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核算2013年全国及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分析中国卫生筹资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来源法和机构法卫生费用核算方法。结果: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 668.95亿元,占GDP比重为5.57%。其中,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上升到30.14%,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到33.88%。结论:2009—2013年,卫生总费用增速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增长,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速度趋缓,地方政府卫生支出增速自2012年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我国2003—2015年卫生总费用的基础数据,比较新医改前后卫生总费用筹资的结构性特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分析了新医改前后卫生总费用筹资的总体水平、筹资结构变化的合理性、总体发展趋势的可持续性及其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发展变动特征。研究发现,新医改之后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仍呈上升趋势,政府医疗保障支出的增长对个人卫生支出的替代水平有限,人均个人卫生支出增长率超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看病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保基金专业化建设,提高医保基金控费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分析了湖南省1996~1997年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来源和分配流向,其中包括政府预算内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并对卫生总费用进行了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山东省1998-2010年卫生总费用主要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提出改善卫生筹资的建议.方法:运用筹资来源法对山东省1998-2010年的卫生总费用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总费用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个人卫生支出从55.40%~38.72%,结构不太合理.结论:建议适当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降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建立合理的卫生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省级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分析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卫生筹资的变化趋势与特征,为完善卫生筹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2年全国20个省份的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20个省份中,卫生总费用增幅最大的是安徽(82.97%),政府卫生支出增幅最大的是宁夏(108.71%)。2012年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超过40%的省份全部位于东部地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在40%以上的地区减少至5个。结论: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均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地区经济水平匹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筹资结构明显优化,但地区间筹资特点不同,部分省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的压力仍然较大。建议:在提高筹资水平的前提下,注重调整筹资结构,发挥公共筹资的作用,降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995~2008年天津市卫生总费用的系统分析,了解天津市卫生总费用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卫生总费用筹资及支付两个角度分析14年来天津市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情况.结果:天津市卫生总费用总额逐年增加,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增长,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长较快,卫生总费用向大型医疗机构集中.结论:在不断提高天津市卫生总费用总量的同时,需进一步调整其筹资结构,提高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总费用中所占比重,降低个人现金支出比例,切实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  相似文献   

7.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走势和建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近年业,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卫生总费用的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减少,个人卫生投入迅速增长;卫生总费用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建议控制快增长的职工医疗费用,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78—200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变动趋势作一分析,通过建模,发现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4.5%左右,弹性系数为1.11。从构成情况看,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投入不足,城乡居民卫生费用支出存在不公平性等问题。建议政府应加大卫生支出投入,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正>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卫生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包括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国内不少学者运用计量模型对卫生总费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5]。这些学者主要侧重于研究卫生总费用的构成、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所采用的主要是线性计量模型。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并不只是单纯受到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水平的制约。由于我国社会一直处于制度变迁当中,经济社会变量更多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标:分析上海市卫生费用的筹资来源,并进行国内外比较。资料与方法:在国家卫生总费用核算框架的指导下,参考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经验,应用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结果:2001—2007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介于3.84%~3.98%,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2.98%,基本与上海市生产总值增长相协调。上海市卫生总费用的构成状况总体呈"一升一降一平稳"的态势,2007年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卫生总费用的20.47%、57.34%和22.19%。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的下降并不代表群众不存在"看病贵"问题,其背后仍隐含不少问题。建议:适当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建立长效的卫生投入机制,新增卫生投入重点投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提高,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逐年降低,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卫生筹资战略2010-2015》中提出的实施全民覆盖的监测和评价标准。文章对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和总结,对近年来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下降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降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筹资来源法对2003—2012年甘肃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测算,初步了解甘肃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及结构,从宏观上分析政府、社会和个人筹资负担,为甘肃省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筹资来源法,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得到相关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应用 Ex-cel、SPSS 19.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3—2012年甘肃省卫生总费和人均卫生总费用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02%和21.20%。2003—2012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2.40%上升至37.97%;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有较小波动,总体上有所增加,2012年达到25.62%;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3.85%降至2012年的36.41%。结论甘肃省卫生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人均卫生总费用偏低;卫生筹资结构有待完善,应建立长效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同时甘肃省应深化卫生总费用核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政府卫生事业投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政府对卫生事业财政投入的现状及问题,为提高卫生系统绩效及制定与改革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卫生总 和的筹资来源法和机构法计算全国、甘肃省及榆中与和政两县政府卫生投入。采用平减指数法对财政支出与政府卫生投入增长率进行分析。结果:目前我国政府卫生投入量逐年下降,机构分布不合理,城乡差别大,效率低下。结论: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并进行相应改革;尤其应调整投入结构,增加投入力度,加强公共卫生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2007-2014年广西卫生总费用的机构流向情况,为广西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机构法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4年广西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绝大多数卫生资源流向医院等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费用所占比例较小,公共卫生费用所占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以机构法测算结果显示,卫生投入流向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善,但未得到扭转,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层面的深入研究;引入卫生总费用功能法,更具体地回答如何筹集充足的资金,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如何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如何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合理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年均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年均增幅,但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全额预算管理,到改革开放后预算内拨款比重下降、预算外资金逐步增加,直至2003年以后加大投入的过程;而政府基本医疗投入则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供需兼补、补供为主”到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方为主、购买服务”的转变,并向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倾斜。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趋缓,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5.15%下降为4.98%。卫生筹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个人现金卫生费用支出比重下降到35.29%。结合1978年以来和新医改以来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预测,到2020年我国总费用占GDP比重将达到8%左右,在医改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卫生费用增长。文章对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慢性病费用和医院费用是卫生费用控制的重点,并对卫生费用合理增长和费用控制对象、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1997-2005年重庆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测算数据,利用1997年平减指数对数据进行修正,对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结构及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14.97%,对GDP的弹性系数为1.52,2005年人均卫生总费用为523.4元。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呈现增长趋势,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26%,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超过60.00%。重庆市卫生总费用增长迅速,但筹资水平仍较低,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长过快。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卫生的资金投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政府预算、社会及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长率间的动态关系。方法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79~2006年政府预算、社会及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长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个人现金与社会卫生支出增长率互为影响因素;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增长率影响个人和社会卫生支出的增长率,但从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可知这种影响比较微弱的;而个人与社会卫生支出增长率对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与此结论基本一致。结论必须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快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保证卫生费用各组成部分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是根据消费者所接受的各种卫生服务的数量和成本价格估算卫生总费用的一种测量方法。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根据上述原则与方法测算了安徽省1997,1998卫生总费用。首次介绍了在安徽省应用实际使用法测算卫生总费用的目的,指标体系及其理论依据,测算方法及结果。从卫生总费用的总量及其构成,发展速度等方面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