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变性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易性癖是一种个体的生物学性别与心理性别发生倒错的心理现象。患“易性癖”的男性或女性个体,尽管他(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物学性别,但却在心理上渴望改变自己的生物学性别。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专家认为,对于真正的易性癖者,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1]变性手术可以使易性癖者生物学上的性别与其心理性别协调一致。由于患  相似文献   

2.
易性癖被认为是个体性角色中表现出的性别自我认知障碍性疾病.变性手术是针对易性癖患者进行的性别重塑整形外科手术[1].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专家认为,对真正的易性癖患者,变性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2].女-男变性手术需要分2期或3期才能完成.本文收集了珠海市金海岸中心医院1996年4~12月所收治的女性易性癖患者14例,分2期进行了变性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     
易性癖患者的心理护理探索/刘文阁…刀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一1996,5(4)一218一219 文内描述、分析了典型易性癖病例的心理特征,对实施变性手术患者的心理保护和弓}导对岔琳杆了口性和探讨。为满足此类患者特殊的心理要求,以利于术后身心疾患的彻底康复,制定出一套合情合理的心理护理对策是十分必要,也是目前认真探讨并使之逐步完善的重要医学课题。参6(原文摘要)972978急诊创伤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李淑惠刀青岛医药卫生一1996,28(10)一41一42 1.恐惧是创伤儿童共同存在的一种较强烈的情绪反应,与意外刺激、疼痛、出血及医院环境影响有…  相似文献   

4.
易性手术在本世纪30年代欧洲及东南亚国家就有报道。我国50年代在北京、上海某医院以极为慎重的态度为异性癖患者做变性手术,我科于1993年收治异性癖患者7例,实施异性手术,均为男性变女性,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易性癖是一种性心理障碍性疾病,鲜为人知.我科1993年4月收治1例易性癖患者,为其施行了变性手术,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某某某,男21岁.该患者5年前暗恋一男同学,从而产生强烈的变性要求,反复多次到我院就诊,要求手术变性.经过心理咨询、暗示诱导治疗均无效,变性心理及要求更加强烈,就诊中多次流露出如得不到变性就自杀.后经其家长同意和取得当地基层政府的证明,我科将其收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易性癖患者行阴道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性别重塑中心2000~2002年实施的20例阴道再造术的护理经验,探讨易性癖患者行阴道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结果表明适时的健康教育,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正确的饮食,预防术区感染及正确放置膜具的训练,辅助吊带的使用,对手术的成功起到积极的作用.故术前对行阴道再造术的易性癖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正确评估,并制定行之有效护理措施;对术后出现护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方法应对,经过序列化的护理程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易性癣是一种心理性别与生物学性别相矛盾的现象,通常认为是在个体性角色中表现出的性别自认疾患。易性癣渴望借助外科手术使自己的身体符合心理性别。我科自1993年11月至1997年3月收治了4例易性癣患,根据具体情况施行了手术。通过对4例患的护理,我们认为,针对这类比较特殊的患,除了按手术要求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外,更应重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优质护理在40例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患肢康复锻炼,调查患者的康复锻炼的配合程度。认为通过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恐惧、抑郁明显减轻,康复锻炼的配合程度大幅提高,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康复锻炼效果,防止并发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外科护理学     
043681 易性癖患者行阴道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曹艳…//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89~190 总结性别重塑中心2000~2002年实施的20例阴道再造术的护理经验,探讨易性癖患者行阴道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结果表明:适时的健康教育,术后的心理护理,正确的饮食,预防术区感染及正确放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238例急性脑卒中患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及时调整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是有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前提,而不同病程采取阶段性的肢体功能锻炼和适宜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提高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颖儿  崔秀梅 《现代护理》2005,11(6):461-462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康复干预方法。方法将58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行骨折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执行护理程序的4个步骤,即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订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计划→评价康复效果。结果2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体重下降幅度、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康复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及肢体康复干预,能促进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总结1例艾森曼格综合征产妇行双肺移植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肺康复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肺康复团队、进行序贯式呼吸支持治疗与护理、正确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经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患者术后第1天拔除气管插管并下床活动,术后第46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护理程序对地震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时解决病人现有的心理问题,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病人身心的旱日康复.[方法]运用护理程序,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提供全面的心理护理.[结果]病人能适应新的治疗环境;焦虑时有相应的应对方式;感觉再次经历受伤经过的症状有所减轻,愿意谈起地震时的情况.[结论]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可以明确护理问题、护理目标,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病人心理问题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梁玉婷 《全科护理》2009,7(27):2447-2449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病人实施手术前后预防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病人实施术前、术后预防性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式,对比分析手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施术前、术后预防性康复护理的干预组病人康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预防性康复护理,在消除病人心理负担、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使病人出院的社会康复及功能康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0例刀伤病人问卷调查,发现病人普遍存在依赖、焦虑、恐惧等心理.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对病人作出相应的心理护理,给病人以有力的心理支持,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病人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鋆娴  马小琴   《护理与康复》2021,20(2):18-21
目的 通过可视化图谱挖掘国内老年康复护理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平台,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建库至2019年12月15日收录的老年康复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内老年康复护理文献量呈上升趋势.该领域研究热点包括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肢、髋关节、髋关节置换术、针灸、生活质量、功能锻...  相似文献   

17.
柯阳芳  邓月兴 《全科护理》2008,(20):2741-2742
通过对32例高位截肢病人的护理,针对病人入院初期、术后住院治疗期、出院前康复期等不同时期的心理异常,分别开展不同的心理辅导,结果发现心理护理对病人正视现实、安心积极配合治疗、回归社会重新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2例高位截肢病人的护理,针对病人入院初期、术后住院治疗期、出院前康复期等不同时期的心理异常,分别开展不同的心理辅导,结果发现心理护理对病人正视现实、安心积极配合治疗、回归社会重新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为了解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现状,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寻找依据,对社区60例脑卒中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脑卒中病人遗留有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并有不良生活习惯,缺乏家庭康复锻炼,病人的综合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应及早为社区脑卒中病人制定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探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所达到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将120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以循证理论为依据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和技能训练,对照组常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科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调查表作为评价工具,比较2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循证干预后,2组间各量表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促进科学、有效的精神科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