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介绍庄礼兴教授运用“治异三针”穴组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经验。庄教授认为帕金森病异动症基础病机是“阳虚风动”,针刺治疗以“温阳通督、调神止颤”为法,选择百会、素髎、定颤穴作为“止颤针”,配合靳三针中的“颤三针”“督三针”“挛三针”,构成“治异三针”穴组,随症加减,配合导气同精、小补小泻的特定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老年病的诊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培元开郁"治则,并常以具有温阳开郁、安神益智作用的开心解郁方临证化裁,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症的"因病致郁"与"因郁致病"病因、"虚气留滞"病机、"培元开郁"治则进行探讨,阐述开心解郁方的理论基础与黄世敬教授运用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督温阳"法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口服西药利鲁唑片;治疗组15例,在口服西药利鲁唑片基础上给予"通督温阳"法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痿病中医证候评分、Appel功能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痿病中医证候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证候评分减少分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pel功能量表评分均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治疗组(P0.05)。结论 "通督温阳"法针刺联合利鲁唑片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起因若是各种因素致阳气损耗,或抑郁症初期非阳虚症状但抑郁症日久,病机演变,损耗阳气可呈现阳虚症状等均可按照阳虚症状分证论治。然而,抑郁症的分证论治很少涉及阳虚证型,更具体细微治疗的方药也是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用于指导临床。文章旨在通过查阅、分析、和总结古今文献关于温阳法具体治疗抑郁症的原因和临床研究资料,对温阳法具体治疗抑郁症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期望从五脏阳虚角度论治抑郁症,将能进一步推动当前治疗抑郁症和今后抑郁症的深远研究。  相似文献   

5.
瘿病是一类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瘿病的抑郁症状较为突出,因此瘿病抑郁症状的治疗有助于瘿病的康复。要治疗瘿病的抑郁症状,首先需要认清其病机和证候。传统上,瘿病抑郁症状的病机一般认为是肝气郁结,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本文认为肝气郁结无疑是瘿病抑郁症状产生的重要病机,但当瘿病出现甲减时,除肝气郁结外阳虚也应在瘿病抑郁症状的产生中发挥一定作用,既需疏肝解郁也要温阳解郁。这是因为甲减有较明显的抑郁表现,而甲减与阳虚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对瘿病甲减情况下抑郁症状"阳虚"病机的阐发,与郁证病机理论发展中的"阳虚致郁""温阳解郁"理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早年”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早年不良经历与抑郁症发生具有重要关联。课题组认为,幼儿“阳气易伤”是抑郁症常见病因,较早提出温阳解郁法治疗抑郁症,通过动物实验和调查问卷,论证了“阳虚肝郁”是早年不良经历所致精神行为异常的证候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环境刺激,探索了母婴分离模型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特点,并对“阳虚肝郁”证候形成中的“虚郁”转换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设想,提出了应激诱导抑郁“滞-郁”“虚-郁”病机和证候转化假说,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课题组基于温阳解郁法在情感发生和调节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成果,以药示理,以方测证,为探索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动态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温潜法溯源于《伤寒论》,由民国时期医家祝味菊先生明确提出,即以温阳潜镇之法调阴阳、安脏腑。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之一,从“温潜”理论出发,临证以阳虚为本、病郁为继为基本病机,进而从心、脾、肾阳气不足角度分别阐述,并采用对应的治法与方药。对于阳虚病郁者,治以温阳固本、行气解郁;上阳不足者,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中阳不足者,治以温脾开郁、敛阳安神;下阳不足者,治以潜阳封髓、引火归元。辨析阳虚所致抑郁症的具体分型,分而论治,温而潜之,以调理整体气机状态,从而达到温阳、安神、解郁之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郁证,西医概念即抑郁症及其相关躯体症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阳虚不能守神相关,临床诊察时应结合相关症状,治疗时重在"通督""调神",通过重灸督脉以温一身之阳气、煦脏腑之气机,结合针刺头部治神诸穴(百会、四神聪等)以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治疗郁证及其相关躯体证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典型病例探讨李志刚教授采用"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法、常规针刺和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温阳通督组、常规针刺组、常规西药组,每组30例。常规西药组口服尼莫地平;常规针刺组穴取百会、大椎、风池(双)、完骨(双)、大杼(双)、颈百劳(双),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温阳通督组取穴同常规针刺组,在所取穴位上加用温针灸,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种疗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均有效,温阳通督组总治愈率为53.33%,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33.33%和常规西药组的13.33%,经颅多普勒检查方面,3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均较前显著上升(P0.05),温阳通督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和常规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温阳通督法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阳虚致消"学说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意义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两方面总结了"阳虚致消"学说的研究进展.认为"阳虚致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分别从脾阳虚、肾阳虚导致消渴的机理,及温阳法治疗消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分析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形成机制,首次提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病机实质,重新诠释了阳虚致消的含义.并提出今后应对"阳虚致消"理论进行动物实验的系统检验,以揭示阳虚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特点,阐明温阳医消的作用机理,找出疗效确切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阳气与肝主疏泄论述抑郁症的病机,认为阳气不足为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并提出抑郁症的病机为阳虚为本,气郁为标,临床治疗重在温阳调气,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痹阻型TMD患者,随机分成调脊通督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分别予以调脊通督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脊通督组疗效更好。结论:调脊通督法不仅能改善颞下颌关节局部症状,还能温阳化气,起到全身调节作用,对寒湿痹阻型TMD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特点与肾、督的关系,从阳虚与AS、肾虚督寒与AS的关系进行阐释,提出AS病因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为标,肾虚督寒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并结合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病例报道分析温阳通督治疗AS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邓舜 《四川中医》2009,(11):30-31
阳虚失眠临床可见,病机为心阳虚衰,心神浮越;或心肾阳虚,致心肾不交,治疗当抓住阳虚的基本病机,温阳益阴,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抑郁症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但各医家对该病的认识有所不同,盛善本老先生认为抑郁症的病因为人体内外界出现不和谐,病机为脏腑气血功能受损,瘀血、痰湿等诸邪内生,阳气受损,致神明受损,神志失常。针对受邪及阳虚之本,盛老先生提出"调阳祛邪"针灸法治疗抑郁症。通过分析盛善本所创盛氏"调阳祛邪"针灸法的选穴依据以及针刺手法,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还是从抑郁症分型施治上,都在一气周流的整体动态上表现出"虚"和"郁"的显著特点。"虚"是一气周流的动力源不足,而阳气主推动,实质也就是阳气的不足;"郁"是一气周流的凝滞不畅,也就是阳气的郁滞。无论是阳气的不足还是郁滞都在抑郁症的发病和诊疗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且"虚"可致"郁",而"郁"更易兼见或变生他症,就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而言终不离"虚"和"郁",阳气虚、阳气郁贯穿于整个的病程,并且从根源上影响到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愈后。治疗应从阳论治,首辨阳虚、阳郁,再兼顾五脏,以温阳解郁或宣阳开郁法为主要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温通法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使用辛热药物以"温通法"为主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意义。阐述针对病机为阳虚寒凝致胸阳不振者,用温助胸阳以通阳散寒止痛;病机为痰阻气结致胸中窒闷者,用辛开化痰以开胸止痛;病机为气滞血瘀致胸中脉阻者,用温通心脉以活血止痛;病机为心虚血亏致胸中痹痛者,用扶正温阳以标本兼顾。对于胸痹心痛的治疗,应当本着"以温为主,以通为用"的原则结合病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胸痛病因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遏、气滞郁塞、瘀血内停、腑脏亏虚,治疗以"通法"和"补法"为主,"通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涤痰化饮、辛通散寒;"补法"可分为益气养阴、养血补心、温阳补心诸法。  相似文献   

20.
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郁证,首先要辨清其基本病机,临床多重视肝气郁滞致病,而忽视阳气亏虚致郁病机,实则阳虚为本,气滞为标,初期以肝郁气滞的标实为主,中后期以肾阳虚衰的本虚为主,虚实夹杂。临证治疗时,不仅要疏肝解郁,还需结合温阳治法以达标本兼顾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