碱,能与属硬酸的镁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影响镁离子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从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到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中西医结合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中西医各自的不足之处,充分认识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性以后,才能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而且,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要从理论层面上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