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转移癌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转移癌65例分析黄增敏,黄明清,张萍容,张臣青,黄慧芳关键词骨髓,肿瘤转移,血象,骨髓象骨髓是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常见部位,部分病人以骨髓转移为首发表现,有的至终未能找到原发肿瘤。认识骨髓转移癌的特点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很有意...  相似文献   

2.
骨髓转移癌临床并非少见 ,我院 1 985~ 1 999年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转移癌 3 0例。本组病例多因不明原因的贫血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的 ,由于就诊时能查到原发灶和既往有肿瘤病史者仅占 3 2 % ,加之临床表现多样 ,易漏诊和误诊 ,因此对骨髓转移癌 3 0例的血象、骨髓象加以分析 ,供检验工作人员参考。1 资料分析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 0例中 ,男性 1 7例 ,女性 1 3例 ,男女比例为 1 .3 7∶ 1 ;年龄 1 8~ 2 5岁 2例 (占 6.6% ) ,2 5~ 3 5岁7例 (占 2 3 .4 % ) ,3 5~ 55岁 2 1例 (占70 % )。1 .2 实验室检查 血象 :血红蛋白 <50 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骨髓象表现.方法 对42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 骨髓象结果为:骨髓增生活跃18例,明显活跃13例,增生减低8例,极度减低3例,5例有骨髓坏死.42例患者骨髓片中均可见转移癌细胞.结论 早期进行骨髓检查可及时发现骨髓转移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及骨髓象改变在骨髓转移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髓象进行分析,观察主要临床改变。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髓片可找到多少不等的成团、成簇的转移癌细胞,且形态学可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对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常规骨髓穿刺涂片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多部位或多次穿刺涂片可提高阳性发现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种亚型。其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病程短,易发生DIC。血象、骨髓象特点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也有所增高.血象、骨西象对回。的诊断、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了我院血液科1989年~1997年血片、骨笛片染色较为满意的回。30例,着重分析其血界,骨瞩象细胞形态特点。1临床资料1.l一股资料30例患者全部是我院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1岁,平均岁数36.5岁.1.2诊*依据接1986年天津全日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关于“白血病分型建…  相似文献   

6.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髓,临床并非少见,有人报告恶性肿瘤患有8%可见骨髓内转移。但常因其原发病灶表现不明显,临床症状不规律,使诊断上具有一定困难,而容易被忽视。有不少病例因血液学改变而引起重视,进一步检查才得以确诊。现将我院1984-01/1999-04诊治的26例骨髓转移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来源、临床特点及骨髓象诊断。方法对37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病理活检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在骨髓片中均找到转移癌细胞。30例找到原发灶,其中以肺癌(18.92%),骨癌(16.22%),肝癌(16.22%),乳腺癌(13.51%)最多见。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以贫血最多见(75.68%),其次为血小板减少(64.87%),骨痛(62.16%)和发热(48.65%)。结论对于原因不明或用原发病不能解释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发热、出血的患者,骨髓穿刺做细胞学检查,对骨髓转移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姝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57-15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液及骨髓象变化。方法检查我院收住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血常规:血象一系减少25例,两系减少9例,三系均减少6例;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1例,增生明显活跃5例,增生活跃37例,低下2例。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合并存在血液系统和骨髓象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手术前后的骨髓象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4年12月睥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11~32岁。均于切脾前1周及切脾后2周各行骨穿1次。术后9例患者外周血全血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例溶血性骨髓象完全恢复正常,3例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性颗粒减少,核分叶过多现象消失;巨核细胞数量正常。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有利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诊疗方案、生存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是否正常分组,比较生存情况。再将接受治疗的25例患者分为抗肿瘤+最佳支持治疗组和单纯最佳支持治疗组,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结果:骨痛、发热、乏力为最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穿刺和(或)骨髓活检确诊,PET-CT等检查发现原发病灶;所有患者生存期短,根据血红蛋白、白细胞是否正常分组,各组之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小板正常组的生存显著优于血小板降低组,抗肿瘤+最佳支持治疗者的生存显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组。结论:骨髓转移癌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特别是血小板减低者,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及早给予抗肿瘤治疗和最佳的支持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对25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贫血23例(占92%),血小板减少17例(占68%),白细胞增多13例(占52%),血涂片出现幼稚粒细胞19例(占76%),出现幼稚红细胞17例(占68%),同时出现幼粒细胞及幼红细胞15例(占60%),血沉增快22例(占88%),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25例(占100%)。骨髓涂片尾部及边缘处均见到数量不等的散在或成簇分布的转移癌细胞。认为骨髓检查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骨痛为最常见症状;常见的血象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可异常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找到数量不等的癌细胞团和(或)单个散落的癌细胞,多见于片尾及边缘。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发现非整倍体检出率高,每例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大,同时伴有结构异常。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在以骨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发热、出血及骨痛,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等,应考虑骨髓转移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52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骨髓象及免疫表型,探讨其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血象、骨髓象及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CLL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于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不同阶段患者反应的差异可呈不同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异常。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细胞形态学指标。我院84~92年收治50例,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50例中男刀例,女19例,年龄2)1至70岁,参照82年FAB关于MDS诊断标准及杨崇礼等关于白血病前期骨髓象、血象的改变[’1诊断分型。RA20例,RA—SIS例,RAEBg例,RAEB—T6例。47例有程度不同的贫血,发热9例,出血18例,肝、脾、淋巴结有一项及以上肿大者问例,就诊前病程1周至7年,6个月以内者22例。全血细胞数呈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以外周血异常为首发表现的骨髓转移癌的诊断、临床表现、血像和骨髓像等。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28例(82.4%)发热,32例(94.1%)骨痛,20例(58.8%)贫血,10例(29.4%)出血;18例(52.9%)患者查明原发肿瘤部位,以肺癌和胃癌最常见,分别为7例(20.6%)和6例(17.6%)。结论:发热、骨痛等临床表现对于骨髓转移癌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应警惕骨髓转移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5例经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后明确了恶性肿瘤的诊断。详细分析了骨转移癌的骨髓象和周围血象变化的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实用价值。同时,对转移癌细胞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了骨髓细胞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抗菌素的早期使用,伤寒细菌培养及肥达氏反应阳性率较前减少,给发热待查拟诊伤寒的确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人们开始注意伤寒的骨髓象。周道林提到伤寒骨髓戒指细胞阳性率100%,可作为伤寒诊断依据之一[1]。梅存远报道器例伤寒骨髓象报告未见到戒指细胞[2]。众说不一,目前类似报导尚少。为了探讨伤寒骨髓象的特点,其与伤寒血象特点的关系以及与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的区别,我们分析了五例伤寒骨髓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经细菌培养和/或肥达氏反应阳性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伤寒的31例住院患者,男18人,女13人,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及骨髓内造血细胞与肿瘤恶性程度及癌细胞类型的关系.方法瑞特染色用日本产的显微镜对98例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进行油镜检查.结果通过对98例骨髓转移癌骨髓象分析,主要以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骨髓内转移为主,占全部转移癌的68.35%.结论癌细胞的类型恶性程度与骨髓增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累及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骨髓除少部分正常骨髓象外。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等,对我院收治的62例SLE患者血象和骨髓象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髓转移癌主要通过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而确诊。本文就我院 1980年以来行胸骨、髂骨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确诊的 30例骨髓转移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8例、女 12例 ,年龄 6~ 67a ,其中年龄 2 0a以下 3例 ( 10 % ) ,2 0~ 4 0a8例 ( 2 6.7% ) ,4 0a以上 19例 ( 63.3% ) ,平均年龄 4 3.1a。原发灶分布 :骨穿前已明确原发灶 6例 (肺癌 3例、乳腺癌 2例、鼻咽癌 1例 ) ;骨穿后找原发灶而明确者 14例 (肺癌 4例 ,子宫内膜癌 3例 ,胃癌 2例 ,鼻咽癌、肝癌、结肠癌、肾癌、前列腺癌各 1例 )。共计找到原发灶 2 0例( 66.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