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的1 987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均测量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肝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炎组及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均增宽,肝静脉内径缩小,门静脉血流速度均减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门静脉、肝静脉、脾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程度均较肝炎组明显(P<0.05)。肝炎组和对照组脾静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对人群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筛查,对慢性肝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22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肝静脉楔入压测定。结果显示WHVP及肝静脉压力梯度对门脉高压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并将测定结果与同步B超检查的各项阳性指标以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门脉高压的WHVP与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两极呈显著性相关;(2)HVPG与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两极径呈显著性相关。并进一步讨论了肝静脉楔入压测定及B超检查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田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04-1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慢性充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这一年期间共收取慢性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64例,此组为A组;另选取30例无此疾病的正常人,此组为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比较两组试验者的PV(门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HD(肝静脉内径)、PD(门静脉内径)及PR(门静脉频谱波动率)。结果 A组患者的PV减慢、HD扩张、PR降低,并且心舒缩功能及临床功能均降低。结论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测,可以发现慢性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的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血流变化,这是判定慢性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肝脏、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增强CT分析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的匹配关系,为肝胆胰恶性肿瘤切除静脉重建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利用增强CT测量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左肾静脉、脾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的内径。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间的差异。结果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匹配度良好,从影像学角度来讲左肾静脉、脾静脉是理想的肝胆胰恶性肿瘤切除自体血管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静脉内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B超检测并比较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患者肝静脉内径的大小,行肝穿病理检查了解其肝脏纤维化程度,并分析肝静脉内径大小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内径大小与慢性肝炎患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B超对肝纤维化患者肝静脉内径检测有助于肝硬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袁霞  李远泽 《右江医学》1999,27(2):59-60
将确诊为肝硬化的108例分为两组,出血组35例,非出血组73例,采用B超分别探测肝门静脉主干及脾门静脉主干的内径,观察其与出血的关系,预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结果门静脉内径出血组为1.59±0.13cm,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的1.38±0.14cm(t=7.5,P<0.01);门静脉内径≥1.5cm出血率为54.05%,<1.5cm出血率为21.13%,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12.04,P<0.01)。脾静脉内径出血组为1.02±0.13cm,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的0.89±0.17cm(t=4.0,P<0.01);脾静脉内径≥1.0cm出血率为53.19%,<1.0cm出血率为16.39%。两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41,P<0.01)。显示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5cm、脾静脉内径≥1.0cm时可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认为B超监测可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度的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内径的改变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诊断的6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66例慢性肝炎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均采用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并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径小于慢性肝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肝硬化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径小于早期肝硬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对诊断肝硬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还可判断肝硬化的程度,操作简单,而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8.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导致下腔静脉、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腔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内径增宽。我们应用B超对17例右心衰或全心衰病人进行肝脏、肝静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的检测,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异舒基药物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对象 患者组全部为住院的右心或全心衰病人,共17例。其中慢型克山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6例,肺心病3例。心功能Ⅲ~Ⅳ级。男7例,女10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516岁。2 方法 受检者取空腹、仰卧位,在腹部正中线右侧2~3c…  相似文献   

9.
15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静脉和周围血中常量元素测定及意义李闻1鲍善芬2程留芳1赵霖2王志强1丛涛2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肝静脉;血液化学分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75.2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本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15例,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7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归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78例民众作为对照组,组织所有参选对象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民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快速准确的帮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患诊断病情,便于医者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治疗方案,推动临床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实验组通过对家兔肝静脉主干进行缩窄制作布加综合征模型;对照组同样麻醉进腹后仅游离出肝静脉主干而不做任何处理随后关腹。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术后1周对照组和术后1、2、4周实验组开口处内径、肝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肝左静脉流速。饲养8周后测定两组门静脉压力,并进行肝脏活检。结果:术后1、2、4周实验组开口处内径、肝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肝左静脉流速与对照组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门静脉压力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均出现肝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瘀血性肝硬变等表现,而对照组无上述表现。结论:利用肝静脉主干缩窄法可成功制备家兔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体尸肝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脉分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支。(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为肝外伤或肝癌累及1或2支主肝静脉时可将其结扎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穆晓洁  孟繁坤  郑颖  丁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34-1234,1272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分期与脾脏大小及脾静脉指标的关系。方法 234例慢肝患者根据肝穿结果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五期,按炎症分为G1~G4四期。比较慢肝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脾脏指标的差异。结果 S分期之间脾脏大小及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S分期增高而增大。G4与其它各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其它各组。结论慢肝患者脾脏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宽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心脏彩超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左心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LADd和LVDd高于对照组(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彩超可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X光钡餐透视与B超联合检测对于肝硬变门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探测了186例肝硬变病人的肝门静脉及脾门静脉内径,同时做了上消化道X光钡剂检查;结果:肝硬变病人肝门静脉曲径≥1.5cm时,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率为85.86%,脾门静脉内径≥0.9cm,静脉曲张率为81.94%,而当肝门静脉内径〈1.5cm、85.86%脾门静脉内径≥0.9cm时,静脉曲张率为81.94%,而当肝门  相似文献   

16.
汤红  唐德萍 《安徽医学》2010,31(2):124-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诊断及程度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81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内径(Dpv)、肝静脉内径(Dhv)、脾静脉内径(D 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D sv、Dhv、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彭卉  陈曦  肖咸英  杨家翔 《四川医学》2019,40(3):280-283
目的 探讨胎儿静脉导管缺如(ductus venosus agenesis)并脐静脉连接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腹腔静脉图像特征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功能影像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的12例静脉导管缺如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腹腔静脉图像特征,并随访其临床预后。结果 12例ADV中,7例胎儿脐静脉肝内分流,直接连于门静脉,其中2例与门静脉右支相连、5例与门静脉左支相连; 5例脐静脉肝外分流,未与门静脉相连,直接与体循环相连,2例直接连于右心房,1例直接连于髂静脉,1例在肝上方连于下腔静脉,1例在肝下方连于下腔静脉。胎儿结局:对12例孕妇的结果进行追踪观察,7胎因合并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5胎生后暂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详细的产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明确诊断静脉导管是否缺如,还可以观察脐静脉在肝内和肝外的异常连接途径和脐静脉的管道内径,未合并其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者妊娠结局良好,否则可能导致不良结局。胎儿静脉导管缺如患者染色体异常及心内、外系统异常的风险增加,胎儿宫内死亡或心力衰竭的风险也增加,建议不仅要进行全面的超声畸形排查,还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下腔静脉测量的稳定方法是:在其远段管壁平行处记录 M 型心动图测量呼气相 a 波内径。20~59岁成人下腔静脉内径正常值为19.56±3.13mm,7~19岁青少年为11.29±2.12mm/m~2。20~59岁成人肝静脉内径正常值为6.69±1.64mm,7~19岁青少年4.35±1.07mm/m~2。心衰、三尖瓣关闭不全和房间隔缺损均可导致肝静脉扩张。肝静脉内径在反映心功能和右心血流动力学方面较下腔静脉敏感。本文提出肝静脉声学血流图(肝静脉微泡流线图)的概念、描记方法及时相测量,并认为它比下腔静脉声学造影的 M型心动图敏感而准确。正常人97.7%可在肝静脉内出现造影剂返流。肝静脉内返流第一峰终点延迟或第二峰起点提前可诊断三尖瓣关闭不全。当排除心衰因素后,第二峰终点延迟有助于诊断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直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发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以。(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  相似文献   

20.
王俊娥  程国宏 《包头医学》2009,33(2):124-124
患者,男,35岁。因右上腹不适,憋胀半年余,近期下肢水肿及腹壁静脉曲张来就诊。超声所见:肝不大,实质回声粗大弥漫性增强,尤以肝右叶明显,肝内未见占位病变。肝左、中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处完全阻塞,肝右静脉内径正常,在近第二肝门处可见一狭窄高速血流与腔静脉相通,在肝左叶实质内可见一异常血管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