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报告了所检测66例肺炎患儿T_3、T_4、TSH、皮质醇变化,发现血清总T_4(TT_4:7.86±2.51nmol/L)、总T_3(TT_3<0.95±0.18n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T_4<10.50±1.66nmol/L,TT_3<1.61±0.55nmol/L),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SH(4.86±1.90mIU/L)与健康对照组(4.74±0.99IU/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T_3和(或)低T_4者28例(42.42%),且以重症肺炎多见。重症肺炎患儿极期皮质醇(0.62±0.31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0.47±0.16μmol/L)。本研究说明,重症肺炎患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存在获得性缺陷或暂时性功能低下,且T_3和(或)T_4显著降低者,提示预后不良;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正常,则能适应肺炎极期的应激变化,故治疗肺炎时应避免滥用大剂量激素。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吗啡(0.5mg/kg)-安定(0.5 mg/kg)和芬太尼(50μg/kg)-安定(0.2mg/kg)麻醉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各10例.同时测定了皮质醇浓度及心率与收缩压之乘积(RPP)值.结果显示吗啡-安定麻醉时,在手术的不同时期,皮质醇均在正常值以上(643±188—651±133nmol/L),与对照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芬太尼-安定麻醉时,皮质醇在正常范围内(571±254-373±185nmol/L),与对照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RPP均小于12.000.以上两种麻醉在临床应用2300例次,都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与血浆中镁浓度检测的比较及在脑外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剑功  杨喜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63-2364
目的:通过对脑外伤患者红细胞、血浆镁浓度检测的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甲基麝香草酚比色法。结果:重型脑外伤后红细胞镁浓度(2.83±0.20)mmol/L较对照组(3.21±0.14)mmol/L降低(P<0.01),中型组(3.01±0.17)mmol/L较对照组降低(P<0.01),轻型组(3.15±0.14)mmol/L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型脑外伤后血浆镁浓度(0.94±0.13)mmol/L较对照组(0.74±0.08)mmol/L升高(P<0.01),中型组(0.81±0.12)mmol/L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轻型组血浆镁(0.76±0.07)mmol/L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与血浆镁浓度通过相关分析呈负相关(r=-0.743)。结论:脑外伤后同时检测红细胞、血浆镁浓度对评价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新安  钟进义 《吉林医学》2010,(24):4036-4038
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8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多酚治疗,1次/d,200m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另选择20名正常人为健康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浆MDA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健康组查体时的血浆MDA。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MDA均较健康人组血浆MDA显著升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早期糖尿病肾病试验组治疗8周后血浆MDA(5.8±0.45)nmol/ml较治疗前血浆MDA(7.36±0.35)nmol/ml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MDA(6.6±0.42)nmol/ml较治疗前血浆MDA(7.28±0.33)nmol/ml下降不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UAER(70.51±32.17)μg/min较治疗前UAER(112.42±69.11)μg/mi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98.30±45.84)μg/min较治疗前UAER(103.15±69.14)μg/min下降不明显(P>0.05),试验组血浆MDA降低与UAER降低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有关,葡多酚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DN)血浆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化过氧化,葡多酚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MDA,对DN的肾脏功能起到一定改善和保护作用,为GPC治疗DN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4例正常人及200例结核病人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未经抗痨治疗的结核病人皮质醇含量(8AM:797.42±268.02nmol/L,4Pm:467.55±190.99nnmol/L)较正常组(8Am:597.63±183.22nmol/L,4Pm:276.55±58.24nmol/L)明显升高(P<0.01),且具有正常昼夜节律性,并探讨了利福平对结核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据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成2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93例)和非失效组(83例),2组均测定晨8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分析其水平的差异。结果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576.2±78.4)nmol/L,明显高于非失效组的(462±94.5)nmol/L,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致磺脲类药物的治疗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114例心肺疾患者血清T_3T_4TSH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肺炎合并心衰总T_3(TT_3)0.85±0.14nmol/L、总T_4(TT_4)6.88±2.68nmol/L,风心合并心衰总T_3(TT_3)0.9±0.18nmol/L、总T_4(TT_4)7.64±2.48nmol/L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TT_31.65±0.56nmol/L,TT_410.63±1.60nmol/L和儿童对照组TT_31.63±0.58nmol/L,TT_410.64±1.58nmol/L,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TSH4.84±1.80mIU/L与成人对照组4.81±0.98mIU/L和儿童对照组4.80±0.96mIU/L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以~(125)Ⅰ皮质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7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浆皮质醇浓度。其中男30例,女17例。结果:肺炎极期皮质醇平均为0.61±0.30μmol/L(223.64±110.96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0.47±0.15μmol/L(170.83±56.23ng/ml)。47例中皮质醇正常13例,升高27例,降低7例。降低组均为暴喘性肺炎。本研究提示:部分重症肺炎患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正常,能适应极期的应激反应,只有喘憋性肺炎患儿皮质醇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与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硝酸还原酶法对27例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NO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NO含量(45.38±25.67)μ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33.44±15.55)μmmol/L,但无显著性意义(t=1.842,P>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血浆NO含量为(49.95±31.18)μmmol/L,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为(40.04±16.26)μmmo1/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仅前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059,P<0.05);阳性症状组和阴性症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0.996,P>0.05).血浆NO的含量与年龄、病程、家族史等无关.结论NO可能在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125)I-cAMP及~(125)I-cGMP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健康成人血浆中环核苷酸的含量。血浆中cAMP含量,男性为24.75±7.41Pmol/ml,女性为23.59±5.71Pmol/ml。cGMP含量,男性为4.04±1.58Pmol/ml,女性为4.88±1.35pmol/ml。cAMP/cGMP含量之比值,男性为6.96±2.58,女性为4.97±1.41。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男女之间血浆cAM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GMP含量及cAMP/cGMP含量之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认为这可能与女性月经周期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和泌乳素(PRL)在抑郁症发作时水平变化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0例符合CCMD-3抑郁症发作的女性患者(抑郁症组)及8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测定血清皮质醇、PRL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为(249.56±39.59)pg/mL,高于对照组的(156.51±29.3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抑郁症组皮质醇与其HAMD积分呈正相关(r=0.762,P<0.05)。抑郁症组血清PRL水平为(25.13±11.83)μg/L,与对照组的(24.58±11.74)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P>0.05)。抑郁症组血清皮质醇与PRL间无相关关系(r=0.326,P>0.05)。结论抑郁症女性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增高与其症状严重程度相关,PRL无明显改变。患者血清皮质醇与PRL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腹腔内应用局麻药的镇痛效果及它对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LC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Ⅰ和Ⅲ组分别于术前、术毕腹膜腔喷洒罗哌卡因,Ⅱ组喷洒生理盐水.记录术后6、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于诱导前,拔管前,术后6、24、72 h取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胰岛素的浓度.结果 Ⅰ、Ⅲ组术后6、24、48 h VAS评分较Ⅱ组低(P<0.01),同时点Ⅲ组VAS评分较Ⅰ组低.与术前值比,各组拔管前,术后6、24 h皮质醇、血糖、胰岛素浓度均升高(P<0.01),Ⅰ、Ⅲ组术后第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Ⅱ组仍高于术前(P<0.01).与Ⅱ、Ⅲ组相比,术后6 hⅠ组皮质醇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高于Ⅲ组.术后24、72 hⅠ、Ⅱ组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血糖值高于Ⅲ组(P<0.01);Ⅰ、Ⅲ组在术后6、24、72 h血糖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后6 h胰岛素浓度低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4 h Ⅲ组胰岛素低于Ⅰ、Ⅱ组,术后72 hⅠ、Ⅲ组胰岛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腔给局麻药镇痛效果明显,此方法可减少LC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哮喘患者一般情况、焦虑抑郁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分、肺功能之间的异同及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早晨8时皮质醇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低皮质醇组和正常皮质醇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皮质醇水平、焦虑抑郁评分、ACT评分、肺功能等指标,同时分析哮喘患者皮质醇水平与一般情况、焦虑抑郁评分、ACT评分、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低皮质醇组哮喘患者病程长,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正常皮质醇组,ACT评分、肺功能均低于正常皮质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哮喘患者皮质醇与病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03~-0.639, P0.05),与ACT评分、肺功能呈正相关(r=0.370~0.442, P0.05)。结论:哮喘患者皮质醇水平与焦虑抑郁情况、病程、控制情况、肺功能具有相关性,低皮质醇组哮喘患者病程更长,焦虑抑郁更明显,肺功能及控制情况更差,检测皮质醇水平对哮喘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义朗 《安徽医学》2006,27(3):196-198
目的探讨各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及这三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00例各级EH患者血浆Fib、DD和hs-CRP含量,以36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浆Fib测定采用比浊法,DD测定采用ELISA法,hs-CRP测定则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血浆Fib水平在Ⅰ级EH时升高不明显(P>0.05),Ⅱ级和Ⅲ级时显著升高(P<0.05;P<0.01),Ⅱ级EH时的水平与Ⅰ级时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DD水平在Ⅰ级EH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CRP水平各级EH患者间比较均P<0.01。各级EH患者血浆三项指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分别为γ=0.648,γ=0.831和γ=0.734;P<0.01)。结论各级EH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变化比Fib和DD明显。血浆hs-CRP、Fib和DD用于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EH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强迫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29例强迫症(OCD)、27例正常对照(NC)、20例抑郁障碍对照(DD)和17例焦虑障碍对照者(AD)DST皮质醇含量结果OCD患者DST阳性率为24.1%,与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CD患者8:00血浆基础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ST阳性的7例OCD患者中6例(85.7%)为男性。结论OCD中存在一组患者DST脱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过度,该结果独立于抑郁;DST对OCD的诊断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PAI-1水平变化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了解PAI-1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未经过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观察组)和30例与T2DM患者临床资料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根据MAU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MAU正常亚组(30例)和MAU阳性亚组(30例),按标准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C和HDL-C)、血浆PAI-1、MAU等,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观察组FBG、HbA1c、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两组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两亚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AU正常亚组FIN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AU阳性亚组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两个亚组血浆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MAU阳性亚组血浆PAI-1水平亦显著高于MAU正常亚组(P<0.01)。(5)血浆PAI-1水平与Alb/cr、HOMA-IR、FBG、HbA1c、BMI、TC、TG等指标水平均呈正直线相关(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lb/cr、HbA1c水平为影响空腹血浆PAI-1水平的显著因素,其中HbA1c可以解释空腹血浆PAI-1浓度变化的49.3%、Alb/cr可以解释空腹血浆PAI-1浓度变化的28.9%(校正的R2值分别为0.493、0.782,P均<0.01)。结论 (1)T2DM患者血浆PAI-1水平升高,而且伴有MAU阳性的患者血浆PAI-1水平升高更为明显。(2)血浆PAI-1水平与MAU水平呈正直线相关,表明PAI-1可能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病人心理应激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行IVF-ET治疗的1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8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完成胚胎移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估病人睡眠状况,采集病人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皮质醇水平;治疗后使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病人幸福感进行评估,在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检查,确认病人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MUNSH量表负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正性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减轻IVF-ET病人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病人睡眠质量以及幸福感,有效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心气虚证的诊断寻找又一项客观指标,促进心气虚证的证本质研究。方法对60例冠心痛患者和20例正常人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浆中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结果心气虚组较非心气虚证组和正常人组血T3显著降低(P〈0.01),rT3显著升高(P〈0.01)。而T4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气虚证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的改变;甲状腺激素可望作为心气虚证诊断的又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特点。 方法 收集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104例,强迫症(OCD)患者114例,社交焦虑症(SAD)患者37例及63名正常对照者,其中GAD、OCD和SAD组内按入组时药物使用情况各分为两个亚组:A组为从未使用过任何精神科药物者或经过药物清洗1周及以上者;B组为入组时正在进行药物治疗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并对其中18例患者于药物治疗10周后复测各量表及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 结果 ①各病例组血浆BDNF质量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病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病例组内A、B亚组间血浆BDNF质量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性别对各组血浆BDNF质量浓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各病例组患者血浆BDNF质量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焦虑状态评分、病程的关联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1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10周后,血浆BDNF质量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DNF的水平可能为焦虑障碍疾病状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3%;氟西汀组分别为66.67%、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并且能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