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医科门诊患者中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数比率、各症状分布规律及其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量表和诊断量表对5 01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为43.8%;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高于160分者有210人,筛选阳性占调查人群的9.57%;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的各项因子分的均分均大于无消化系统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占有较大比率;消化系统症状的出现与心理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中医科门诊在治疗消化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对于情绪的疏导及情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腹腔注射利血平引起的抑郁样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以利血平腹腔注射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组(以下简称精简方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上述各组大鼠均以利血平腹腔注射造模,同时分别予以蒸馏水、氟西汀、柴胡疏肝散精简方(柴胡9 g、白芍15 g、枳壳9 g、香附9 g)灌胃给药,连续14天,腹腔注射利血平与灌胃给药同时进行,每天1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以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抑郁状态,以热痛缩足潜伏期(以下简称热痛实验)、机械性撤足阈值(以下简称机械痛实验)测定其疼痛感觉。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 0. 01);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0. 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明显降低(P 0. 01);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明显下降(P 0. 01);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体重增加(P 0. 05);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 0. 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明显提高(P 0. 01);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 0. 01)。精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重增加(P 0. 05);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 0. 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增加(P 0. 05);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提高(P 0. 05);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 0. 01)。与氟西汀组比较,精简方组大鼠在体重、强迫游泳实验、热痛实验、机械痛实验等行为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通过抑制血清中致炎因子、增加抗炎因子的含量,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反应达到解郁止痛的功效,这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ATP1A1基因表达水平及相关因素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40例,其中肝郁气滞证20例,心脾两虚证20例,另设健康对照20名,分析3组外周血ATP1A1的基因表达差异及与中医证型、焦虑程度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抑郁症患者HAMD、HAMA量表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郁气滞组HAMA量表评分高于心脾两虚组(P0.05);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抑郁症患者外周血ATP1A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气郁滞组低于心脾两虚组(P0.05)。结论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ATP1A1基因表达水平及HAMA评分比较存在差异,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天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造模。造模后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9mL/kg氟西汀、5g/kg和10g/kg柴胡疏肝散灌胃。给药开始后第0、4、7、10、14天测量体重,第0、7、14天计算Open—Field行为得分,第15天处死动物,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体重,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得分,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水平活动得分,5-HT和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抗抑郁效果显著,可能与增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入血成分,为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正常饲养未灌药10只雄性SD大鼠的血清作为空白血清,取10只灌胃柴胡疏肝散雄性SD大鼠的血清作为含药血清,另取柴胡疏肝散水煎剂作为对照品,对上述样品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检测,结合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定性分析柴胡疏肝散入血成分。结果含药血清中检测出49种入血原型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川芎、陈皮、白芍、枳壳和甘草。结论柴胡疏肝散的入血成分是各组方药味配伍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索其对大鼠中缝核炎症小体NOD样受体家族3(NLRP3)、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活性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1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大鼠每天给予腹腔注射利血平1 mg/kg,连续注射3 d,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同体积蒸馏水;塞来昔布组于造模前1 h予25 mg/kg塞来昔布灌胃给药。应用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实验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智能热板仪检测各组大鼠热缩足阈值;运用q-PCR技术检测中缝核IDO及TNF-αmRNA水平;运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中缝核NLRP3及ID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糖水偏好指数(94.60±2.07)%,热缩足阈值(9.48±1.20)s]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指数[糖水偏好指数(61.20±14.17)%]明显降低(P<0.001),热缩足阈值[热缩足阈值(4.27±0.74)s]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糖水偏好指数[(92.00±5.0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热缩足阈值[(7.07±1.37)s]明显改善(P<0.005);与模型组[IDO mRNA(2.29±0.46),TNF-α mRNA(1.62±0.3),NLRP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0.25±0.01),IDO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0.41±0.02)]比较,塞来昔布组大鼠中缝核IDO、TNF-α的mRNA水平[1.47±0.42,1.08±0.27]及NLRP3、IDO蛋白表达水平[0.14±0.04,0.29±0.07]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改善利血平导致的疼痛抑郁共病大鼠的行为学及改善大鼠疼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缝核炎症小体NLRP3及炎症因子TNF-α表达,抑制IDO的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儿本为稚阳之体,肺脾相依。临床上发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发病过程中大多伴有脾运不健的症状。本文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两则肺脾同调治疗小儿肺病的病案,阐述肺脾同调的具体治法,提出在小儿肺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9.
将宗修英先生20世纪40、50年代起从医50余年经历中的主要事件进行收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其学术生涯,同时回顾宗先生3位老师宗维新、赵树屏、张菊人的主要学术思想与特点,对宗修英先生中医学术渊源进行相应分析,绘制出宗修英先生的学术经验传承谱系。。宗维新于《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及血液病、妇科病的经验;赵树屏于中医医学史及各流派的梳理;张菊人于温病学的阐发新知等,3位老师均提倡中西医结合,注重培养中医人才。宗修英先生跟师学习多年,在治学、临证与传授后学等方面深受3位老师影响,博采三师之长,学习各家学说,精研医理,审慎求证,抓住时代致病特点,系统总结了痰湿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研究天枢穴主治规律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以“天枢”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18篇,将这些文献进行排除、归纳、总结,从天枢穴主治疾病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天枢穴主治疾病中以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最多(271篇),其次为内分泌代谢疾病(71篇);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又以便秘为主(103篇),其次是腹泻(50篇);在治疗方法上,以电针为主(26篇),其次是常规针刺(13篇)。结论:电针天枢穴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