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5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在入组时和康复干预1个月、3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MA量表、MBI、FC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干预组在治疗1个月末时MBI、FCA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1),但随病程延长至3月时,提高幅度减缓,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后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随病程延长,有退化趋势。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改善其ADL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区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社区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03例和对照组99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包括对高危因素的药物控制、康复治疗、卫生宣教、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巴氏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综合功能评定(FCA)中的认知项,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将所有患者最后一次ADL评分作为因变量,分组情况、病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发病部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饮酒、睡眠质量、FCA认知功能(入组时)、FCA运动功能(入组时)、BI(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组时)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分组情况、发病前是否饮酒、病程(入组时间早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综合功能评分(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与患者日后的ADL恢复存在相关性。结论早期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作用显著;认知障碍对患者的ADL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康复组由同一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社区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2组均于入组后第1天(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4.64±7.82,明显高于治疗前36.26±7.73和对照组治疗后38.73±7.61(t=3.56,14.32,P均0.01);FMA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52.18±8.61,明显高于治疗前25.14±8.37和对照组治疗后32.76±8.47(t=10.54,14.94,P均0.01);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61.14±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31.71±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32.86±11.96(t=12.63,13.32,P均<0.01)。结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认知功能训练用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华清  刘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58-4059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3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识训练。两组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FIM量表评定。结果 干预组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3.39±3.24,明显高于治疗前35.50±3.26和对照组治疗后37.50±2.50(t=6.104 P=0.000 P<0.001)。FIM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76.90±17.76,明显高于治疗前54.42±22.02和对照组治疗后63.0±17.23(t=12.57 P<0.05)。结论 认知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关键词:认知功能训练、认知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3年进入后遗症期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45例)和对照组(139例)。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1、3、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①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康复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有退步趋势。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的ADL能力有明显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无明显改善。③生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生活满意度有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无提高。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训练,连续干预30 d。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 STEF)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 MBI)评价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TEF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纯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同时辅以认知训练。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简化的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 结果2组患者认知功能LOTCA各项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筛查伴抑郁障碍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HAMD、FMA、MBI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患者的肢体运动、生活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正性作用,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单盲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降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降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 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4.64&;#177;7.82,明显高于治疗前36.26&;#177;7.73和对照组治疗后38.73&;#177;7.61(t=3.56,14.32,P均<0.01);FMA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52.18&;#177;8.61,明显高于治疗前25.14&;#177;8.37和对照组治疗后32.76&;#177;8.47(t=10.54,14.94,P均<0.01);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61.14&;#177;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31.71&;#177;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32.86&;#177;11.96(t=12.63,13.32,P均&;lt;0.01)。结论 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FCA、BI评分分别为(46.37±9.16)分、(75.43±10.28)分、(58.62±10.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2±8.15)分、(66.89±9.04)分、(52.65±9.16)分(P<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6±2.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9±3.69)分(P<0.05)。结论对于认知障碍伴偏瘫的脑卒中后患者,加强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其提高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效度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6,他引:20  
目的:研究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在评测残疾患者中的效度。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20例残疾患者进行FCA量表效度分析,其中脑血管意外患者7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例,脑瘤术后患者5例,脊髓损伤患者2例。将FCA运动分、认知分、社会交往分与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生活质量指数(QLI)得分作相关分析。结果:FCA运动分与Barthel指数显著相关(r=0.977,P<0.001),FCA认知分与MMSE评分也显著相关(r=0.926,P<0.001),FCA社会交往分与QLI评分也有较好的相关性(r=0.978,P<0.001)。结论:FCA与Barthel指数、MMSE及QLI有良好的标准效度,是整体残疾功能评测的一项有效的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P300潜伏期头针组平均缩短38ms,对照组平均缩短17ms,头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头针组改善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视频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ACI)后遗症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收治的30例ACI后遗症患者为对照组,在其康复锻炼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6年4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30例ACI后遗症患者为观察组,在其康复锻炼期间给予网络视频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BI、FMA及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网络视频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ACI后遗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影响的半年疗效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陆敏  彭军  尤春景  黄晓琳  黄杰 《中国康复》2004,19(5):276-27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和病程1个月时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差异无显著性,病程3和6月时FMA和BI评定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A评定在病程6月时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ADL能力,而维持性治疗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60 d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患者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脑损害认知障碍与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脑损害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障碍的恢复是否与认知障碍的程度有关 ,以寻求最佳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康复方法。方法 采用中文版NCSE评定量表 ,分别评测正常人 2 5例、脑损害患者 2 5例。比较两组分测验得分情况 ,并将NCSE分测验结果与患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综合功能ADL(Barthel指数 )的入、出院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5例脑损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分测验结果与正常人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ADL恢复与MEM、NAM、CALC、JUD相关 (P <0 .0 5或 0 .0 1) ,功能恢复与COMP、NAM、CONST、MEM、CALC、SIM和总分相关 (P <0 .0 5或 0 .0 1)。结论 NCSE是筛查脑损害认知功能障碍的实用方法 ,其结果与脑损害功能恢复相关 ,可以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治疗期间的第一阶段康复治疗作成本-效果的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区组随机化纳入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规范的一级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一级早期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分别采集2组患者自发病到发病后1个月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以及各费用的详细构成。对每例样本在入选时(V0)和发病后第1个月(V1)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明显较对照组为佳,2组患者总费用之间无明显差别;不管是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还是综合功能评分每改善1分,治疗组所耗费的相关成本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为低,对照组相关费用约是治疗组的3~5倍。结论三级康复中的第一阶段康复治疗,即一级早期康复是经济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