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黎相照  薛小磊  许锦文 《广东医学》2016,(16):2452-2454
目的:探讨凝溶胶(GSN)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 法)检测69例结直肠癌组织(原发癌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SN 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癌旁正常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而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6)。 GS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低分化结直肠癌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09),晚期结直肠癌(Ⅲ+Ⅳ)中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结直肠癌(Ⅰ+Ⅱ)(P =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GSN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01)。结论结直肠癌早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形成有关,而随着肿瘤进展到晚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V二步法检测 81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纤维连接蛋白和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81例大肠癌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及整合素α5β1 表达量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大肠癌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及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大肠癌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纤维连接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整合素α5β1 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及癌细胞的分化关系较密切 ,与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关系较密切 ,而与癌细胞分化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提示纤维连接蛋白与其受体整合素α5β1 在大肠癌癌变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佳  韦敏怡 《广西医学》2010,32(3):267-270
目的探讨鼻咽部非角化性癌中TGF-β1表达情况和CD1a标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数量及它们与病理、临床资料的联系。方法鼻咽癌组织62例、癌旁组织16例及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TGF-β1和CD1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鼻咽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GF-β1阳性率分别为67.7%(42/62)、93.8%(15/16),均高于对照组的50%(5/10);鼻咽癌组CD1a阳性率为41.9%(26/62),癌旁组组织阳性率为12.5%(2/16),对照组为阴性;TGF-β1表达与CD1a呈负相关(r=-0.304,P=0.016);TGF-β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P〈0.05);CD1a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有关(P=0.011)。结论TGF-β1可抑制imDC的增生,两者在鼻咽部非角化癌演进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小会  卢启明 《医学争鸣》2009,(17):1610-1613
目的:探讨β—catenin与hPTY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eatenin,hPTTG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均呈正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为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异常表达率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腹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5,6.041,4.347,7.364,5.513,P〈0.05).hPTYG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均呈阴性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腹膜播散和腹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3,6.446,24.017,5.788,9.614,13.067,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hPTTG1、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腹水、肿瘤大小是独立的预后指标(RR=2.916,3.546,2.703,2.217,1.952,P〈0.05).结论:B-eatenin,hPTYG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hPTTG1表达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3(integrin a3)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在结直肠癌诊断、预后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结直肠癌病人标本30例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整合素α3和COX-2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整合素α3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降低(P =0.007和P<0.001),COX-2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5和P<0.001);且整合素α3和COX-2两者mRNA表达与TNM分期、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部位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素α3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整合素α3和COX-2蛋白及mRNA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及整合素α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整合素α3和COX-2的mRN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29,r=-0.398).结论 结直肠癌中的整合素α3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OX-2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两者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COX-2和整合素α3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一种标志物并有可能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 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0 月—2017 年9 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0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 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肿瘤切缘≥ 5 cm)标本,组织标本采集后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免疫组织化学 (HE)染色测定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APE1 蛋白表达。结果 APE1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 (P <0.05)。APE1 在不同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肿瘤直径≥ 5 cm、肿瘤分期Ⅲ和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APE1 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Ⅰ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者(P <0.05)。APE1 在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PE1 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 于APE1 低表达组(P <0.05)。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APE1 表达[Hl ^ R=1.198(95% CI :1.102,1.276), P =0.000]、肿瘤分期[Hl ^ R=1.426(95% CI :1.358,1.492),P =0.000]、淋巴结转移[Hl ^ R=1.384(95% CI : 1.306,1.457),P =0.000]、远处转移[Hl ^ R=1.735(95% CI :1.164,2.237),P =0.000] 为结直肠癌总生存期的独 立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APE1 表达升高,APE1 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万溅  周琳 《广西医学》2011,33(11):1449-145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8.1%)(P=0.001);乳腺癌组织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AG-1、CDK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结直肠癌组织、4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5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BAG-1、CDK4进行检测。结果:BAG-1、CDK4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64/80)和65.0%(52/80),并且BAG-1、CDK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成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BAG-1、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96.7%(29/30)和83.3%(25/30).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阳性率分别为70.0%(35/50)和54.0%(27/50),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侵及浆膜层者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阳性率分别为71.4%(40/56)和35-3%(12/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AG—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K4的过度表达还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涉及BAG-1、CDK4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V二步法检测81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81例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表达量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素α5β1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及癌细胞的分化关系较密切,与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VIEN基因在胃癌原发灶及周围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VIEN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2例胃癌原发灶VIEN总阳性表达率:41.9%(26/62);癌旁组织为100.0%(62/62):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TEN总阳性表达率:31.4%(27/86);无癌转移淋巴结为92.1%(35/38)。胃癌原发灶VI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1和X^2=6、75,P〈0.01);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癌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0.01)。N1、N2站癌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 别为32.1%(18/53)、30.3%(10/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1,P〉0.05)。原发灶FI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周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抑癌基因FIEN的变化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泛素(FAT10)、中期因子(M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FAT10和MK的表达,并观察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幂:FAT10在77.8%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6.7%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MK在80.6%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1.1%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FAT10和MK的表达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组织分级、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FAT10与MK呈正相关(P〈0.005)。结论:FAT10和M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呈显著性高表达,协同作用了癌的发展过程,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文善云  张岳枫  李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0):2518-2519,252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56.8%(25/44),而所有癌旁组织均未见Survivin表达。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 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分级、Dukes分期、复发及淋巴结转移都无明显关系,伴远处器官转移的肿瘤中Survivin阳性高于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相似文献   

13.
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黏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iNOS mRNA阳性表达率为85.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0.00%)、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9/19)显著高于无 淋巴结转移组(71.42%)(P<0.05),iNOS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T分级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i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44v6、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CD44v6和整合素α5β1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80例乳腺癌中CD44v6、整合素α5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100%。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整合素α5β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α5β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对乳腺癌组织CD44v6、α5β1常规检测,有助于更准确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和P7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NGF、TrkA和P75在80例结直肠癌和I6例结直肠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N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57.5%,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25%;T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55%,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3I3%;P7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47.5%;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25%,NGF及T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高,而P75的表达无显著差异。NOF和Trk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75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NGF、TrkA和P75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NGF和TrkA两者在结直肠癌的细胞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3(USP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Wnt/β- 连环蛋 白(β-catenin)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癌组 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90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33 表达; Western blotting 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33、β-catenin 及C-myc 蛋白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 组织中USP33 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而β-catenin、C-myc 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 Dukes 分期C、D 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阳性率低于A、B 期,无淋巴结转移 及无肝转移者(P <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阳性 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而β-catenin、 C-myc 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蛋白与β-catenin、C-myc 蛋白呈负相 关(P <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低表达,USP33 可能通过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参与结直肠 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佽  陈志英  刘莉  刘都礼 《四川医学》2009,30(8):1195-1197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p2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8.9%(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9%(P〈0.01)。结直肠癌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hMSH2和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申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MSH2表达异常和抑癌基因p27表达下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和2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38/87)和7.1%(2/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1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ascin‐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ascin‐1蛋白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HR]=2.087,95% CI:1.196~3.642, P=0.010)。结论 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关。Fascin‐1蛋白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合素α2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整合素α2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整合素α2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整合素α2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整合素α2β1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检测、评估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几种肿瘤转移基因变化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TA1,nm23H1及E-Cadherin (E-cad)的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RT-PCR-SSCP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卵巢,卵巢癌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进行MTA1,nm23H1,mRNA表达和突变及E-cad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有转移的卵巢癌原发灶MTA1 mRNA高表达率为100%(7/7),无转移为38.5%(5/13),P=0.0103,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87.5%(6/7),而无癌转移为23%(4/13),P=0.0043,有癌转移淋巴结低表达率为100%(7/7),无癌转移为38.5%(5/13),P=0.0102,无转移卵巢癌原发灶E-ca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2%(6/13),而有转移者7例均无阳性表达,表达率为0,P=0.044。三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MTA1与nm23H1,C-cad呈负相关(r=-0.903,-0.802),nm23H1与E--cad呈正相关(r=0.724),SSCP分析未发现MTA1和nm23H1基因突变,结论:MTA1及nm23H1,E-cad的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呈正,负相关关系,起着正,负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三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卵巢癌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