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靖  唐巍 《中医学报》2019,34(2):313-316
《养生余录》为新安固本培元派的代表医家徐春甫所著,该书是新安医学养生的主要专著之一。徐春甫深受汪机学术思想的影响,私淑李东垣,重视脾胃,不忘先天元气,认为先后天元气不足是养生最大的障碍,故而徐春甫尤为重视培元在养生中的作用,并成为贯穿全文一大特色。徐春甫认为要保精爱气,认为欲不可纵,恣其情,则命同朝露;欲不可强,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欲有所忌,忌大醉、燃灯烛、忿怒、恐惧、远行疲乏、月事未绝、新病初愈等入房。起居有常,注意"行立坐卧""沐浴洗面""顺应四时"。饮食有度,主张"谨和五味""节制饮食""食有禁忌"的饮食观,以培固人体元气。徐春甫对元气的重视体现于全书的各个细节,对元气的认识深刻,并应用到中医养生学中。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血证医案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血证多从脾胃入手,分阴阳而治,拟升阳健脾、甘温益营、甘润养阴、通补胃阳等法,尤重胃阴;脾胃同治,采用健脾养胃、补脾疏胃之法;主张“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肝木犯土,调肝治中”;注重调养脾胃,药寓食疗。  相似文献   
3.
病机是认识疾病病变的关键,抓住核心病机演变发展的规律,是中医临床诊疗的主旨和核心。病机兼化理论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胡镜清研究员提出,用以从病机层面理解疑难复杂疾病病证关系和把握其演变规律,在明确疾病基本矛盾的同时,兼顾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章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兼化框架,揭示其病机演化规律,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范畴,湿毒始终是本病的病变核心,初期寒化,进展期热化,恢复期虚化是本病病机的传变方式。知本病之机,可未病先防,知病机传变,可截断扭转,有利于临床上增强对疾病发生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4.
凌昌全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基于"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本",临床处方用药融会贯通解毒思想,从单药、对药到解毒成方,再到对成方加减均充分凸显出其"不同癌症及同一癌症不同阶段均有其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屡屡获得奇效。本文将凌教授解毒治癌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孙文垣医案》是孙一奎诊疗实践的记录,案中夹议夹论,阐发证治,蕴含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孙氏三则代表性医案详细分析,借以分析孙氏诊治痰证学术特色。其中积块跳动不止案中,体现孙氏治病求本、怪病责痰的学术特色,治疗中其妙用二陈,对症下药,知常达变,随证易方;脾泄案中,体现孙氏善于析证、圆机活法,且其精研脉诊,急则治标;经闭案中,孙氏去伪存真、补偏救弊,认为气郁痰生、气顺痰消。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析张杰教授运用"肝脾建中"思想辨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杰教授门诊,选取张师运用"肝脾建中"思想辨治的肝积、呕吐、痫病、痿证之验案4则,并结合历代名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进一步研讨"肝脾建中"思想。[结果]张师认为,肝脾在生理上同居中焦,关系密切,为后天之源泉,人身之枢机,病理上则每易相兼为病,独创"肝脾建中"思想指导临床。"肝脾建中"思想是将肝脾作为一个矛盾的整体纳入杂病的辨治过程,其指导下的治法即是肝脾同治、调和气血、健运中焦,以协调上下,通达内外,临证用于辨治肝郁脾虚、痰毒瘀阻之肝积,肝气犯胃、胃阴不足之呕吐,肝脾两虚、风痰上扰之痫病,阳气不足、络脉瘀阻之痿证等,疗效显著。[结论]张师临证运用"肝脾建中"思想辨治疾病,旨在突显肝脾二脏的相关性及"肝脾建中"的重要性,经验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家吴亦鼎在总结前人灸疗的基础之上,创新发挥,大力倡导灸法治疗,并著《神灸经纶》,阐发灸理。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归纳出吴亦鼎的灸法治疗学术思想,以希扬吴氏灸理、为现代临床治疗上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降低现代医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灸法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门诊起始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特点.方法 比较41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或3次治疗3个月的使用特点.结果 每日2次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由基线(11.5±1.4)%下降至3个月后的(6.5±0.7)%;每日3次治疗组HbAlc由(12.5±1.4)%下降至(6.6±0.5)%,两组疗效相当.每日3次治疗组全日胰岛素最大用量[(0.48+0.09)U/(kg·d)]高于每日2次治疗组[(0.39±0.08) U/(kg·d)].每日2次治疗组有52%患者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每日3次治疗组无人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分别有4例8次和3例3次发生低血糖,体重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新诊断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在门诊起始应用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和每日3次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老年女性,糖尿病病史14年,格列吡嗪、阿卡波糖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糖化血红蛋白9.0%,有低血糖症状.因有肥胖史,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胰岛素水平高,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血糖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10.
洪靖 《糖尿病之友》2010,(10):I0010-I00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这种曾经的富贵病,现在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同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尤其不清楚自己在就诊前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深深感到作好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如果患者或家人能够在就诊前花点时间,作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减少疾病治疗中的很多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