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P=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6.0,95%CI 1.1-33.3)(P=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P=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5%CI 0.2-0.99)(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参数指标建立APL患者的预后生存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8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早期死亡组(18例)和非早期死亡组(200例),分析影响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生存模型。结果年龄>60岁、白细胞(WBC)计数>10×10~9/L、纤维蛋白原(Fib)≤1.4 g/L、血清肌酐(SCr)>105μmo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SG阳性与APL患者早期死亡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1.049,95%可信区间(CI)为1.003~1.098,P=0.038]和WBC计数(OR=1.030,95%CI为1.007~1.054,P=0.012)为AP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生存模型根据初诊时APL患者年龄、WBC计数、Fib、LDH、SCr、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6项指标建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年龄、WBC计数为AP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生存模型对预测患者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病死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93例患者(男1860例,女633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特征及随访数据.按照性别分组比较男女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病死率,并分别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同性别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术前合并主要疾病的比例较男性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血运重建史较男性少;中位数随访时间555天,随访率93.4%,女性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HR 3.012,95%CI,1.094~8.293,P=0.033),女性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体重指数(HR 0.771,95%CI 0.602~0.988,P=0.040),糖尿病(HR 4.879,95%CI 1.484~13.287,P=0.012),吸烟(HR 4.369,95%CI 1.517~12.583,P=0.006),冠心病分型(HR 3.420,95%CI 1.658~9.439,P=0.021),血红蛋白水平(HR 0.940,95%CI 0.890~0.992,P=0.025),肌酐水平(HR 4.997,95%CI1.065~15.764,P=0.009),LDL-C(HR 1.055,95%CI 1.008~1.104,P=0.032),病变血管支数(HR 5.957,95% CI 1.642~9.680,P=0.007);影响男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年龄(HR 1.098,95% CI 1.021~1.181,P=0.024),糖尿病(HR 1.769,95%CI 1.024~5.764,P:0.014),肌酐水平(HR 5.481,95% CI 1.327~11.659,P=0.006),开口病变(HR 3.137,95%CI 1.464~13.020,P=0.011).结论 女性PCI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影响PCI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在男女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30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AIDS合并DPSM患者,分成死亡组与生存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9个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筛选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死亡64例,病死率为21.3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AIDS合并DPSM预后的因素12项:CD4+计数、ALT、AST、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消化道出血、腹痛、肝大、脾大、抗真菌疗程、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时间。12项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筛选出血小板计数降低(OR=1.024,95%CI:1.002~1.048,P=0.036)及抗真菌治疗时间短(OR=1.147,95%CI:1.030~1.278,P=0.012)为AIDS合并DPSM死亡的危险因素。29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越短时间培养出PM,死亡率越高(OR=1.696,95%CI:1.028~2.381,P=0.002)。结论血小板减少是DPSM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CD4+计数、ALT、AST、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消化道出血、腹痛、肝大、脾大为预后相关因素;及时、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减少死亡;PM的致病力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和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既往史、出入院诊断、并发症和预后等资料,并对2组相关指标(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钾、钠、肾小球滤过率)及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水平,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钠、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自发性腹膜炎(OR=2.264,95%CI 1.386~5.288,P<0.01)、消化道出血(OR=1.636,95%CI1.036~3.587,P<0.05)、低钠血症(OR=4.503,95%CI 4.172~18.793,P<0.01)、低蛋白血症(OR=1.508,95%CI1.316~1.717,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OR=6.182,95%CI 6.070~26.087,P<0.01)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横县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寿命表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176例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年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7例,总病死率15.34%(27/176)。第1~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9.00%、81.00%、74.00%、65.00%、65.00%、65.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壮族死亡危险度比汉族高(HR=7.328,95%CI:2.861~18.771),WHO临床Ⅰ期或Ⅱ期死亡危险度比Ⅲ期或Ⅳ期低(HR=0.246,95%CI:0.103~0.586),血红蛋白低者死亡风险度较高(HR=0.977,95%CI:0.957~0.997),CD4细胞计数低者死亡危险度较高(HR=0.995,95%CI:0.991~1.000)。结论广西横县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低,HIV临床Ⅲ期或Ⅳ期、血红蛋白低、CD4细胞计数低、壮族是影响本组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壮族患者可能是提高该县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及全因死亡的预测意义。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透析龄、血压、血钙、血磷、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测定患者单次透析前CFPWV,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收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绘制生存曲线,明确CFPWV在MHD患者中的临床预后意义。结果具有不同水平CFPWV患者(大于等于13m/s、小于13m/s)的远期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CFPWV小于13m/s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及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生存率高于CFPWV大于等于13m/s的患者;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 1.052,95%CI 1.019~1.086,P=0.002)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HR 2.972,95%CI 1.240~6.590,P=0.007)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FPWV(HR 5.697,95%CI 1.460~22.235,P=0.012)及年龄(HR 1.080,95%CI 1.014~1.150,P=0.017)、糖尿病(HR 5.961,95%CI 1.590~22.354,P=0.008)、平均动脉压(HR1.056,95%CI 1.003~1.112,P=0.038)、脉压(HR 0.952,95%CI 0.911~0.995,P=0.030)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FPWV的不同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更高的CFPWV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与血白细胞数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连续性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按发病时间不同,对可能与白细胞水平升高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902例,其中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升高114例(12.64%).白细胞升高与纤维蛋白原(OR=2.509,95%CI:1.443~4.361)、颞叶梗死(OR=2.143,95%CI:1.074~4.278)、NIHSS总分(OR=1.162~1.297,95%CI:1.087~1.548)、白蛋白(OR=1.245,95%CI:1.014~1.527)及血小板(OR=1.009,95%CI:1.004~1.013)等因素独立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颞叶梗死、NIHSS总分、白蛋白及血小板是脑梗死后白细胞水平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类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因死亡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接受长期MHD患者310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血管通路并发症事件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组(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参数及全因死亡差异。结果共纳入310例MHD患者,男性184例(59.4%),年龄(65.69±13.11)岁。2组患者开始透析年龄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02;χ~2=11.792,P=0.007)。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高于AVF组(χ~2=5.120,P=0.024),AVF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发生率高于TCC组(χ~2=4.696,P=0.030);经过50.00(25.00,73.25)月随访,219例患者死亡,男性(HR=1.384,95%CI:1.042~1.839,P=0.025)、开始透析年龄(HR=1.036,95%CI:1.023~1.049,P=0.001)、心血管疾病史(HR=1.698,95%CI:1.244~2.318,P=0.001)、使用TCC血液透析(HR=2.264,95%CI:1.703~3.009,P=0.001)、糖尿病肾病(HR=1.734,95%CI:1.322~2.275,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VF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更高,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使用TCC透析、开始透析年龄、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因素,特别是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增生在全因死亡和MAC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7月~2019年7月的MHD患者,收集其死亡或MACE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及PT增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资料较为完整的MHD患者70例,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基线平均年龄(60.07±13.62)岁、透析龄(58.37±50.17)月;男性占61.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44.3%(31/70),MACE发生率34.3%(24/70)。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3.707,P0.001)、PT增生的比例(χ~2=8.504,P=0.004)及CaCS值(Z=-3.536,P0.001)明显高于非死亡组;血磷(t=-1.222,P=0.226)、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t=1.877,P=0.065)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增生和高龄是全因死亡(PT增生HR=2.422,95%CI:1.081~5.427,P=0.032;年龄HR=1.054,95%CI:1.013~1.097,P=0.032)和MACE(PT增生HR=9.117,95%CI:2.195~37.877,P=0.002;年龄HR=1.055,95%CI:1.003~1.110,P=0.036)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增生组全因死亡(χ~2=5.760,P=0.016)和MACE事件(χ~2=6.794,P=0.009)发生率高于PT非增生组。分析PT增生的相关因素发现高血磷(OR=125.805,95%CI:5.009~3159.418,P=0.003)和长透析龄(OR=1.023,95%CI:1.000~1.046,P=0.047)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增生是全因死亡和MACE的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升高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早期干预导致PT增生的危险因素,如高磷血症等,可起到降低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MAC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在1年内的生存情况,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始PD治疗的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08例,其中1年内死亡患者63例,非死亡患者545例,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开始透析时高龄(HR 1.047,95%Cl 1.024~1.071,P0.001),低白蛋白血症(HR 0.900,95%Cl 0.854~0.949,P0.001),尿量少(HR 0.999,95%Cl 0.998~1.000,P=0.003),卧床状态(HR 2.112,95%Cl 1.148~3.885,P=0.016),有截肢病史(HR 10.927,95%CI 1.407~84.846,P=0.022)的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而透析前在肾内科门诊规律就诊(HR 0.422,95%Cl 0.242~0.737,P=0.002)的患者死亡率低。结论 透析前肾内科门诊规律就诊的PD患者早期预后较好,而开始透析时高龄、卧床状态、有截肢病史、低白蛋白血症、尿量少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腹膜透析患者PDAP时的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42例次PDAP中治愈100例,复发19例,退出(拔管/死亡)23例。Logistic回归显示,血白细胞计数(OR=1.195,95%CI1.024~1.394,P=0.024)、血白蛋白(OR=0.878,95%CI 0.787~0.979,P=0.019)是退出(拔管/死亡)腹膜透析的独立影响因素。和培养阴性相比,致病菌为球菌的PDAP预后更好(OR=0.113,95%CI 0.013~1.012,P=0.051)。治愈的患者中就诊时间延迟(就诊时间48h)者缓解天数长于及时就诊(就诊时间24h)者(Z=17.849,P0.001)。结论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白蛋白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延迟就诊延长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年龄≥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13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14~41)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48(37.72~58.28)月。主要死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透始年龄、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Chari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5比例、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比例、透析原因为心力衰竭比例、透始eGFR均显著高于非死亡患者,而CCI=3~4比例、透始尿量、血肌酐、血白蛋白均显著低于非死亡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74.6%、63.2%、48.0%、33.9%。Cox回归分析显示透始年龄(HR=1.070,95%CI1.015~1.127,P<0.05)、透析前合并脑血管疾病(HR=2.052,95%CI1.035~4.068,P<0.05)、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HR=1.888,95%CI1.029~3.463,P<0.05)、CCI≥5(HR=2.675,95%CI1.323~5.411,P<0.05)、透始血白蛋白(HR=0.949,95%CI0.901~0.999,P<0.05)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透始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状况可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 AGR)差值与术后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 HCC患者144例,均首次行肝切除术,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检测血常规,计算手术前后NLR、PLR、AGR差值,分别记为ΔNLR、ΔPLR、ΔAGR。将144例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组和复发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无复发组与复发组,生存组与死亡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学指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患者术后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随访5~62个月,中位随访37.63个月,复发63例,死亡57例。复发组肝硬化、微血管侵犯、肿瘤数3个、肿瘤直径5 cm、ΔNLR增高及ΔPLR增高比率(92.06%、73.02%、15.87%、71.43%、60.32%、55.56%)高于无复发组(77.78%、54.32%、4.94%、43.21%、41.98%、38.27%)(P0.05)。死亡组年龄≥53岁、肝硬化、微血管侵犯、肿瘤数3个、肿瘤直径5 cm、ΔNLR增高、ΔPLR增高、总胆红素15.65μmol/L比率(73.68%、94.74%、77.19%、15.79%、70.18%、70.18%、57.89%、82.46%)高于生存组(51.72%、77.01%、52.87%、5.74%、45.98%、36.78%、37.93%、56.32%)(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HR=1.025,95%CI:1.012-1.038,P0.001)、微血管侵犯(HR=1.754,95%CI:1.232~2.485,P=0.002)、肿瘤直径5 cm(HR=1.262,95%CI:1.061~1.465,P=0.027)、肿瘤数3个(HR=1.713,95%CI:1.272~2.293,P0.001,)、ΔNLR增高(HR=2.394,95%CI:1.532~3.724,P0.001)、ΔPLR增高(HR=2.496,95%CI:1.156~5.389,P=0.020)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HR=1.581,95%CI:1.151~2.172,P=0.005)、微血管侵犯(HR=1.781,95%CI:1.017~3.120,P=0.043)、肿瘤直径5 cm(HR=1.922,95%CI:1.333~2.771,P0.001)、ΔNLR增高(HR=2.115,95%CI:1.294~3.455,P0.001)、ΔPLR增高(HR=1.552,95%CI:1.122~2.161,P=0.003)、总胆红素15.65μmol/L(HR=1.717,95%CI:1.047~2.814,P=0.032)是HCC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肝切除术后NLR、P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210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高Hcy组(Hcy≥16.3μmol/L)102例和低Hcy组(Hcy16.3μmol/L)108例,记录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肺栓塞相关的早期死亡事件,并进行为期1a随访,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38(9±7)d,高Hcy组死亡13例,低Hcy组死亡5例,高Hcy组早期病死率(12.7%)高于低Hcy组(4.6%)(P0.05);高Hcy组心率[(118±19)次/min]、Hcy[(18.7±2.3)μmol/L]、肌酐[(14.8±8.7)mg/L]、氧饱和度[(82.5±1.5)%]、肌钙蛋白T峰值[(9.9±1.2)μg/L]、深静脉血栓史比率(44.1%)与低Hcy组[(103±14)次/min,(8.1±0.9)μmol/L,(10.0±4.3)mg/L,(92.3±8.5)%,(7.4±1.1)μg/L,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后,心率(HR=1.012,95%CI:1.010~1.062,P=0.002)、高Hcy值(HR=4.130,95%CI:3.500~4.982,P=0.003)、深静脉血栓(HR=1.782,95%CI:1.592~1.821,P=0.008)是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随访1a,高Hcy组肺栓塞相关死亡与次要终点发生率(2.3%、14.6%)与低Hcy组(0.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其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5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最近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的参数并计算NLR、PLR值及其最佳临界值。将上述相关参数引入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及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并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LR、PLR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结果对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单因素及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其危险因素(HR=1.13,95%CI:1.04~1.24;HR=1.003,95%CI:1.000~1.007;HR=1.24,95%CI:1.14~1.35;均P<0.05),淋巴细胞可作为其保护性因素(HR=0.51,95%CI:0.36~0.73,P<0.001)。NLR及PLR高低是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HR=3.01,95%CI:1.69~5.36;HR=1.98,95%CI:1.07~3.65;均P<0.05]。IL-6水平与高NLR、PL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34。结论术前NLR、PLR可作为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对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到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按照WBC水平不同分为两组,≤9.5×109/L为A组,>9.5×109/L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长期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的比较使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临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MACE发生率A组(4.8%)明显低于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135,95%CI:1.011~1.275,P=0.033)、吸烟史(HR:0.689,95%CI:0.519~0.915,P=0.010)、WBC(HR:1.356,95%CI:1.005~1.831,P=0.046)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且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白蛋白(albumin,ALB)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民航总医院在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数据登记系统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评估CRP、ALB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314例,平均年龄(63.32±13.57)岁,透析龄65.00(43.75,100.00)个月,死亡患者88例(28.03%)。CRP阳性(≥3 mg/L)157例(50.00%),ALB阳性(38g/L)126例(40.13%)。CRP联合ALB将患者分为双阴性组109例、单阳性组127例和双阳性组78例,全因死亡分别占13.76%、26.77%和50.00%(χ~2=29.766,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双阴性、单阳性、双阳性累积生存率依次降低(χ~2=39.38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提示,年龄(HR=1.022,95%CI 1.001~1.045,P=0.044)、糖尿病(HR=1.665,95%CI 1.068~2.596,P=0.024)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血肌酐(HR=0.998,95%CI 0.997~0.999,P=0.005)是保护因素。CRP联合ALB单阳性作为参考,双阳性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1.709,95%CI 1.027~2.843,P=0.039)。结论和单独CRP或ALB相比,CRP联合ALB与死亡更相关,双阳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前D-二聚体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效果把161例确诊为PDAP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治疗失败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成功组的血清白蛋白(t=3.359,P=0.002)及首次腹膜炎发生率(χ^(2)=6.155,P=0.013)明显高于治疗失败组,其透析龄(Z=-3.314,P=0.001)、第3天透出液白细胞计数(Z=-3.951,P<0.001)、hs-CRP(Z=-3.093,P=0.002)、PCT(Z=-2.344,P=0.019)、纤维蛋白原(Z=-2.197,P=0.024)、D-二聚体(Z=-4.152,P<0.001)低于治疗失败组。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透析龄(OR=1.025,95%CI:1.011~1.039,P<0.001)、高hs-CRP(OR=1.007,95%CI:1.002~1.012,P=0.008)、高PCT(OR=1.018,95%CI:1.002~1.034,P=0.029)、高纤维蛋白原(OR=1.568,95%CI:1.052~2.336,P=0.027)、高D-二聚体(OR=1.523,95%CI:1.165~1.991,P=0.002)、低血清白蛋白(OR=0.0915,95%CI:0.840~0.997,P=0.043)是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透析龄(OR=1.024,95%CI:1.008~1.039,P=0.003)、高D-二聚体(OR=1.419,95%CI:1.064~1.893,P=0.017)是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ROC曲线,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76.2%。结论PDAP患者长透析龄、治疗前高水平D-二聚体与治疗失败独立相关,D-二聚体是预测PDAP治疗失败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颅脑MRI上颞肌厚度(temporal muscle thickness,TMT)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TCGA-GBM开放数据集中106例原发性GB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三维颅脑MRI上测量患者颞肌厚度,并随机选择30例病人由第二名放射医师进行重复性测量,计算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correlation,ICC)。然后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患者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三维颅脑MRI颞肌测量重复性较好,观察者间左右侧TMT的ICC分别为0.878、0.895 (P0.001)。TMT值减小为GM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azardratio,HR)为0.787 (95%CI0.678~0.913;P=0.002;Cox回归模型),TMT每减少1 mm,患者死亡危险度增加21.3%。按TMT中位数分组,TMT中位数组患者总生存期(17.4个月)较中位数组患者总生存期(9.4个月)明显增加(P0.001;Log-rank test)。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TMT (HR 0.850;95%CI 0.734~0.984;P=0.03)、诊断年龄(HR 1.037;95%CI1.018~1.056;P0.001)、同步放化疗(HR 0.567;95%CI0.371~0.868;P=0.009)与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颞肌厚度是原发性GBM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