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杨鉴冰教授认为盆腔炎性疾病之不孕症的病机以湿、热、瘀互结,气血阻滞为主,采用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宫腔粘连、输卵管梗阻)之不孕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本文论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气血不足,肝肾失调。可见本病的中医病机与脾虚关系甚为密切。在痹证的整个过程中,脾虚是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是RA发病的内因,而痰瘀是直接因素,风寒湿热等邪是发病的外因。本文探讨RA的中医学病机与脾虚的关系,为临床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凉血散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入手,揭示在肝肾阴虚基础上形成的瘀热互结为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之一,并且对瘀热互结的临床证候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此基础上进行凉血散血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常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湿邪在RA发病中占据中心地位,内湿是基础,外湿可引动内湿,脾虚湿盛、湿瘀搏结是RA的主要病机特点.健脾化湿、化瘀通络应贯穿RA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张志远认为盆腔炎急性期为"湿""热""瘀"互结,其中以湿热毒邪为盛,治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临床采用经验方盆腔炎一号汤治疗。而慢性期病因病机复杂,"寒、热、湿、瘀、虚"相互错杂,但其核心病机是"瘀血阻滞",故活血化瘀是贯穿本病的基本治则,始终抓住通、利、消三法,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配伍清热利湿、软坚消癥药,酌加血肉有情之虫类药,临床采用盆腔炎二号汤、盆腔炎新制方治疗,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临床中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同时表现出瘀热互结的征象,该文以周仲瑛的“瘀热论”为理论指导,主要阐述肝癌瘀热证的概念、病机、辨证要点、主要临床特点,以凉血化瘀为治则,常用的中药以及方剂在治疗这类证型肝癌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并深挖掘其现代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辩证施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8.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关于血水之间病理关系的论述。瘀血阻滞是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湿瘀互结型是其较为多见的临床证型。本文通过探讨血水之间互化互病的关系,以“血不利则为水”为切入点论治湿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提出瘀血是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瘀血阻滞进而引发津液运行代谢失常产生病理水湿,水湿停滞又加重瘀血的阻滞,瘀血与水湿互为因果、相互胶结而发病,故治疗应调治津血,可选择祛瘀与除湿并行的血水同治法,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孙占学教授辨治结节性痒疹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孙教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医案,归纳总结孙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治思路,并附加医案一则佐证。[结果] 孙教授认为结节性痒疹的关键病机是痰瘀互结,阻滞肌肤。基于此病机,治疗应以化痰活血软坚为大法,同时重视虫类药物的使用,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进行加减,使痰瘀之邪得消,坚实之结得散。所举医案为痰瘀互结型结节性痒疹,以化痰、活血、软坚三法为治则,前期以化痰为主,后期增活血之功,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孙教授从化痰活血、软坚辨治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其经验可为中医临床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机是脾肾亏虚、痰浊湿热、瘀阻血脉,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肾虚、肝肾不足;标实为湿浊、湿热、瘀血阻滞、痰瘀互结、浊毒内生。治疗当清泄湿浊瘀热,兼顾补益脾肾,自拟内清、外清、清补之清热化浊降酸方,并论述了该方的组方意义及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3.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老年心系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组疾病,也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一般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且多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中医的辨证分型与治法方药纷繁多样,其中痰瘀互结证在临床较多见。一、病因病机痰瘀互结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血瘀聚湿生痰或...  相似文献   

15.
总结陈为教授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中医病机的认识及其临证诊治经验.陈为教授认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特征,以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实证多归于肝风内动上扰清空、热毒炽盛、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痰瘀互结等;虚证则多涉及先后天精气不足、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等.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辨证为痰瘀互结的患者,陈为教授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陈夏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联合中药制剂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病因病机、治疗特色、病案举例及体会等几个方面对黄可佳教授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进行论述。黄教授认为该病的病理基础是湿、热、瘀互结,提出了清热祛湿,活血理气是其基本治疗原则,治疗上采用调肝益脾,兼以补肾,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郑伟达教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结是"瘀毒"的本质。"瘀毒证"是指恶性肿瘤,乃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治愈,有可能复发并转移。肺癌多由正气内虚、邪毒互结所致,其病机包括瘀毒侵肺、痰湿内聚、正气内虚。肺癌临证可分四型诊治:瘀毒互结、阴虚毒热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脾虚痰湿型。通过对郑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证施治治疗肺癌的常用方药及加减方法的经验总结,体现郑教授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肾,病久损伤肾络,虚损脏腑以脾肾为主,可涉及肝脏。在脏腑气血亏虚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瘀、痰、湿、毒病理因素等同时与虚并存,相互作用产生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水湿潴留、浊毒内停等标实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