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寻胃食管反流病从升清降浊法论治的理论依据及运用要点.[方法]结合历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记述,及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析,并提出新的治法及注意事项.[结果]以往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以胃气上逆为根本病机,治疗多以和胃降逆为大法,但却易反复发作.笔者认为,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是本病的根本痛机,治疗当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平”的理论基础,在和胃降逆的同时,更要随证兼用升清之药物以双管齐下,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则疾病可除.[结论]从升清降浊法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意义,升清降浊法主要是调理脾胃之枢机,治脾要注意升阳,治胃要注意降逆,升涛与降浊同用,收效方著.  相似文献   

2.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总以"气机失调"为要。虽病位在胃、食管,但与肺脾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脾运无力则升降无常,肺胃不降则浊气上逆,致使津液、食物、痰湿随逆乱而上乘,浸淫食管而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临证并强调选用降气之枇杷叶,配伍有升提作用的桔梗主要药对,以平调气机,调整中焦逆乱之气机。预防和调护亦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张仲景言其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效用。唐容川亦以“为通利三焦,治肺调肝和营卫之良方。”又说:“此方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和剂。”及“小柴胡汤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  相似文献   

4.
正葛琳仪是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葛琳仪老师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尤善治脾胃病、肺病、老年病、疑难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以烧心、反酸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吐酸"、"食管瘅"范畴~([1]),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食管,与肝脾息息相关。葛老师在治疗脾胃病时以疏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为大法,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佐以"清"  相似文献   

5.
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之气又为太阳所摄,故心、肺、太阳皆主上焦。倘若上焦阳气不振,营卫不和,气化不行,则饮邪内停。故当以麻黄宣肺肃肺祛水饮,桂枝温通心阳散水饮,温通太阳化水饮,调和营卫蠲水饮。二、饮停中焦姜术和之中焦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主运化水谷,输布津液。若饮停中焦,肌肉者,则为脾胃乖戾,不得“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故也。故当以生姜温胃散水饮,干姜温脾化水饮,白术健脾运化水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脏腑辨证中与"肝脾"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谢胜教授基于"以枢调枢"的理论,用调心肾枢机以和脾胃枢机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谢教授认为,心肾枢机交媾失和,枢转不利,则中土化生乏源,致脾胃枢机升降失衡,胃气上逆而发为吐酸、呕逆诸症,故从心肾论治,益肾引火,交合心肾,以枢调枢。心肾枢机调畅则脾胃枢机和降,吐酸、呕逆诸症自愈。  相似文献   

7.
以往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主要在食管,与肝脾相关,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胃为发病根本,临床多从肝脾论治以和胃降逆,效果不甚理想。新观点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肺脾关系密切,中医病机以脾失健运,肺胃不降而致气机失调。治疗应从健脾益气、升降并举入手。  相似文献   

8.
葛琳仪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葛琳仪教授治学严谨,悬壶55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脾胃病、肺病、老年病、疑难病。其基本学术思想是“三位合一,多元思辨”、“谨守病机,正本清源”、“用药简练,衷中参西”。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以烧心、反酸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吐酸”、“食管瘅”范畴[1],其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食管,与肝脾息息相关。葛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以疏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为大法,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佐以“清”法。现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佳 《中医学报》2020,35(4):765-768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咽异感症的病位在食管、咽,与脾、胃、肝、肺四个脏腑相关,与精神情志活动亦有密切联系。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脾气不升是发病的基础,肝气郁结、肺气不降是发病的条件与加重的诱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咽异感症应以气神同调为法,从脾、胃、肝、肺论治,以调整气机升降及调整精神情志为治疗关键。调气:从肝,则条达肝气;从脾胃,或益脾气,或清胃热,或燥脾湿,或滋胃阴;从肺,则肃肺降气;同时,少佐升散之属,以达升降相宜之效,使浊气得降、清气得升、咽部得养。调神: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畅情达意,以调整病机,使脏腑气血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1.
乔宇  杨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46-146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和解少阳之主方。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汗出而解。临证加减化裁可以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已成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以烧心、泛酸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贺仲华主任医师临证三十载,对脾胃的治疗颇有心得,她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因为肝胆疏泄失调,木郁乘土,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病在食管,属胃所主,与肝、胆、脾、肺密切相关。治疗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法则,临证灵活辨治,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反流伴临床症状称胃食管反流病.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喘证多见于肺心疾患,治疗方面多固化于降肺平喘、益肾纳气之属。然在临床中却有部分喘病并非肺心疾患所引起,而是由胃食管反流等胃系疾病所导致,仝小林教授将此类喘证纳入"胃喘"范畴。古人对"胃喘"的认识早见于《针经》,指出"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然"胃喘"之名则首见于《证治准绳》,就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发挥,有食积致喘、热郁致喘等学说,但在选方用药方面则无成法可寻。仝小林教授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及个人临床经验,发现此类喘证多由胃食管反流病所导致,并将半夏厚朴汤作为"靶方"治疗此类患者数例,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文献中亦很少将胃食管反流病与"喘证"相联系论述,故仝小林教授引出"胃喘"一词,并在参考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胃食管反流病来探讨"胃喘"的病因病机,同时运用"态靶因果"的方略,阐述"胃喘"的治法治则,进而为喘证的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治疗血证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 ,为后世和方之祖 ,用途甚广。服后有使“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 ,身戢然汗出而解”的功效。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论述血证的治疗认为 ,血证因其出血太多 ,既伤阴血 ,又伤津液 ,故仲景告诫 :“亡血家 ,不可发汗。”至于吐法 ,亦在所禁 ,而“和法则是血证治疗的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 ,里则和其肝气 ,而尤照顾脾胃之气。或补阴以和阳 ,或损阳以和阴 ,或逐淤以和血 ,或泻水以和气 ,或补泻兼施 ,或寒热互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 ,通表达里 ,通津液 ,和胃气 ,实乃和法之代表剂。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多属中医"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外感六淫,以及久病内伤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袁教授中医临证2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理论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与脾合称后天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完成受纳与腐熟功能的同时,胃有以通降下行为顺,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喜润恶燥等特性。病理方面表现为纳腐功能失常和通降失司。胃气在治疗方面的重要性尤其突出,无论何种病,如果胃气不衰,虽重也易治;胃气不佳,虽轻也迁延;胃气已绝,预后不良。故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兹将治胃诸法列述于下: (一)解表化浊法: 适应于外邪侵袭、胃失和降的呕吐、泄  相似文献   

19.
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胃部疾病,“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痿”为胃之功能废而无用。本文基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理论,从肺的功能探析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思路。肺气耗伤则气血运行不畅,胃部无以荣养,致胃受纳功能失司;忧(悲)过极、肺气郁滞则肺宣降失常,致胃通降功能不利;肺失肃降则肠胃失于虚实交替运行,致胃运化功能失常。故而提出益肺补气以和胃、消忧畅肺以调胃、通腑理肺以降胃的治疗思路,从而改善胃受纳腐熟、通降运化的功能,促进胃动力的恢复,以期为临床上从肺论治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提供现代医学依据,拓宽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全国名老中医谢晶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门诊学习,整理并分析医案,从谢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用药经验等方面,分析其临床治疗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证明。[结果]谢师认为气、血、痰、火、湿、食六种郁证停聚和胃腑、大肠、膀胱三者腑气不畅是导致胃气上逆泛酸的主要病机,并提出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郁证采用调畅气机、开郁止酸和通腑降逆以制酸的治疗方法,达到无郁可结、腑气畅达、降胃抑酸的治疗目的。所举医案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为吞酸之肝郁脾虚兼湿热证,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胃镜提示食管由反流性食管炎B级恢复正常。[结论]谢师以开郁通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思路新颖,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