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抗Hp治疗在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ITP的30例患者,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明确Hp感染情况.对Hp阳性者进行抗Hp联合激素治疗,Hp阴性者单纯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 30例ITP患者中有19例Hp感染阳性,Hp感染率为63.3%.阳性组联合抗Hp治疗总有效率为89.5%,高于阴性组的63.6%(P<0.05),根除Hp成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根除Hp失败组和Hp阴性组(P<0.05).结论 ITP患者Hp感染率较高,激素联合抗Hp治疗对于Hp阳性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激素的Hp阴性者,根除Hp治疗有助于Hp阳性患者血小板数的提升及疗效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试验前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1个月停止免疫抑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文献方法.治疗后第四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血小板计数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及结束后每两周检测1次,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17例HP感染组患者,4周后15例阴性,HP根除率88,2%.14例进行根除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6例恢复正常.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联性,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20例难治性IT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例采用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8例采用rhTPO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91.7%,对照组100%;停rh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至治疗后30 d,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和同期对照组(P<0.05).停rhTPO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9例患者完全反应(CR)4例,有效(R)3例,无效(NR)2例;对照组中6例患者CR 1例,R3例,NR2例.两组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无一例终止治疗.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之一。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rotein,cag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IgG,PA-IgG)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探索Hp感染引起ITP的机制。文中通过检测ITP患者血清中cagA、PA-IgG和PLT数量,分析Hp感染与ITP发生的关系。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及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60例ITP患者分为Hp-、Hp+cagA-及Hp+cagA+3组,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agA、PA-IgG,用血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并比较抗H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Hp+cagA+组的PA-IgG水平与Hp-和Hp+cag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与Hp-和Hp+cag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Hp+cagA-组的PA-Ig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Hp-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Hp+cagA-组抗Hp治疗后PA-IgG水平下降及血小板计数上升不明显(P>0.05)。Hp+cagA+组抗Hp治疗后PA-IgG水平下降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P<0.01)。结论 Hp感染者可能由于其cagA导致PA-IgG升高而使血小板计数降低,参与IT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的感染情况、Hp感染与ITP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及针对Hp感染的ITP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治性H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ITP患者57例及正常对照30例采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和抗Hp抗体IgG(Hp-IgG)检测确定是否合并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治性Hp治疗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血小板数、T细胞亚群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ITP患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和阴性组平均年龄、骨髓巨核细胞数、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调,且阳性组CD3+CD4+百分比及CD3+CD4+/CD3+CD8+比值降低、CD3+CD8+百分比升高分别较阴性组明显。Hp根除治疗成功率为82.50%(33/40)。根除Hp成功组平均血小板计数上升及升高幅度、T细胞亚群失调改善及改善幅度均高于根除Hp失败组和阴性组(P<0.05)。阳性组有效率高于阴性组(P<0.05)。治疗后14 C-UBT检测与临床疗效相符,而Hp-IgG检测与临床疗效不完全相符。结论 ITP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Hp阳性组患者平均年龄及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程度高于阴性组,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失调。糖皮质激素联合根治性Hp治疗有助于阳性组患者血小板数的提升及T细胞亚群比例失常的改善。14 C-UBT和Hp-IgG是两种简便的非侵入性Hp的检测方法,需根据不同特点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法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对合并Hp感染的19例RITP患者给予除Hp疗法,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及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水平。结果①显效2例,良效3例,进步5例,无效9例,有效率52.6%。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LT数上升,PA-IgG下降(P<0.05~0.01)。结论根除Hp疗法对部分合并Hp感染的RITP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抗Hp治疗对Hp感染阳性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ITP组45例,正常对照组32例,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Hp感染情况,对H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的同时加用抗Hp治疗,与ITP组中Hp阴性病例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6.7%与43.8%,ITP组Hp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转阴21例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ITP组中Hp阴性组(P〈0.05);Hp根除后的21例中,有12例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或恢复正常。结论 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抗Hp治疗可以提高Hp感染的部分ITP患者血小板数量;Hp感染可能与IT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血小板计数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4例HP阳性的ITP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 ;观察组给予泼尼松联合根除 HP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率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 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 .36% ,对照组为70 .21% ;观察组1年的复发率为36 .17% ,对照组为72 .34% ,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 % 均明显升高 ,CD3+CD8+ % 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 .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 HP治疗ITP临床疗效确切 ,能够提高血小板计数 ,改善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峰 《疑难病杂志》2006,5(5):395-39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专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仍然是迄今为止的首选治疗药物,可使约1/3患者长期缓解;经传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仍<(30~50)×109/L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难治性ITP。关于难治性ITP的治疗近年已有许多进展,现综述如下。1难治性ITP的治疗目标难治性ITP的治疗非常棘手,现有的方法仍不能治愈且往往有明显副作用或价格昂贵,因此治疗的目标并不是治愈,而是为防治严重出血。由于血小板计数与出血程度并无完全平行关系,所以不能将血小板计数作为决定是否治疗的惟一标准。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长春地辛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8例难治性ITP的患者进行每周1次持续静脉滴注长春地辛治疗,随访记录治疗后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治疗后血小板升至100×109/L、无出血症状3例,治疗后血小板升至30 x 109/L或至少比基础血小板计数增加2倍、无出血症状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长春地辛治疗难治性ITP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花费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2例ITP患者中,经^13C~呼吸试验检测Hp阳性40例,分别给予激素联合根除Hp治疗及单纯激素治疗。结果激紊联合根除Hp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素联合根除Hp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单纯激素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在ITP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对Hp阳性的ITP患者进行根除Hp治疗能提高疗效,有助于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丽珠维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方法 80例Hp阳性的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丽珠维三联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方案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7.5%),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和PAIgG水平均稳定到正常水平。结论在诊断ITP时应同时进行Hp检测,并对Hp阳性者采用丽珠维三联根除Hp治疗,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74例,分为rhTPO+达那唑组(观察组)37例,达那唑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300U/kg),1次/d, 共14d,停用rhTPO后再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20×109/L可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 14d ,停用rhTPO后观察14d。两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口服达那唑200mg/次,3次/d。比较两组前14d血小板计数的最高值和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及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差值。结果 观察组前14d血小板计数和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d内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rhTPO治疗14d内显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0×109/L)(16例、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8.10%)(P<0.01)。观察组良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9例、24.32%)与对照组(10例、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有效observation率(显效+良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4d血小板升高未达有效的患者给予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使用rhTPO前相比明显升高,有效率达到62.5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对照组单用长春新碱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FAB疗效标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75%,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难治性ITP临床疗效满意,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常规视治的轻度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血清Hp阳性的急性ITP初治患儿93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1例)和对照组(B组42例).B组行常规激素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根除Hp治疗.结果 A组Hp清除率87.5%;两组间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1年内复发率A组低于B组(P=0.033).结论 Hp清除对儿童急性ITP的疗效无影响,但能减少复发率,对于Hp感染的ITP患儿建议行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冬清肺饮加味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难治性ITP患者口服门冬清肺饮2个月,治疗前后进行其外周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6.7%。结论门冬清肺饮加味治疗难治性IT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Hp感染与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重症ITP患者与对照人群的Hp感染率;比较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结果:42例ITP患者中28例14C-UBT阳性(6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P<0.01)。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21%,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ITP患者Hp感染率增高,Hp阳性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风凉血补肾法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难治性ITP患者,予以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经治疗3个疗程(共1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和巨核细胞成熟情况的变化.[结果](1)1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2)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1);骨髓中幼巨细胞、颗粒巨细胞明显减少,产板巨细胞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以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难治性ITP,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中的发生率及清除Hp对ITP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8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8例受检者中的60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ITP组Hp感染率为68.1%,而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4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30例Hp(+)患者经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90%(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19/30),两组比较P0.05;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4例(13.3%),对照组14例(46.7%),两组比较P0.05。结论 ITP患者有高Hp感染率,抗Hp治疗可作为Hp阳性ITP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并可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成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Hp根治,评估其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对30例ITP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19例Hp阳性的患者接受1周三联药物根治,Hp阳性的患者在第0、第2、第4、第12、第24周复查血小板(Plt)计数。结果通过三联治疗HP阳性的患者有94.7%(18/19)根治;58.8%(10/17)Hp根治的患者显示ITP治疗有效。结论对于中国人群来说,轻中度的慢性ITP患者治疗应包括检测Hp及考虑根治Hp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