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聊城市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我市2011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聊城市2011年报告粗死亡率为449.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9.87%。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已成为聊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赣州市章贡区居民死因构成及其顺位,分析寿命损失情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8~2010年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损失年数(PYLL)、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赣州市章贡区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34.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22/10万;前5位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79%;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的是肿瘤,达到每千人13.52年;损伤和中毒造成平均减寿年数最高,达到30.97年。结论: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和中毒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死因特征,为制定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Excel软件计算粗死亡率、主要慢性病死因顺位、居民预期寿命、主要疾病去死因预期寿命等指标。结果 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粗死亡率674.22/10万,男性粗死亡率778.96/10万,女性粗死亡率565.09/10万。居民前5位慢性病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死因构成比85.15%。60岁之后的西部地区居民死亡率明显增加,且男性死亡率仍高于女性死亡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04岁,去死因预期寿命增长量最多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结论 西部地区慢性病死亡率占比仍很高,急需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宁波市县级及以上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规划、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宁波市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报告死亡病例。按照国家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共报告死亡病例3773例;其中男2677例,女1096例,男女比2.44:1;死产构成比较高的年龄段为1岁内、35~65岁及75岁以上。不同级别医院报告的三大类死因构成存在一定差别。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痛、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应成为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吉安市2013年居民死因构成、顺位及变化趋势,分析主要疾病死亡率,为疾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吉安市2013年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通过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发现,2013年吉安市网络报告死亡病例中处于前5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消化系统疾病,五者合计占总死亡的87.63%。按三大类疾病的死因构成分析,发现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达82.43%。结论慢性非传染性是吉安市居民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市民提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巴林左旗居民的死因现状情况,确定其严重危害巴林左旗人群健康的疾病种类。方法 2011年巴林左旗人群死亡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对象为全旗所有常住人口。死因分类标准按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进行。结果 2011年死亡报告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排在前4位的死因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2.0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巴林左旗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的措施,从而才能有效地降低巴林左旗居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吴晓媛  刘安阜 《吉林医学》2013,34(23):4739-4740
目的:了解宣城市泾县居民病伤死因情况,分析主要死因构成及重要疾病的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对全县各医院乡村卫生院等医疗单位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方法 ICD-10编码后,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之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进行审核统计。结果:2010年~2011年泾县居民死因顺位排在前5位的是脑血管病1 183例,心脏病966例,恶性肿瘤845例,呼吸系统疾病608例,伤害469例,分别占全部死亡原因比例为26.69%、21.79%、19.06%、13.72%、10.58%。结论:慢性病死亡在泾县人群死亡中所占比重最大,应大力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江门市居民死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08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报告死亡23734例,死亡率为70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衰老、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不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系统疾病。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疾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开展伤害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居民死亡率及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石嘴山市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2013年石嘴山市报告死亡率447.6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事故(意外伤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结论当前危害石嘴山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疾病的构成和动态变化,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本市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本市的年均死亡率6.24‰;前五位死亡疾病顺位: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不同年代的死亡疾病构成比和死亡率;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及前五位死因;发现传染病死亡率从84.16/10、降到9.96/10、,婴儿死亡率从23.63‰降到7.95‰;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上升。结论:提示:①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⑦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可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③须加强老年人的保健,减少疾病和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和男、女主要死亡原因的异同,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防治政策,保护人民健康,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2007年—2011年铜川市王益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统计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铜川市王益区居民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7年—2011年铜川市王益区居民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5年内该区居民死因顺位前4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铜川市王益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针对这些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地实施人群相关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布,掌握人群死因结构,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温江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35.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6.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14.40/10万,女性为556.02/10万。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男女性前6位死因完全一致,前10位死因基本一致;0~5岁组人群以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为主要死因,占47.37%;5~15岁组以损伤与中毒为主要死因,占66.67%;15~60岁组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占47.73%,其次是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60岁以上组人群以慢性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为主要死因,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占死因构成的90.80%。结论 慢性病是温江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大力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州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甘州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07.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6.96/10万,男性为757.37/10万,女性为550.19/10万。城区标化死亡率为444.43/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为725.0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996-2011年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死亡原因构成特点。方法以1162例年龄≥65岁长期定居北京并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死亡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死亡记录确定死亡原因。结果15年间于我院老年病房死亡的老年男性患者共1162例,平均死亡年龄(83.3±6.5)岁。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总死因的41.7%、20.7%、20.4%和6.4%。肺癌、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肺炎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与<80岁年龄组相比,≥80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所致死亡比例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在两年龄组比例相当(P>0.05);近15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血管疾病死亡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变化不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男性主要死亡原因。随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比例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升高。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0-2012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因慢性病死亡71 466人,占全死因86.53%,慢性病死亡率为604.78/10万,3年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慢性病死亡率(664.00/10万)明显高于女性(544.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71,P0.01)。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3.40%。男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先天异常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慢性病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慢性病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居民死亡率,须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五县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5县居民2004~2005年的死图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以探讨新疆5县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对新疆5县2004~2005年常住居民进行全死因回顾性调查,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全死因死亡率636.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前5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按照PYLL率排序,前5位死因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5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结论新疆5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以及男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构成及主要死因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去除主要死因后期望寿命的增加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滨海新区塘沽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根本死因及分类编码,利用SAS统计软件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DeathReg 2005软件及预期寿命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滨海新区塘沽居民粗死亡率为664.4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730.05/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93.91/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滨海新区塘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91.47%。多数疾病的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死亡80%以上都发生在65岁以上。肿瘤所导致的死亡约2/3发生在65岁以上,约1/3发生在15~64岁。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最多的前3位疾病分别是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分别增加5.52岁、4.04岁、2.72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滨海新区塘沽居民健康,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海省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全省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平安县死因网络报告资料,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2011年平安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1.21岁,其中男性为68.87岁、女性为74.29岁;居民粗死亡率为489.85/10万,其中男性为542.60/10万、女性为435.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6.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单病种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胃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交通事故和肝疾患。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