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临床作用显著。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不断推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最大障碍。在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中,类过敏反应为数众多。文章对近年来的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机制、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制备而成,可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作用迅速,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临床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病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显著增多,双黄连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总是排列在首位,其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如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等系统的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目前双黄连注射液致敏原因尚存争议,本文从中医理论、物质基础、类过敏反应的机制等方面综述,对其导致类过敏的原因进行讨论,以求为增加双黄连注射液的安全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日益广泛,由其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关于中药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提高中药安全性已成为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药产生不良反应与西药不良反应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是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复杂,其次由于中药临床应用情况复杂、量效关系不明确、质量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其不良反应的评价也存在较大难度.为增强中药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我们应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信息的通报,开展中药毒理学研究;并在建立完善的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库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与临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探索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峻,以发生率最高的过敏反应最为突出,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担忧的重点和药监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然而,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尚不完善和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有效地预测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对现有的非临床过敏反应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建立适合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中药引起的超敏反应现象不断增多,实际上此类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类过敏性疾病。本文就类过敏反应的常见中药、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以及非临床评价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由中药引起的超敏反应现象不断增多,实际上此类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类过敏性疾病。本文就类过敏反应的常见中药、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以及非临床评价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其涉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构成比。结果 300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25种中药注射剂,其中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及疏血通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其中过敏反应最多,其次是全身心损害和呼吸道损害。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除药剂本身特点外,还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为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首先需要了解其不良反应情况的原因和特点,着重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不良反应及事件的监测和合理应用研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质量的再评价,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工作经验,结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156例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1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2例,发热反应6例,发热伴过敏反应5例。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是多方面的,且无特异性拮抗剂,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注射剂在输注期间的观察及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因较强的治疗作用 ,以及近年来频发的过敏反应案例而备受广大患者及医疗从业人员的关注 ,一方面对它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又对它怀有抗拒心理.为了国药的发展 ,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院结合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相关报道 ,对中药注射剂诱发过敏反应的临床前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针对过敏反应的发生类型、发生机制以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影响因素等做出了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药安全性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毒性的机制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逐渐被广大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如何能够科学认知、早期发现和系统评价中药毒性的相对性、易感性和可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药的毒性不是凭空说造的,而是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和总结中发现得到。经研究发现,毒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毒性成分未知、机体特异性因素、免疫因素等等,往往可以通过辨证论治或不同药材配伍等方法来减轻药物的毒性。明确中药安全性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研究策略,为合理评价中药安全性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案例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特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根据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案例及近年来相关报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某些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不合理用药、临床试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杨芳 《大家健康》2015,(2):33-34
从20世纪发生在比利时的"马兜铃酸事件"、日本"小柴胡事件"、新加坡"小檗碱事件"到国内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中药安全性事件,有关中药安全性的问题日益受到了相关人员的重视。笔者从深层次分析了上述事件的影响因素,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广泛认识和防范意识,现总结论述以下内容。1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1.1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射用辅料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是导致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用于评价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根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因此必须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研究发现,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目前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在中药临床前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现代中药评价体系标准势在必行。本项目建立了包括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用供试品质量控制体系、现代化中药及其制剂毒性评价体系、评价管理体系在内的现代化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体系,规范了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每个研究环节。无论从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还是从丰富完善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与国际药学相互接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药物过敏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用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化学结构上相似,同样会发生过敏反应。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非甾体抗炎类;苯巴比妥类等。  相似文献   

18.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豚鼠全身过敏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 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 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建平  杨国珍  康永  程玉钏 《医学综述》2014,(12):2224-2225
红花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过敏反应同时也存在,其过敏反应属于Ⅰ型过敏反应,但过敏反应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对红花注射液过敏反应现状和该领域存在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提出可参考国内外研究过敏物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对红花注射液过敏反应物质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红花注射液致敏反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以其高效低毒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过敏反应尤其是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居各类药物之首。而临床工作中也可见到对青霉素G不过敏,却对其他半合成青霉素中的某些品种过敏的现象,本文就其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作一整理归纳,以期解惑的同时提高临床使用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