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方斌  赵佳丽 《中医药导报》2019,25(23):13-15
目的:研究乌饭树叶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抗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STZ(20 mg/kg)诱导,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320 mg/kg)、乌饭树叶多糖低剂量组(200 mg/kg)、乌饭树叶多糖高剂量组(400 mg/kg)。各组大鼠灌胃给药连续60 d,检测大鼠给药前后的空腹血糖;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s)、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比色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结果:乌饭树叶多糖低剂量组、乌饭树叶多糖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均低于模型组(P0.05);乌饭树叶多糖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FFAs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乌饭树叶多糖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乌饭树叶多糖高剂量组大鼠胰腺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饭树叶多糖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调节改善糖脂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杜仲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低浓度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T2D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杜仲多糖高剂量组、杜仲多糖中剂量组、杜仲多糖低剂量组,并以健康昆明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灌胃给药连续28 d,末次给药2 h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试剂盒检测胰腺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氧自由基(ROS)、羟自由基的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二甲双胍组和杜仲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小鼠FBG低于模型组(P0.01),胰腺组织中CAT、SOD活性高于模型组,而ROS、羟自由基的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杜仲多糖高剂量组小鼠SOD的活性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但其FBG、CAT的活性、ROS含量及羟自由基含量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杜仲多糖各剂量组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有所改善。结论:杜仲多糖有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增加机体的抗氧化因子活性,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胰腺的损伤,进而使胰腺组织损伤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牛心柿叶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胰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32 mg.kg-1)及牛心柿叶多糖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15 d。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6(IL-6);HE染色观察小鼠胰脏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胰脏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牛心柿叶多糖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胰岛素水平(P<0.05);可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P<0.05),对胰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下调胰脏组织中NF-κB蛋白水平。结论:牛心柿叶多糖具有降血糖和调节胰岛素作用,可能与其恢复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以及抑制胰脏中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杜仲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小鼠的作用及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50只SPF级昆明小鼠按剂量120 mg·kg~(-1)ip STZ,ip前禁食12 h。3 d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BG),小鼠FBG≥11.1 mol·L~(-1)表明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32 mg·kg~(-1)),杜仲多糖高、中、低剂量组(500,250,125 mg·kg~(-1)),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小鼠10只。连续ig给药14 d,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前禁食12 h,给药1 h后拔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待测。测定14 d小鼠FBG,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NS)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和IL-6;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组织中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和血脂TG,TC,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FNS和ISI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8和IL-6含量明显升高,胰腺组织中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杜仲多糖各剂量组明显降低小鼠FBG和血脂TG,TC,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FNS和ISI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8和IL-6含量,明显降低胰腺组织中TLR4,NF-κ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杜仲多糖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血清中的含量,以及降低胰腺中TLR4,NF-κB蛋白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蒋宛瑾  谢聪  喻嵘  向琴  吴勇军  刘秀 《中草药》2020,51(11):3005-3012
目的探讨白虎加人参汤对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小鼠肠道屏障及Toll样受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 32只MKR小鼠高脂饮食喂养4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虎加人参汤低、高剂量(13.5、54.0 g/kg)组,二甲双胍(200mg/kg)组,8只同龄FVB/N野生小鼠作为对照组。各组ig给药4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水平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结肠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ZO-1、Claudin-1、Occludin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ZO-1、Claudin-1、Occlud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FBG水平显著降低(P0.01),白虎加人参汤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LPS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TLR4、NF-κBm 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肠上皮黏膜完整性明显改善;白虎加人参汤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ZO-1、Claudin-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白虎加人参汤低剂量组小鼠ZO-1、Claudin-1、Occludin mRNA表达升高(P0.05),但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白虎加人参汤能降低MKR小鼠血清LPS含量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通过改善内毒素血症、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刚藤与小果倒地铃合剂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胰腺β细胞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40 mg/kg腹腔注射STZ诱导8周龄KM雄性小鼠糖尿病模型共15只,然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合剂组、二甲双胍组各5只;另选相同来源的KM雄性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合剂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合剂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灌胃合剂13.5 g/kg;二甲双胍组喂高糖高脂饲料,灌胃二甲双胍片溶液;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灌胃生理盐水;合剂对照组常规饲养,灌胃合剂13.5 g/kg;各组连续饲养8周。检测给药前、末次给药后小鼠空腹血浆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中胰岛素分泌水平及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组织中兔抗Tribble同源蛋白3(TRIB3)、兔抗小鼠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TRIB3、CHOP表达水平与TNF-α、NO、ROS、NF-kB的相关性。结果:1)末次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及合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合剂组、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合剂组FBG水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2)与空白对照组及合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合剂组、二甲双胍组TNF-α、NO、ROS、NF-κB水平及TRIB3、CHOP表达水平升高(P0.05);合剂组TNF-α、NO、ROS、NF-κB及TRIB3、CHOP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TRIB3、CHOP表达与TNF-α、NO、ROS、NF-κ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金刚藤与小果倒地铃合剂可能具有通过抑制氧化和内质网应激以及激活其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来保护胰腺β细胞并改善其功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衰老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自然衰老小鼠建立衰老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衰老对照组、衰老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变化,胰腺组织胰岛素分泌情况及胰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衰老对照组、衰老糖尿病模型组、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差异mRNA功能。结果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二甲双胍单药组可显著升高衰老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胰岛素含量(P0.05),改善胰腺腺泡细胞水肿和促进胰岛形态的恢复。芯片结果显示,差异mRNA,Tob2、Tmem100及Usp15等显著差异表达且对它们的靶miRNA具有较强调控作用。经过功能注释,发现差异mRNA在BMP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及GnRH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控BMP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Tob2,Usp15及Tmem100基因改善肝脏组织损伤,对缓解衰老糖尿病所致损伤具有研究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雌鼠TLR4/NF-κB炎性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6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中药组,每组各10只;建立PCOS模型后给予药物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二甲双胍组给予接受二甲双胍(270mg/kg·d)灌胃处理,二甲双胍+中药组在二甲双胍组基础上加用(34.5mg/kg·d)灌胃处理,4组均连续干预4周。记录各组大鼠卵巢排卵情况;检测干预前后的大鼠外周血TLR4蛋白、NF-κB蛋白、IL-6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TLR4蛋白、NF-κB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外周血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结果:PCOS各组(二甲双胍+中药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平均排卵数、排卵率显著低于空白组,囊性扩张性排卵数高于空白组(P0.05),提示建模成功。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中药组平均排卵数和排卵率逐渐升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COS各组外周血TLR4蛋白、NF-κB蛋白、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二甲双胍+中药组干预后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和模型组(P0.05),二甲双胍组低于模型组(P0.05)。PCOS各组卵巢组织TLR4蛋白、NF-κB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二甲双胍+中药组以上指标低于二甲双胍组和模型组(P0.05),二甲双胍组低于模型组(P0.05)。PCOS各组外周血CAT、SOD、GSH-Px活性水平低于空白组,MAD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双胍+中药组干预后的以上指标(除MAD)高于二甲双胍组和模型组(P0.05),二甲双胍组高于模型组(P0.05)。PCOS各组PFG、2hPG、FINS、HOMA-IR均高于空白组(P0.05),双胍+中药组干预后的以上指标低于二甲双胍组和模型组(P0.05),二甲双胍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显著改善PCOS雌鼠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炎性信号通路,降低下游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枝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建立小鼠高血糖模型、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被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枝莲总黄酮高剂量组、半枝莲总黄酮中剂量组、半枝莲总黄酮低剂量组。测定血清中血糖、肝糖原、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等指标,HE染色法观察胰腺、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在肾上腺素致小鼠高血糖模型的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和半枝莲总黄酮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动物的血糖值,升高肝糖原含量。在链脲佐菌素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和半枝莲总黄酮各剂量组均降低动物的血糖值,升高肝糖原和糖化血清蛋白的含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可改善胰腺、肾脏的病理变化。结论半枝莲总黄酮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在发挥降血糖作用的同时还可修复胰岛细胞组织、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梅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余50只以高糖高脂乳剂灌胃8周后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剔除造模未成功大鼠,纳入3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平均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乌梅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ig)生理盐水20 m L·kg~(-1)·d~(-1),二甲双胍组ig二甲双胍200 mg·kg~(-1)·d~(-1),乌梅丸组ig乌梅丸生药20 g·kg~(-1)·d~(-1),28 d后监测大鼠血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GLP-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 p65,GL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结肠和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GLP-1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P0.01),结肠和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GL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乌梅丸可以通过调节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降低NF-κB的表达,上调GLP-1的表达,从而达到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糖消渴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二甲双胍)、中西药联合3组(降糖消渴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与二甲双胍同用)。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胰高血糖素、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降糖消渴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体重(P0.05)、空腹血糖(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胰高血糖素水平(P0.05),提高胰岛素敏感性(P0.05),改善糖耐量(P0.05),并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且降低空腹血糖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结论:降糖消渴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较单用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降低体重和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胰腺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与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高剂量组、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低剂量组.另以健康昆明种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末次给药2 h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的变化,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小鼠胰腺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IRI升高,FINS、ISI降低,胰腺组织中CAT、SOD、GSH-Px活性降低,ROS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小鼠胰腺形态损伤有所改善,FBG、IRI降低,FINS、ISI升高,胰腺组织中CAT、SOD、GSH-Px活性升高,而ROS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高剂量组小鼠FBG升高,FINS及胰腺组织中SOD、CAT的活性降低(P<0.05),GSH-Px活性、ISI和ROS含量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低剂量组小鼠FBG升高,FINS、IRI降低,胰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降低(P<0.05),ROS含量、ISI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柄白鹃梅叶醇提物能降低糖尿病小鼠FBG,升高FINS、ISI,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抗氧化因子的活性及减少ROS的生成,减缓氧化应激对胰腺组织的损伤,进而起到对胰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4,(12):1678-1679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小鼠(DM)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DM模型组,小檗碱低、中和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小檗碱8w。之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胰腺中TNF-α、IL-6、IL-1β、Ang II和NF-κB的表达。结果:小檗碱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DM小鼠的血糖水平,抑制胰腺AngⅡ的生成,以及TNF-α、IL-6、IL-1β和NF-κB的表达(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显著降低DM小鼠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ngⅡ诱导IL-1β/NF-κB通路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药效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桑叶对KKAy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胰岛素(Ins)敏感性及胰岛细胞Toll样受体TLR2,TLR4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桑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相当于含生药3.0,1.5,0.75 g.kg-1)和二甲双胍组(0.4 g.kg-1)。另设10只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给药组分别喂饲不同浓度的药物,模型组与对照组均ig等容量自来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1 h取血,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分析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提取小鼠胰岛细胞总RNA,Real time-PCR法测定胰岛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结果:桑叶各剂量能明显降低KKAy小鼠的FPG(P<0.05或P<0.01)、降低血清Ins含量(P<0.05或P<0.01),明显降低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胰岛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P<0.05或P<0.01)结论:桑叶有较好的降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弱胰岛细胞TLR2,TLR4表达、抑制炎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逆转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胰腺损伤.方法:STZ(150 mg·kg-1)ip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及葛根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葛根总黄酮80,160,240 mg·kg-1,阳性组给予二甲双胍80 mg·kg-1,持续给药14 d.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IR)水平.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细胞病理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脏血红素加氧酶1 (HO-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总黄酮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P<0.01).恢复胰岛素水平,改善IR(P <0.01).增加胰腺GSH-Px、SOD活性,同时降低ROS,MDA水平(P<0.01).逆转STZ致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有效下调胰腺HO-1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根总黄酮对STZ致糖尿病小鼠胰腺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糖代谢和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牛心柿叶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方法:SPF级昆明种小鼠50只腹腔注射STZ 150 mg·kg-1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检测空腹血糖(FBG)指数确定成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及牛心柿叶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ig给与牛心柿叶多糖0.3,0.6,1.2 g·kg-1,阳性组给予二甲双胍0.32 g·kg-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5 d.在第15天给药前禁食12h,给药1h后取血,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胰岛素指标的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IR),生化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病情,牛心柿叶多糖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P <0.05或P<0.01),并有效提高胰岛素水平(P <0.05或P<0.01),改善胰岛胰岛素抵抗能力.结论:牛心柿叶多糖具有有效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恢复小鼠胰岛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荔枝核有效部位群(SLEC)对糖调节受损(IGR)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其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系。方法长期喂养不同配比高糖高脂饲料构建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检测其空腹血糖(FBG)水平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糖调节受损模型成模周期、计算造模成功率,筛选并优化高糖高脂饮食配方。采用优化后高糖高脂饮食配方复制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设模型组、SLEC高剂量组(12 g·kg^(-1))、SLEC中剂量组(6 g·kg^(-1))、SLEC低剂量组(3 g·kg^(-1))、二甲双胍组(0.2 g·kg^(-1))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6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TGF-β1、MCP-1、MIF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NF-κB抑制蛋白(IκBα)和NF-κB p65表达。结果 3种不同配比高糖高脂饲料均能成功诱导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3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MCP-1和MIF含量均明显升高,胰腺组织TGF-β1、MCP-1和MIF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胞浆蛋白IκBα表达降低,核蛋白NF-κB p65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LEC中、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血清中TGF-β1、MCP-1和MIF含量均明显降低,胰腺组织TGF-β1、MCP-1和MIF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胞浆蛋白IκBα表达升高,核蛋白NF-κB p65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SLEC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下调糖调节受损大鼠中TGF-β1、MCP-1和MIF的表达,减轻大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对衰老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自然衰老小鼠制作衰老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分为衰老对照组、衰老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60 d。测定小鼠体质量、摄食、饮水、空腹血糖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糖原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糖脂代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细胞超微形态。结果与衰老对照组比较,衰老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体质量减轻、摄食和饮水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体质量增加、摄食和饮水明显减少(P0.05)。HE染色显示,与衰老对照组比较,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肝组织病变、坏死严重,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肝组织结构改善最明显。糖原染色与油红O染色显示,衰老对照组糖原、脂滴含量较少,衰老糖尿病模型组糖原、脂滴含量明显增多;与衰老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糖原和脂滴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更明显。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衰老糖尿病模型组较衰老对照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内质网损伤严重,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缓解,且黄芪多糖+二甲双胍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黄芪多糖+二甲双胍可通过对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的保护作用,改善衰老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肝脏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荔枝核有效部位群(SLEC)对糖调节受损(IGR)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其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系。方法长期喂养不同配比高糖高脂饲料构建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检测其空腹血糖(FBG)水平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糖调节受损模型成模周期、计算造模成功率,筛选并优化高糖高脂饮食配方。采用优化后高糖高脂饮食配方复制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设模型组、SLEC高剂量组(12 g·kg~(-1))、SLEC中剂量组(6 g·kg~(-1))、SLEC低剂量组(3 g·kg~(-1))、二甲双胍组(0.2 g·kg~(-1))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6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TGF-β1、MCP-1、MIF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NF-κB抑制蛋白(IκBα)和NF-κB p65表达。结果 3种不同配比高糖高脂饲料均能成功诱导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3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MCP-1和MIF含量均明显升高,胰腺组织TGF-β1、MCP-1和MIF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胞浆蛋白IκBα表达降低,核蛋白NF-κB p65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LEC中、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血清中TGF-β1、MCP-1和MIF含量均明显降低,胰腺组织TGF-β1、MCP-1和MIF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胞浆蛋白IκBα表达升高,核蛋白NF-κB p65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SLEC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下调糖调节受损大鼠中TGF-β1、MCP-1和MIF的表达,减轻大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7,(9)
目的:研究毛果鱼藤提取物体内、外降糖效果。方法:检测高糖模型HepG_2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消耗量(GC)及其增殖情况;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辅以高糖高脂饲料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及毛果鱼藤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周测其空腹血糖(FBG),21 d后计算胰腺指数、肝脏指数、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胰腺组织Caspase-3、NF-κB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结果以石油醚提取部位最佳,其在体内实验中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FBG、MDA、AUC及Caspase-3、NF-κB表达,提高血清GSH-Px、SOD活性(P0.05或P0.01),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学。结论: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部位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