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目的:观察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对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7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89.47%(34/3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26/38),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6%(5/38)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13/38),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朴汤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浆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朴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48 h血浆MOT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朴汤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胡庆华  王韬 《陕西中医》2012,33(5):525-526
目的:观察术前四磨汤保留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9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灌肠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及其手术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灌肠组术后胃动素水平显著上升,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四磨汤保留灌肠可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0给予外科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中药热敷。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P<0.01,2P<0.01,3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能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优于术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建中汤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调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行经腹部手术患者16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建中汤加味治疗,2组连续治疗5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浆胃动素(MOT)水平、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自然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T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T细胞亚群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建中汤加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调整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保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紊乱,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法促进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7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吴茱萸组(39例),分别采取不做术后热熨法与做吴茱萸加粗盐热熨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吴茱萸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以及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茱萸组治疗后的胃动素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茱萸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法在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胃动素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热封包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胆石病并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予标准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护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评估其胃肠功能;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发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产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在术后3 d达峰谷,术后7 d开始回升;治疗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封包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郭吕  顾喜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29-1731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通腑理肠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用药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西药组和空白组各15例。通过测定口盲肠传输时间、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术前口盲肠传输时间,中药组较西药组无明显差异性,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术后24h口盲传输时间中药组与西药组和空白组有均显著差异,传输时间明显缩短,西药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性。3组术前胃动素、胃泌素无显著差异性,中药组及西药组术后24h胃泌素浓度较空白组明显升高,术后48h中药组浓度较西药组及空白组有显著差异。术后24h中药组胃动素浓度较西药组、空白组明显升高,48h中药组、西药组浓度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性。术后组肛门排气时间中药组较西药组、空白组均显著提前。提示:通腑理肠饮围手术期用药能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对妇科腹部手术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同时分析其控制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在夷陵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包外敷,并加用红外线照射提高中药吸收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情况;术前、术后第1天、第4天血清胃动素、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外敷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胃肠激素胃动素(MOT)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第4天MOT水平较术后第1天均明显升高,且中药外敷组MO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患者术后第1天IL-6、CR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增高,术后晨IL-6、CRP水平较术后第1天均回落,且中药观察组术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包外敷可使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且有控制炎性反应进展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法治疗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2月82例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中医通腑解毒法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 0. 05); 2组患者术后第7d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二胺氧化酶(DAO)降低,但观察组更低(P 0. 05)。结论通腑解毒法治疗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较好,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腑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通腑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方法且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床下活动。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通腑汤。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动力、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腑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龙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肠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灌肠组加用黄龙汤灌肠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内压,记录两组28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灌肠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灌肠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组28 d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5.22%(P<0.05)。结论黄龙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恢复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加味胃管内注入联合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联合灌肠.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排气恢复时间,禁食天数、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的第4日腹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联合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通腑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国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17-618
目的:观察通腑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74例采用术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阑尾切除术除外)、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治疗组76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用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7.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腹胀,肠鸣音、肛门排气提前明显,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腑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立群 《河南中医》2016,(6):1016-1018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胃肠热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收集SAP胃肠热结证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次40 mg,日2次;注射用生长抑素慢速冲击注射(3~5 min)0.2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日1剂,常规煎煮2次内服,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记录两组患者4周内死亡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周内治疗组ARDS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2.24%和10.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胃肠热结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RDS和MODS的发生率,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CRP和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治疗组)服用通腹汤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并随机同期选取30例同等条件患者(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服用通腹汤患者肠道恢复情况较未服用者优且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腹部外科术患者14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73例。对照组行大黄芒硝外敷,研究组行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腹胀、腹痛、恶心、纳差的评分及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针刺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付瑜  陈海铭 《北京中医药》2014,(12):900-901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大柴胡汤配合芒硝腹部外敷缓解急性胰腺炎(AP)腹痛、腹胀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医辨证为腑实热结证的AP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每日1剂,少量多次口服或分3次胃管注入,并予芒硝500 g脐周腹壁外敷,每12 h更换1次。采用视觉模拟法比较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记录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配合芒硝腹壁外敷治疗具有缓解AP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恢复肠道功能等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电疗结合中药贴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患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予儿童骨科术后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半小时、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给予中频电刺激治疗仪作用于患儿天枢穴、大肠俞,治疗时间20 min,后将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外敷于患儿的中脘、天枢及气海穴,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评分、胃肠道不良反应类别及出现次数,评价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在关爱患儿、业务能力、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暗示方面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在关爱患儿、业务能力、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暗示方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联合穴位贴敷能降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灌肠、生大黄灌胃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SAP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灌肠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单纯灌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柴芍承气汤灌肠;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柴芍承气汤灌肠联合生大黄灌胃治疗。7 d后观察3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恢复、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排便恢复),腹内高压(IAP),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室检查方面,联合组治疗后TNF-α、hs-CRP、血清淀粉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单纯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方面,联合组除排便恢复时间仅优于对照组外,在排气恢复、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均优于单纯灌肠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内高压(IAP)比较上,联合组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上下通腑"理论的柴芍承气汤灌肠联合生大黄灌胃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淀粉酶,抑制炎症介质,同时可以降低腹内压,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