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五官科护理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以发展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将学习环境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封闭状态变为动态、开放、现实、多元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间接的知识接受向自主参与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探索研究学习转变,实现了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灌输者向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赞赏者、矫正者、激励者转变。以“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一课教学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及时性、网络性和虚拟性。以虚拟医院为平台,开发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虚拟医院平台及移动设备选择,将学生组成学习网络,通过前期培训、临床病例筛选、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等流程,借助移动设备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的学习向“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转换。  相似文献   

3.
云学习是一种以"整合资源,集中共享"为思想主线;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以易获取、数据同步、灵活性为特色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云学习理念、云学习系统、云学习优势和医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构建了云学习与医学教学需求之间无缝衔接的应用模型,阐述了该模型与医学教学融合的步骤,激发云学习在医学教学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生理学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以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以学生为主体就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使学生逐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结果显示,此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护理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6.
以团队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在循证医学课程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途径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团队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能、信息管理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专业课程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基本状况,构建适用于该群体广泛开展自我调节学习的结构模型。确定以齐默曼自我调节学习概念框架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出学习意愿表达、自我效能、学习行为调节、课程策略管理、学习环境适应五个影响该群体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维度,进而运用Amos24.0软件构建起结构模型,得出该群体的自我调节学习是以学习行为调节为中心,学习意愿和自我效能为副中心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年服务沟通技巧课程为例,开展"基于职业活动导向,校企协同,以慕课、职教云、学校资源、企业资源、自我资源为学习资源,以翻转课堂为教学方式,以智慧职教云为学习平台,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的"前端分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阶段的教学设计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阶梯式线上线下...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当代西方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已转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个案学习(Casestudy)、概念图形成(concept mapping)、团队工作(Teamwork)~网络学习e—learning),是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效学习评估体系特别是过程性评估是实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白纯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103-103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形式。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习由疑问开始,通过探索、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自我指导下的学习方法,具有发现、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需求分析为依据。进一步改革其英语课程设置并对此进行评估。方法以第三军医大学2012级全体170名医学博士研究生为对象,采用问卷和随机筛选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目前自身英语水平、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其英语学习的动力、课程设置满意度以及课程设置改革的成效等。发放调查问卷2次,第一次在课程开设前期,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第二次在课程结束后期,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70份。汇总各调查项目选择人数并计算其百分比,其中对调查者当前英语水平、英语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行卡方检验(理:0.05)。结果第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想提高的英语能力并不受英语水平的影响(P=0.329),即无论通过四级还是六级公共英语测试的学生都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占总人数的70.2%(118/168)。在英语学习动力方面,选择发表SCI论文、出国深造、兴趣爱好、通过课程考试的分别占53.6%(90/168)、24.4%(41/168)、15.5%(26/168)、6.5%(11/168),但受一定自身英语水平的影响(P=0.036)。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听说”和“读写”内容设置为2:1的满意度为86.5%(147/170);86.3%(1451168)对SCI论文写作课程开设必要性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中,有30.3%(44/145)对课程实施并不满意:对分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有48.8%(83/170)表示赞成。结论需求分析有助于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但是该课程体系还需要在教学方法、班级分配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化;尤其应加强外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的合作,才能进一步完善该课程体系,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把医学英语课程引入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来验证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有机融合,不仅整体上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英语素养,而且更快地提高了他们的总体英语水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学专业人才的学术语言能力,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发展和专业发展相互融合,并满足医科学生深造和就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论证在昆明医科大学开展医学英语(EMP)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昆明医科大学学生语言能力倾向和对医学英语课的需求,统计他们的四级成绩和实际选课情况,并做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和统计表明昆明医科大学76.84%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倾向,68.5%的学生有较强的医学英语学习需求,2011级四级累计通过39.28%,过关学生的平均分为456.09,2012级对应数据分别是45.09%和461.53,逐年提高的四级成绩提供了学习医学英语的客观条件之一,实际选课情况证明医学英语课符合他们的需求.结论 统一的基础英语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完全匹配,如果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语言天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就应当把教学中心向EMP方向转移,从而增强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整合与医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本文试图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整合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来探讨医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面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转型和改革时期,内容依托式教学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大高校的英语课堂。基于专业内容开展外语教学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把英语语言学习与学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和认知能力,促进其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本文以蚌埠医学院为例,在学生当中开展内容依托式教学实验,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内容依托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动机倾向均有一定积极影响,即学生学习愿望变强,学习动机呈现由工具型向融入型转变的趋势,从而验证了此种教学模式继续开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为医学院校所重视.大学英语要满足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也要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入到教学中,使英语课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graceful hand》为例,论述了如何剖析作品,让学生从医学人文角度欣赏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意境,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医学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要突出实用性,贯穿交互性,兼顾趣味性,发掘创新性。本文结合专业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就新型课程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师们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将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宿主防御"的主体课程模块。从2011年起,至今已有两个年级的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理论、实验成绩分析,表明该课程体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旭君 《西北医学教育》2013,(6):1221-1222,1225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愿意学、能学会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听力学专业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乃至全国所有大学中独一无二的特色专业.专业课程内容新、更新快,并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英文阅读能力,知识面要广.要激发学生热爱学科,促进其自主学习,唯有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专业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在已有的网络平台上,以教师指导、带头,学生配合,双方互动的方式建设教学资源,既能克服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又克服了专业教学抽象、不直观等缺点,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需求中,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开展教师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看法以及对后续英语课程的需求,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以西安医学院2013至2017级20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西安医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实时统计与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815份,有效回收率90.75%。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英语学习目的为"通过四六级考试或其他英语考试,获取证书(1366人,75.26%)""为以后工作考虑(1093人,60.22%)""为考研做准备(1060人,58.4%)"。学生期待"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训练"以及"口语操练和跨文化知识学习"的比例较高,分别占78.51%(1425人)和65.84%(1195人)。68.76%(1248人)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英语或医学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结论目前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医学生学习需求,应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探讨构建突出医学院校特色、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多类别与多层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