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骨伤科实施中药配合手法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作为治疗组,将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5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运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治疗优良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中药配合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特点。文章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具有广阔前景,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火龙灸对强直性脊柱炎疼痛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采用火龙灸疗,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结果:火龙灸具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作用。结论:说明火龙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活血止痛的作用,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且规范强直性脊柱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3年住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29例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专业化护理,评价进行专业化护理对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护理后在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度的缓解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专业化护理有助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未明确发病机制,通常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环境因素、免疫遗传等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比较高,探索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干预诊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证候分型,对近年来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整理,阐述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加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予新加阳和汤(药用鹿角片、熟地黄、桂枝、麻黄、白芥子等)加减治疗,观察治疗8周前后患者夜间背痛(NBP)、总体背痛(TBP)、患者总体评价(PGD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以强直性脊柱炎评估指标ASAS20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NBP、TBP、PGDA、BASDAI、BASFI、BASMI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或P0.01),达到ASAS20疗效评价标准者16例,占80%。结论新加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规范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用侯氏特色护理措施辅助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42例中显著好转3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完善、规范的侯氏特色护理,可以促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九孔灸盒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九孔灸盒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结论九孔灸盒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云克配合中药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对68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静滴云克,并结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推拿、食疗等治疗4周,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7%,临床各项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云克配合中药等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当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不良影响越来越大。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严重程度及分期都存在差异,因此应当针对性治疗。本研究当中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级和分期等进行研究,并总结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炎性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常以腰骶部最先受累;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基本原则是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温热式低周波配合矿泉水浴及药物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腰骶部受累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首先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相关。许多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是细胞因子网络异常,故笔者就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以期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观察效果。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87.5%,临床检查效果存在很大改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效果理想,没有毒副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宣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自拟补肾宣痹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补肾宣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法。方法对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喋呤治疗2年以上的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早期用药比晚期用药疗效好。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积极、早期、联合用药,对预后和转归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小针刀治疗和功能锻炼,2周为1个疗程,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临床缓解40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 采用小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炎性腰背、关节痛和脊柱运动受限。本病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也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现重点回顾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现状及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田新平  尹雷  于孟学 《北京医学》2006,28(4):202-205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病例的临床过程.方法对1例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15年后确诊为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经过查新,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腹膜后纤维化在我国尚属首例.腹膜后纤维化可以与强直性脊柱炎同时发病,也可以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数年后出现.该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他莫昔芬治疗1个月后,肾盂、输尿管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风湿免疫疾病,近来将腹膜后纤维化也定性为风湿免疫疾病,二者可以同时出现,并且认为腹膜后纤维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临床医师应该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及早发现、及早诊治,以挽救重要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2个中心的开放性临床对照研究.患者为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准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2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以下腰背疼痛,晨僵时间,血沉等指标评判的临床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讨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且不增加副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