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本文对25例冠心病血淤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进行了同步检测,并以22例冠心病非血淤证患者作对照,发现冠心病血淤证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低于冠心病非血淤证组(P<0.01),后组约为前组的6.5倍;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前组高于后组(P<0.05或0.01),而它们的三个组成部分——微血管形态、循环动态、周围现象的积分值,两组比较仅循环动态或血流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较之外周微循环障碍,是诊断血淤证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更客观的指标,虽然外周微循环障碍仍不失为诊断血淤证的良好依据之一。(2)冠心病血淤证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血流状态的严重障碍上,此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12 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做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 ,血液流变性异常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关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秉豫 《中医药学刊》2002,20(5):688-688,690
目的: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微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能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比较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通过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淤证和32例不兼血淤证病例(均为高血压病Ⅱ期、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进行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的对照联合检测分析,前组与后组比较,发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甲襞—球结膜微循环计分增高,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对以血淤为兼证的病证表现形式具有诊断价值,突破了以往研究血淤证均以其为临床主证时方加以研究的传统限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血液流变学比较,发现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发病除单项红细胞压积无差异外,其余5项指标均呈显著差异(P<0.01)。同时通过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的检查,结果表明中药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中的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改善有意义(P<0.01)。作者认为出现这一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于外伤后引起微循环障碍,即在微循环血流中,出现血红细胞聚集程度的增加,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的升高,而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均可通过"逆转现象"而被放大对血液流动的阻力,从而使其血流变性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球结膜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刺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能改善 SHR球结暖微循环异常以及血液的“浓、粘、聚”状态。提示针刺的降压作用机理,与改善微循环,缓解细动脉痉挛,改善血液流变学诸因素,降低血液粘稠度及红细胞聚集性,从而使外周阻力减小,血流动力平暂恢复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解毒脱瘾汤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56例,口服解毒脱瘾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用毒期间全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或P〈0.01),而血浆黏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经解毒脱瘾汤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各项异常指标均有不同改善(P〈0.05或P〈0.01);海洛因依赖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管袢形态异常,袢周出血,经解毒脱瘾汤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的重要病理特征,解毒脱瘾汤对海洛因依赖者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的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全国第一次学术会议上通过《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除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并提出实验室依据有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动力学障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血管造影或 CT 示有血管栓塞、超微结构有血瘀表现等。今就前二项指标在肝炎诊断中的应用讨论如下: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理论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学科,与医学、力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血液是由血细胞、电解质、蛋白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0,(9)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对血液系统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盐酸肾上腺素溶液复加冰水浴致大鼠血瘀证模型,尾静脉注射给药7 d后造模,20 h后腹主动脉采血进行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微循环实验中,建立Dextran T-500致小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模型和盐酸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分别采用一次性给药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小鼠的脑膜血流灌溉量,采用BL-42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的耳廓微循环血管数目、血管交叉点、血管管径等指标。家兔经心脏采血,分别制备PRP和PPP,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给予不同浓度氢溴酸樟柳碱后观察体外其对血小板高聚集率的影响。结果氢溴酸樟柳碱(2.4、1.2、0.6、0.3 mg/kg)可改善急性血瘀证,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外周血的全血黏度、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P0.05,P0.01);氢溴酸樟柳碱(2.4 mg/kg)可恢复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小鼠的脑血流灌溉量的降低(P0.05);氢溴酸樟柳碱(2.4、1.2 mg/kg)能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血管输入直径(P0.05),氢溴酸樟柳碱(2.4、1.2、0.6 mg/kg)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血管数目、血管交叉点(P0.05,P0.01);氢溴酸樟柳碱(100、50、25 mmol/L)均可抑制ADP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P0.01)。结论氢溴酸樟柳碱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脑膜和耳廓微循环障碍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通过t检验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糖呈负相关外,其余血液流变指标均与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增高,导致微循环障碍是诱发眼肌麻痹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4年开始采用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 46例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均符合郭迪主编的《儿科基础与临床》中智力低下的诊断标准。 46例中男性2 7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 3岁 ,其中 3岁以下者 1 0例 ,3~ 7岁 2 3例 ,7岁以上 1 3例。   1 0例检查脑电图 ,其中正常 4例 ,异常 6例 ,2例合并有痫性放电 ;5例检查CY ,正常 2例 ,异常 3例 ,均表现为脑容量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 0例 ,正常 2例 ,可疑异常 3例 ,异常 1 5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哑门、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