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自2004年1月起,我院采用美国巴德公司KugelTM自膨张式补片修复老年腹股沟疝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66~80岁,平均74.5岁。腹股沟直疝9例,腹股沟斜疝4例,其中1例病人同时存在腹股沟直疝和斜疝。1例为同侧腹股沟斜疝传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2009年5月我院采用巴德疝补片治疗腹股沟疝63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均为男性,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4.8岁,60岁以上35例。均为斜疝。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尝试用膀胱镜代替5mm腹腔镜,进行一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儿中,男9例,女1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2岁。本组患儿均为斜疝,2例术中发现有对侧隐性斜疝,其中右侧6例,左侧2例,双侧2例。易复性疝8例,有2例嵌顿性斜疝急诊手法复位后改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胡允胜  郭军号  袁祥 《腹部外科》2008,21(5):F0003-F0003
我科自2004年3月-2007年3月采用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6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男性61例,女性4例;年龄54-78岁,平均65.7岁;病史1~24年。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35例,左侧腹股沟斜疝16例,右侧直疝6例,左侧直疝4例,右侧骑跨疝2例,  相似文献   

5.
2002年2月至2004年4月,我们对良性前列增生(BPH)合并腹股沟斜疝的4例患者在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SPP)的同时行聚丙烯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例,平均年龄72岁。均为单侧可复性斜疝,其中右侧3例,左侧1例。均有尿频、排尿不畅病史,平均1  相似文献   

6.
Millikan术式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Millikan[1]术行疝修补术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3(19~82)岁。腹股沟斜疝29例(34侧),腹股沟直疝6例(7侧),其中,复发疝3例(4侧)。病程平均14.3(3月~36年)。1.2手术方法腹股沟区斜切口,  相似文献   

7.
<正>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的疝内环口修补器械多为雪橇钩针,使用时容易损伤腹腔组织及血管,且针头较直,不易变换方向,给操作造成一定困难。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针芯行单孔腹腔镜小儿斜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6例,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为腹股沟斜疝患儿,男13例;  相似文献   

8.
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隐匿性及早期复发性腹股沟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6月~2004年3月,我们应用疝囊造影和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诊治隐匿性及早期复发性腹股沟疝,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57例,女5例,年龄15~41岁,平均21.4岁。病程1~14个月,均经疝囊造影确诊。2.手术方法:对62例造影阳性患者中的55例63个疝囊施行了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单侧原发性斜疝29例,双侧原发性斜疝4例,单侧原发性直疝6例,单侧复发性斜疝10例,单侧复发性直疝2例,一侧复发性斜疝另侧原发性斜疝3例,一侧复发性斜疝另侧原发性直疝1例。其中,对34例28个斜疝及9个直疝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R…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各种腹外疝患者并行开放无张力修补手术734例,合并局部感染、疝补片暴露患者7例,均经保守治疗保留了疝补片而治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合并局部感染、疝补片暴露的病例包括结肠造口疝3例,腹壁切口疝2例,腹股沟区斜疝2例,患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4岁,男5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9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9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均为男性,年龄65~81岁,中位年龄71岁.斜疝5例,其中3例为难复性疝,直疝1例,斜直复合疝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5例,高血压病4例,前列腺增生5例,冠心病6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单丝网充填物及聚丙烯补片(Marlex)即巴德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7~88岁,平均65岁。腹股沟斜疝36例,其中复发疝13例,双侧斜疝8例,滑动疝1例。腹股沟直疝13例。病程长者40年,短者3月。49例病人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施行内置弹力记忆环(Kugel)补片手术27例,近期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男性。年龄56~78岁,平均67.5岁。腹股沟直疝5例,斜疝19例(其中斜疝合并精索鞘膜积液1例),同时存在斜疝和直疝1例,双侧斜疝2例。原发疝26例,复发疝l例,为单纯平片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后复发。采用Nyhus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10例,Ⅳ型2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2例,严重便秘2例,前列腺增生症10例,脑梗塞2例。除近期内发作心、脑血管疾病或病情严重者列为绝对禁忌外,对伴随疾病均…  相似文献   

13.
186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黄姗  易斌 《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30-230
1981年2月至1996年5月,我科收治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3200余例,手术中发现特殊形态结构186例,发生率为17.2%,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1.1%,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86例,男173例,女13例,“男:女=13.3:1。年龄1~14岁,平均7.5岁。术中所见主要为混合型和多房囊型。混合型108例,占本组的58%,其特点是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并存。该型又可表现为以下二种情况:①疝与鞘膜积液相互独立存在:疝囊位于上方,鞘膜囊在下方,本组78例;②疝囊被包囊于鞘膜囊中,切开鞘膜囊排出积液后,发现其内还有疝囊,有人称…  相似文献   

14.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正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术后复发率 <1% [1]。我院对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收治的 16例 18侧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进行手术 ,术后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6例 18侧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 ,均为男性。年龄 6 0~ 89岁 ,中位年龄 72岁。其中 ,斜疝 12例 (双侧 2例 ) ,直疝 2例 ,滑疝 2例。病程 4个月~ 6年 ,复发时间为传统疝修补术后 1个月~ 4年。临床均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2例直疝为腹股沟区隆起肿块 ,斜疝均表现为坠入阴囊的腹股沟区肿块。均伴有下腹部胀痛感 ,肿块还纳…  相似文献   

15.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是一个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1].我院2011年1~10月开展TAPP 15例,初步尝试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15~83岁,平均56岁;斜疝9例,直疝6例,其中1例为双侧直疝(其中一侧为隐匿疝).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为1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两孔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高位缝扎关闭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6例,男100例,女6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10个月,平均3.2岁,其中单侧斜疝94例,双侧12例,合并隐性疝10例,嵌顿疝26例.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我们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Desarda法修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80例腹股沟疝患者,男67例,女13例.年龄18 ~ 45岁,平均年龄(29.8±1.2)岁.病程3个月至10年.斜疝58例,直疝22例,其中5例为双侧斜疝,所有患者体质较健壮,均行Desarda法修补.  相似文献   

18.
根据Pascal原理,为避免术后斜疝复发,作者1992年以来,对35例老年性复发性斜疝和巨大性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精索切除后修补手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收治斜疝35例,均为男性,年龄50~86岁,其中巨大性斜疝18例,复发性斜疝9例,单纯性斜疝8例;左则11例,右侧20例,双侧4例,均行腹股沟段精索切除后斜疝修补术。手术取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腹外斜肌  相似文献   

19.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7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5例复发腹股沟疝,男64例,女11例,年龄34~91岁,≥60岁58例。单侧斜疝45例,双侧斜疝16例,直疝12例,斜疝合并直疝2例。就诊时滑动性斜疝39例,嵌顿性斜疝15例。传统手术后复发时间最短为2周,最长为44年,中位复发时间为2年4个月。首次手术为单纯性高位结扎6例,高位结扎加修补术69例。合并前列聘增生15例,顽固性便秘6例,慢性支气管炎而长期咳嗽4例。  相似文献   

20.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2年6月完成了无张力疝修补术283例,并有一定比率的并发症发生,现将我们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83例病人,男271例,女12例。年龄23~86岁。初发疝272例,复发疝11例。单侧斜疝258例,单侧直疝11例,双侧斜疝10例,复合疝1例,股疝3例。其中滑动性疝3例,嵌顿疝21例,合并小肠坏死2例。2.材料疝环充填组采用了美国巴德公司的锥形疝环充填物及补片;平片组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预裁平片和强生公司提供的一种双股编织平片。3.方法包括1例腹膜外免充气腹腔镜疝修补术在内的283例手术均在连续硬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