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28-30
目的探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主要中医证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6例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患者四诊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106例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中医证候可分为3类,分别是虚证,包括气虚、阴虚及实证气滞证。其中气虚证患者44例,占41.50%;阴虚证患者36例,占33.96%;气滞证患者26例,占24.52%。结论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幻肢痛又称肢幻觉痛,是截肢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疼痛性质有多种,可为搏动性痛、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等,大多阵发性出现,常于安静时或夜间发作;情绪变化、气候变化、疲劳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截肢给患者造成了生活和工作的不便,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压力,因此,心理上的障碍与幻肢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对患者注重综合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2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问卷调查。结果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早醒占全部调查病例的73.21%,日间残留效应晨起重者占79.46%。中医证候心脾两虚证占55.36%,是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主要证候类型,与PSQI各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脾两虚证入睡时间最短、睡眠时间最短、日间残留效应最明显。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以心脾两虚证为多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早醒、日间残留效应明显且晨重暮轻。  相似文献   

4.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以皮肤剧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情绪忧郁、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局部刺激和辛辣、洒类刺激性饮食可加重或诱发本病发生。我部采取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4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临床以上腹部疼痛和胃肠道症状为主,上腹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特点,且随情绪波动、饮食不慎、气候变化、过度劳累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其胃肠道症状为暧气、流涎、恶心、反酸、腹胀等。该病属中医的胃痛范围,其主要病机是:胃气不和、气机郁滞、胃失所养、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肺脾气虚、痰热瘀肺","气阴两虚、痰热瘀肺"4种证型为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证型,分别占34.3%、15.2%、26.3%、24.2%.是否合并肺心病、右心衰在4种证型间的分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其分布规律体现了"气虚痰瘀"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7.
川芎、苍耳子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特点是遇劳累或情绪刺激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两侧头部剧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其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多年来笔者自拟川芎、苍耳子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纤维肌痛综合征(FMS)中医药研究状况,总结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建立FMS中医药研究现状可视化图谱。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为数据源,对文献进行检索,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32篇,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研究者集中于各大中医药高校及其附属医院。高频关键词有针灸、疗效、推拿、临床观察、疼痛、病因病机;研究热点集中于经验医案探讨,单一证候诊断与治疗,中医治疗机制探索等。结论:具有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FMS中医药治疗方法及FMS中医证候特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病理机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0例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按照临床中医辩证实施证候要素分析,分析中医证候对其的影响。结果气虚证患者有60例、占60.00%,痰湿证患者有70例、占70.00%,血瘀证患者有25例、占25.00%,肝火证患者有23例、占23.00%,阴虚证患者有7例、占7.00%,肝阳证患者有8例、占8.00%,血虚证患者有3例、占3.00%,阳虚证患者有6例、占6.00%,非痰湿证组和痰湿证组两组患者ESS评分和BMI、AHI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湿证为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BMI能作为评价该疾病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联性,为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41名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占43.3%,气虚质占17%,湿热质占8.5%;肝郁脾虚型占39.7%,痰湿蕴结型占24.1%,肝气郁结型占22.7%,肝胆湿热型占12.1%,肝阴不足型占1.4%。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脂肪肝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气虚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痰湿蕴结和肝郁脾虚型居多,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对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纳入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候进行提取与判识,并确定其证型。结果: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中医证型可分为6类,其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常见,肺气亏虚证次之,阴虚内热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阻证、脾肾亏虚证再次之。结论: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与中医传统理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治疗PD排便障碍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将纳入的102例PD患者,依据排便障碍诊断标准分为PD排便障碍组(44例)和非排便障碍组(58例)。应用PD证候量表(PD-PES-13)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分析PD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以髓减积分数值为最高,排便障碍组(9.44±5.98)分,非排便障碍组(9.18±5.60)分。经卡方检验,PD排便障碍患者脾虚比例高于非排便障碍患者(P<0.01)。PD排便障碍患者中,髓减证与HOEHN&YAHR(H&Y)分级呈正相关(P<0.05);髓减证、肝风证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积分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PD可能以髓减证突出。脾虚对伴发排便障碍的PD患者可能存在影响。PD排便障碍患者H&Y分级越高髓减证越重。随着UPDRS积分升高,PD排便障碍患者髓减证和肝风证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癫痫中医临床症状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找出癫痫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主要趋势,为癫痫的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2例癫痫患者临床病例,总结出中医临床癫痫常见症状及主要证候,并制定癫痫中医证候判断标准。结果202例癫痫患者辨证分为五证,其中风痰内阻证65例,占32.2%;痰火上扰证59例,占29.2%;脾虚痰盛证31例,占15.3%;心脾两虚证29例,占14.4%;肝肾阴虚证18例,占8.9%。最常见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属于风痰内阻证及痰火上扰证。结论观察发现癫痫以风痰内阻证及痰火上扰证为临床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强制戒毒人员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710例强制戒毒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制戒毒人员脱毒后中医证候分布调查表"采集数据,采用自主开发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9.0进行。结果强制戒毒人员脱毒后中医证候分布,各大类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依次是睡眠障碍、肝气郁滞、肺脾肾气虚、躯体症状、心瘾表现;在全部22个子项中,得分排在前四位的全部是"睡眠障碍"表现;在"心瘾表现"中,以"心里烦闷、或睡眠不好、或周身不适时就想吸毒"得分最高;在"躯体症状"中,以"肌肉关节酸胀疼痛,或全身疼痛,或胃痛"得分最高。结论睡眠障碍是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心身不适是诱发心瘾的重要因素,各种痛证是最常见的躯体症状,建议从"心神不宁"入手,开展对强制戒毒人员脱毒后的中医药康复治疗与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常见三种胃镜象中医复杂证候群分布规律及其涉病脏腑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分别搜集三种胃镜象患者病例,对其完整四诊资料辨证分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单纯萎缩患者证候复杂,临床中多存在2~9个中医证候,其中同时存在3—8个证候的患者占较大比例,高达96.49%;CAG伴胆汁反流患者中医证候复杂,多存在1~10个中医证候,其中同时存在3~9个证候患者占较大比例,约占98.05%;CAG伴胆汁反流、糜烂患者中医证候复杂,多存在1~10个中医证候,其中同时存在3—9个证候患者占较大比例,约占98.08%;三者基本都涉及脾胃、肝、肾及膀胱、心、肺及大肠等脏腑;三者涉病脏腑证候差异采用SPSSl7.0定性资料无序多分类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三种胃镜象中医证候复杂,多同时存在3—9个中医证候,多涉及脾胃、肝、肾及膀胱、心、肺及大肠等脏腑,且三者间所涉病脏腑证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客观、规范的方法对初诊肺癌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支气管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期对中医微观辨证理论在支气管镜领域中的拓展做出尝试。方法对176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获得证候分布情况,对其中98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者进行镜下表现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76例肺癌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为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湿阻证、气虚痰湿证与阴虚证,分别占35.2%、24.4%、22.2%和18.2%。支气管镜下表现在不同证候类型之间存在差异(P0.05),气虚痰湿证以增生型改变为主,阴虚证以浸润型改变为主,气滞血瘀湿阻证以增生型改变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浸润型改变为主。结论肺癌不同中医证候类型的支气管镜下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中医辨证要素的分布、组合情况。方法对100例失眠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进行判断,比较单纯失眠患者与失眠伴情绪障碍患者辨证要素分布的差异。结果100例失眠患者中火热证占92%,血虚证占79%,气郁证占78%,气虚证占74%,这4个辨证要素的出现率均在70%以上;4、5、6个辨证要素组合共占62%;失眠伴情绪障碍较单纯失眠与气虚证关系更密切。结论火热证、血虚证、气郁证和气虚证是失眠常见的辨证要素;失眠病机复杂,虚实夹杂者多见;失眠伴有情绪障碍在一定程度与气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20.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0例CRF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点。结果:CRF患者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占45.6%;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次之,分别占20.0%与17.8%;阴阳两虚证占10.6%,肝肾阴虚证占6.1%。同时,CRF患者虚证证侯分布有其阶段性,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以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尿毒症期虽然仍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均有所增加;肝肾阴虚散见于各期。结论:脾肾气阴两虚证为CRF虚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