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最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来,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我国逐渐广泛开展。正常国人体细胞染色体G带带型虽已有多篇报道,却尚乏民族之间的资料及对比观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群体细胞遗传学更显重要。有鉴于此,我们用Ozkiang的G和C带同时显现技术。对本校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共60名大学生,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观察、对比分析,以求了解民族之间G带带型有否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选本校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健康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 LM(光镜)与 SEM(扫描电镜)观察同一病例非显带和不同程度 G 显带的人体中期染色体,证明染色体固有的大体形态相同,而表面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在 LM下,染色体呈扁平状,未见表面的亚显微结构。而在 SEM 下,染色体是圆柱体状,非显带染色体表面有绒毛状和不规则的锯齿状突起,偶见纤维。G 显带染色体出现隆起带区(阳性带区)和凹陷带区(阴性带区),与 LM 显示的带型相符合。在高倍下,各臂的带区内有许多纤维并向周围伸展,在某些带区内有圆形小突起,体现了染色体的纤维结构。掌握 G 显带的变化特征对于在 SEM 下识别各号染色体和选择优质带型有重要意义。在协助临床鉴别染色体异常区带部位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有关兔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的研究国内尚未报道,国际上也仅有一篇。小鼠20对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且各号染色体带纹相似。大鼠G带核型在我国尚未报道。借助染色体显带技术,尤其是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分析研究实验动物染色体的结构,确定其标准带型,可为实验动物在生物学等实验中的应用提供遗传学基础,为基因定位及进化理论的研究,肿瘤染色体畸变与癌基因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研究了我国常用实验动物及部分大型哺乳动物的染色体核型。完成了中国地鼠(三种带型)、大仓鼠(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蒙古黄鼠、豚鼠(G带)、大鼠(三种带型,G带模式图)、DBA/2小鼠(G带及模式图)、Frien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G带)、AKR小鼠(G带)、小鼠TK缺陷型细胞、家兔(G带,高分辨G带及模式图)、马(C带,Ag-NOR)、驴、骡等多种动物的核型分析,完成论文39篇。  相似文献   

6.
对本中心培育的Zmu-1:DHP白化豚鼠染色体的G带、C带的观察结果显示了该豚鼠染色体G带、C带的特征带型,对银染核仁组织者的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细胞有较恒定的8个银染点。从以上几方面结合以往的报道,证实该豚鼠在染色体核型上已发生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染色体G显带和N显带分析,发现1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纯合型47,XY,+mar,且mar为银染阳性,含有两个随体,可能来源于D、G组染色体近端着丝粒,考虑患者的不育症状可能与mar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615小鼠标准染色体组型与G带染色体核型,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方法成年615小鼠8只,雌雄各半,提取骨髓细胞,制片,镜检。确立615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G带染色。结果615小鼠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XX为雌性,XY为雄性。所有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相对长度仅次于第1对染色体,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第4对染色体和第5对染色体之间。G显带条数与小鼠有很大差异,接近于大鼠。结论615小鼠的核型为2n=40=2×19m+(x)m+(y)m,G显带共262条。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灰仓鼠体细胞培养的早期传代细胞对灰仓鼠染色体的一些特征作了研究,包括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及G带、C带和银染类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灰仓鼠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灰仓鼠体细胞培养的早期传代细胞对灰仓鼠染色体的一些特征作了研究,包括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及 G 带、C 带和银染类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灰仓鼠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格氏血厉螨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血厉螨染色体组型为:n=5,2n=10。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雄性体细胞具有5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0条染色体。常规染色下未见明显的着丝粒。C—带研究显示单倍体组除最大的第一号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外,其余4条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G—带染色单倍体组中期分裂相约有24条深带。尚讨论了单二倍体系统的形成机制、染色体的多态性及分带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豫医无毛小鼠的22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并以正常昆明小鼠做对照,两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根据其带型能区分各号染色体,两种小鼠大带带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对水貂做了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的分析。结果表明,水貂染色体G带带纹丰富,每条染色体上均显示出数量不等的明暗相间的2种带纹,中期相单倍体组G带共有154条。染色体C带染色显示了水貂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每条染色体均呈C带阳性,主要分布于着丝点区域,在具有随体的第2、7二对染色体上,C带由着丝点区向臂部伸展呈现C带强阳性。水貂染色体的核仁组织者,有2对,分布于第2、7对染色体长臂。  相似文献   

14.
951064人精子染色体G显带/蔡敏一//男性学杂志一1995,9(l)一43~44 本文作者鉴于以往人精子染色体G显带方法易使染色体丢失等缺点.在前人荃础上总结出一种在不去除异合卵泡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出单位染色体G带的方法,经54次精子染色体制备重复试验,成功53次.成功率为98.15%.试验人情子对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为67.28纬.其中可分析核型数占异合卵数的50%.对其中198个精子染色体组作了G显带,获得171个精子染色体显带组,带纹出现率为86.36%,而可分析精子染色体组占出现带纹精子染色体组的43.27%.精子染色体G显带在片子老化、胰酶浓度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了4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和他们父母的染色体核型。核型与染色体带型未发现异常。并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RB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Ⅲ显示了孟氏裂头绦虫染色体G分带,获得了较好的G带带纹。运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染色体G带作了扫描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但能准确地识别染色体,而且还能提高畸变检出率和确定断裂位置,现已被广泛应用。但有关用G显带技术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研究的专门报道国内尚未见到。为此本文报道10名正常人的603个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期望能在G显带染色体研究方面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用光镜(LM)技术和扫描电镜(SEM)技术连续处理和观察同—G带人类中期染色体标本,从而对G带染色体的亚微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国外已有报道。但其制作的G带染色体标本在SEM下观察。结构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展了一种在Brdu完全替代的中期染色体上检测活性基基与失活基因区的原位切口移位新方法。结果证实,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的最适温度、时间与DNase—1浓度分别为20℃、15min和2.0ng/ml。由该方法揭示的染色体带型是一种与G带、R带有重大差异的新带。本研究证明,DNase—1敏感带相当于D深带或G浅带,可用于染色体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细胞培养法制备中华按蚊有丝分裂染色体及其G.C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卵巢建立的细胞系(Anso242)的细胞制备高质量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双倍体细胞由3对染色体组成,两条X染色体的长臂不等长。长臂较短者(X_1)为亚中着丝粒,长臂较长的X染色体(X_2)和Ⅱ号、Ⅲ号常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细胞收获前用5—溴尿嘧啶(BrdU)处理,胰酶消化G带可显示丰富的带纹,类似于一般动物的G带带型、常染色体在着丝粒区为C带阳性,X_1染色体为长臂阳性,X_2长臂的近着丝粒端为阳性,末端有阴性带,这个阴性带是否在该蚊种的多线染色体中表达,并在性别作用中起作用?本文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