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7例采用超早期手术(6h内)和延迟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超早期手术患者意识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快,3个月后日常生活(ADL)评判优于延迟手术组.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对HICH的临床康复疗效显著,有手术指征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时机,以及康复干预的时机及方法。方法对46例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小骨窗开颅29例,血肿穿刺抽吸引流17例,术后早期均行康复治疗。结果38例患者存活,8周后ADL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有手术指证的HICH患者应尽早行微创手术治疗,并于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以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早期锁孔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 对85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在超早期(发病后6h内)实施锁孔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手术.术毕及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随访6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预后.结果 血肿清除量>80%者64例(75.3%).术后随访6个月,ADL分级包括Ⅰ级13例(15.3%),Ⅱ级37例(43.5%),Ⅲ级25例(29.4%),Ⅳ级5例(5.9%),V级3例(3.5%).术后因并发症死亡2例(2.3%).结论 超早期锁孔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人路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显露好、止血彻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者,可促进患者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卒中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偏瘫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7-30 d)33例和晚期组(发病3-6个月)15例.2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FIM评定在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5.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后7 h内)手术组66例,早期(出血后8~24 h)手术组40例及延迟(出血24 h后)手术组34例,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平均随访2年,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超早期手术组及早期手术组ADL Ⅰ到Ⅲ级比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ADL Ⅳ、Ⅴ级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ADL Ⅳ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相比,ADL Ⅲ、Ⅳ级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相比,ADLⅤ级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观察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HICH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肌力测定、NIHSS评分,对CST损伤程度和各个时期肌力、NIHS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健侧CST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患侧CST则受血肿的侵犯,表现为受压、移位、不同程度的破坏;CST完整患者的肌力、NIHSS评分恢复情况在各个时期均较CST中断的患者好,发病后3个月是恢复最快的阶段。结论: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了解基底核区HICH患者CST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预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语症早期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对照组。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进行1个月的治疗。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hineserehabilitationresearchcenteraphasiaexamination,CRRCAE)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CRRCA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和延迟康复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肯定疗效。(2)早期语言康复较延迟康复,康复效果更明显。(3)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寻找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12 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超早期 (发病 6 h内 ,6 9例 )、早期 (发病 6~ 2 4 h,5 7例 )分成两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 ESS)、Bartherl指数 ( 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 ESS评分 ,伴发病、既往史评分及两组不同部位 (壳核、丘脑、脑叶 )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后 1个月 (排除已死亡者 ) ,超早期组 ESS评分 ( 6 4 .76± 7.12 )分和 BI平均值 ( 6 6 .39± 7.2 3)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分别为 ( 5 9.2 1± 8.6 3)分和 6 1.91± 8.31( P均 <0 .0 1)〕;发病后 3个月时超早期组 BI平均值 ( 79.4 6± 13.2 9)也明显高于早期组 ( 72 .32± 11.86 ) ,P<0 .0 1。超早期组比早期组疗效好 ,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 ,应尽可能在 6 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时间窗对脑出血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出血量在30~50mL以内的大脑基底核区脑出血86例,按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时间分为超早期(6h内)、早期(6~12h)和迟早期(13~24h)3组,采用统一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术后康复治疗4周后Fugl-Meyer(FMA)和Barthel(MBI)指数评分变化。结果:超早期术后康复治疗组FMA评分为(53.2±11.4)分,MBI评分为(56.3±14.6)分,较早期组犤FMA(37.9±10.4)分,MBI(40.5±12.9)分犦和迟早期手术组犤FMA(33.5±9.6)分,MBI(34.4±12.1)分犦明显提高,相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后康复治疗在早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早期和迟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早期与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h,n=50)和早期组(6~24h,n=50)。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术后,比较疗效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GOS评分优良率),NIHS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患者病死率较低(16.0%vs.4.0%),GOS评分优良率升高(68.0%vs.90.0%),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而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vs.8.0%,P0.05)。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16.5±3.6)分)vs.(10.1±2.8)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51.9±4.5)g/L vs.(40.2±3.6)g/L,(30.5±4.2)ng/L vs.(18.2±3.1)ng/L,(10.3±2.0mg/L)vs.(7.5±1.7)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在HICH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不增加术后再出血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医疗护理,对照组康复训练在术后2周后开始,实验组康复训练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即开始,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肢体功能恢复好转率分别为46.0%和69.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天数平均分别为50.1±2.2 d与44.3±1.7 d,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配合心理护理可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 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 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 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训练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肢位保持及床上训练、痉挛期体位转换及恢复期步态及行走平衡训练,训练中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时,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训练组各项指标评分与4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1),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将2009年至2011年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83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近期预后情况,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以及残疾比例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好转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无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结论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以常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孟舒  夏海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593-595,599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即刻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出血量>50 mL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的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即刻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术后72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DL分级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即刻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匡先琼 《全科护理》2021,19(4):433-436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苏醒时间、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排列法将编号为单号的病人56例分为观察组,编号为双号的病人56例分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高血压致脑出血术后昏迷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模式,总结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苏醒时间、神经功能(意识障碍、生理状态、脑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强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模式可缩短病人苏醒时间,显著减轻病人意识障碍,促使病人生理状态趋于正常化,有效地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人获取更优质护理结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桂仙  严林香  李春华  黄明芬 《护理研究》2006,20(34):3147-314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肺叩打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实验组71例,术后24h开始翻身并予肺叩打;对照组58例术后24h开始翻身,72h开始肺叩打。[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肺叩打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earli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o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the better effects can gain, so rehabilitation should not only be carried out in the recovery stage but also be includ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age.We treated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small bone window open cranial hematom clearance from January 1999 to January 2002. Patients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3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按肠内营养实施的早晚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感染(如医院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死亡率均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死亡率与血肿体积、初始GCS评分、脑室出血情况、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实施肠内营养的早晚显著相关。结论:早期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能降低患者获得性肺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探讨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术中注意要点及术后的康复。方法 :2 12例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采用手术、药物与康复训练等治疗。结果 :2 12例患者中手术后死亡 17例 ( 8.0 2 % ) ,康复治疗 195例 ,获随访 182例。治疗前与康复治疗 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科干预及康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