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胃动素(MOT)以及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深肌丛(ICC-DMP)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21.0,10.5 g·kg-1,ig)、吗丁啉组(10 mg·kg-1,i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均采用慢性应激刺激造模法进行为期3周的造模。造模后,按各组剂量每天10 m L·kg-1ig给药2周,空白组及造模组均ig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体重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MOT的水平,并在电镜下观察ICC-DM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减轻;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MOT分泌明显减少(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能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显著升高血清MOT水平(P0.05),电镜观察ICC-DMP,其结构和功能也有明显改善。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肠道动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浆MOT的水平以及调节ICC-DMP数量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利血平致抑郁样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中缝核内儿茶酚胺的影响,明确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的抗抑郁作用,探究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组(精简方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利血平0.3 mg/kg造模,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上午注射1次,连续14 d。西药组按照每天5 mL(2 mg)/kg灌胃给药,柴胡疏肝散精简方(柴胡9 g,白芍15 g,枳壳9 g,香附9 g)按每天5 mL(8 g)/kg灌胃给药,模型组及空白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腹腔注射利血平与灌胃给药同时进行,每日1次。对各组大鼠外观、形态、体质量及行为学等进行观察测量。对各组大鼠中缝核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总距离及穿格数明显减少(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01);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大鼠在给药后体质量增高,14 d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水平运动总距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增加大鼠穿格数趋势,但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P0.05)。精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总距离增加(P0.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减少(P0.05),大鼠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改善其抑郁样行为,并提高大脑中缝核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腹腔注射利血平引起的抑郁症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每天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0.5 mg/kg造模,连续14天。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9 ml/kg氟西汀、5g/kg和10g/kg柴胡疏肝散灌胃。对各组大鼠体重、上睑下垂、体温、运动抑制和open-field得分进行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重、上睑下垂、运动抑制和open-field得分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体重增加明显(P0.05),有对抗利血平化眼睑下垂趋式,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HSGS中、高剂组运动抑制对抗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在敞箱实验中的水平活动得分有所增加(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显著增加抑郁大鼠体重,部分对抗利血平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增加其在敞箱实验中的水平活动、垂直活动得分,柴胡疏肝散"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抑郁症可能与改善行为学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的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果柴胡疏肝散可缩短肝郁证大鼠的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增高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连续给药抗抑郁作用起效时间及作用维持时间,以及柴胡总皂苷对皮质酮损伤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柴胡总皂苷低剂量组(12.5 mg·kg~(-1)),柴胡总皂苷中剂量组(25 mg·kg~(-1)),柴胡总皂苷高剂量组(50 mg·kg~(-1))。每周称体重,给药13 d后,进行空场实验。给药14 d后1 h,3 d,6 d观察柴胡总皂苷对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皮质酮组(CORT组),西酞普兰组(10 mg·kg~(-1))和柴胡总皂苷(25 mg·kg~(-1))组。CORT组、西酞普兰组和柴胡总皂苷组饮用皮质酮。造模3周后,ig给予柴胡总皂苷,给药时间为2周,至第5周结束,西酞普兰ig,给药时间同柴胡总皂苷。给药结束后1 d,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各组各取3只小鼠,断头,取海马,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 B)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柴胡总皂苷连续给药14 d,与正常组比较,对体重和空场实验运动路程及速度无影响。停药后1 h和3 d,柴胡总皂苷各剂量组均可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P0.05);停药后6 d,柴胡总皂苷25,50 mg·kg~(-1)仍可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P0.05)。柴胡总皂苷25 mg·kg~(-1)连续给药14 d,可缩短皮质酮损伤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潜伏期(P0.05),提高穿台次数(P0.05),并增加皮质酮损伤小鼠海马BDNF和Trk B蛋白表达(P0.01)。结论:柴胡总皂苷连续给药产生较快而持久的抗抑郁作用,逆转皮质酮损伤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小鼠海马BDNF及Trk 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复方柴胡口服液抗抑郁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复方柴胡口服液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等方法观察复方柴胡口服液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中,复方柴胡口服液低剂量(生药4g/kg)能明显缩短两种"行为绝望"模型小鼠的不动时间,中剂量(生药12g/kg)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结论:复方柴胡口服液对"行为绝望"动物模型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在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改变,方法;根据临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实践,观察其对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结果:(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小剂量,甘麦大枣汤小剂量,百合地黄汤大剂量,盐酸氯丙咪嗪等均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其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剂量作用最为显著,而甘麦大枣汤大剂量,百合地黄汤小剂量,对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无显著影响。(2)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极显著;柴胡和加龙骨牡蛎组的水平运动,氯丙咪嗪组的垂直运动同模型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柴胡加龙骨牡蛎组的垂直运动、氯丙咪嗪组的水平运动同模型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鼠强迫游泳试验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均有抗抑郁作用,其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用更为显著,采用慢性应激的大鼠模型进一步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抗抑郁作用,结合以上经方的临床作用。说明在抑郁症动物模型基础上的动物试验,是筛选和证实中药复方抗抑郁的胡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天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造模。造模后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9mL/kg氟西汀、5g/kg和10g/kg柴胡疏肝散灌胃。给药开始后第0、4、7、10、14天测量体重,第0、7、14天计算Open—Field行为得分,第15天处死动物,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体重,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得分,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水平活动得分,5-HT和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抗抑郁效果显著,可能与增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栓线,不给予应激刺激。造模成功后柴胡疏肝散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1.8 g/kg和5.9 g/kg剂量中药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灌胃21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行为学糖水偏好,记录强迫游泳试验结果;治疗后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PS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糖水消耗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血清IL-6、TNF-α水平,以及海马BDNF、TrkB、NF-κB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P0.05),糖水消耗量增加(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5),海马BDNF、TrkB表达上升(P0.05),血清TNF-α水平、海马NF-κB表达下降(P0.05)。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治疗后糖水消耗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血清TNF-α水平、海马NF-κB表达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海马BDNF、TrkB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PSD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调节BDNF/TrkB信号通路及抑制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中药复方药效学实验中给药时间与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复方药效学实验中给药的时间与剂量。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方法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及不同给药剂量的加味凹逆散对悬尾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加味四逆散低、中、高刺量给药7天和14天均不能有效缩短悬尾小鼠的不动时间;给药21天时,低、中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悬尾小鼠的不动时间。结论:抗抑郁中药复方大多起效较慢,在复方药效学实验中可以通过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选择较低给药浓度进行药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槟榔十三味丸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槟榔十三味丸的抗抑郁效应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抑郁症小鼠强迫游泳模型,观察槟榔十三味丸7天连续给药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观察槟榔十三味丸7天连续给药对小鼠眼睑下垂和运动不能的影响及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槟榔十三味丸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  相似文献   

12.
朱必苓  李芳 《世界中医药》2010,5(4):246-24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以多虑平、谷维素治疗。疗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4周末和8周末,HAMA评分2组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优于多虑平。  相似文献   

13.
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型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休息、病因治疗(抗病毒、戒酒、驱虫等)并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加服柴胡疏肝散,1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结果: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汤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6.67%、93.3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抗病毒药物对肝郁气滞兼瘀血阻络型丙型肝炎的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柴胡疏肝散。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CV RNA复制、病毒学标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结合抗病毒能够显著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学多项指标,提示该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胃脘痛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胃脘痛,对照组予以口服多潘立酮片、维U颠茄铝胶囊Ⅱ、西咪替丁片等药物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2.9%(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加减对胃脘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 TAM-R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含疏肝益肾方高中低剂量血清、TAM阳性对照血清、空白阴性对照血清,体外培养MCF-7 TAM-R细胞。CCK8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MCF-7 TAM-R细胞株的抑制率,基因芯片检测MCF-7 TAM-R耐药细胞株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CF-7 TAM-R细胞株的增殖,且中药高剂量组在48小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高剂量疏肝益肾方可以下调MCF-7 TAM-R耐药细胞株MAPK通路、VEGF通路等通路的表达。结论:1疏肝益肾方对TAM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 TAM-R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疏肝益肾方逆转MCF-7 TAM-R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涉及多条通路,可能与抑制MAPK通路、VEGF通路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ICU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对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经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分诊断为ICU综合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病房环境、心理疏导,并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改善病房环境及心理疏导基础上加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汤剂煎服,疗程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NEECHAM评分和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对ICU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骨脂醇提物和水煎物抗疲劳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小鼠游泳疲劳模型,以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乳酸(BLA)、血清尿素氮(BUN)及肝糖原为指标比较补骨脂醇提物和水煎物抗疲劳活性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醇提补骨脂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BLA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糖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煎补骨脂组小鼠仅肝糖原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骨脂醇提物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且其作用强度大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蒙药组方塔米尔对正常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和剧烈运动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小鼠随机分阴性对照、那仁满都拉和塔米尔组等3组,进行负重游泳实验、缺氧试验、耐热试验以及不负重游泳10min后检测肝、肾、脑和骨胳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酶活力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蒙药组方塔米尔可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延长小鼠竭力死亡时间、缺氧存活时间和耐热存活时间;显著降低(P〈0.05)剧烈运动小鼠不同组织MDA含量,并能显著(P〈0.05)提高骨骼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极显著(P〈0.01)提高脑、肾、骨骼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