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NSCLC患者各61例,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生物治疗联合常规化疗组患者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了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外周血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2、IFN-γ、抗CD3单抗、IL-1刺激培养8天后获得CIK细胞。CIK联合化疗组、行单纯化疗的同期配对晚期大肠癌组患者各50例,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回输CIK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CIK细胞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和NK细胞比例分别为54.779±14.228%、30.821±11.554%、16.676±6.256%、18.705±9.347%,治疗后分别为65.236±14.901%、37.292±8.880%、25.229±6.711%、22.950±8.9323%,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CIK联合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CIK联合化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率为64%(32/50)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0%(20/50)(P<0.05),CIK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联合化疗可增强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4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细胞通过结肠癌细胞株COLO 320或直肠癌细胞株HCT-116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结直肠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162%,疾病控制率为60.6%;1年生存率为47%,2年生存率为31%,3年生存率为31%;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56+ NK细胞、CD4+CD25+ Treg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 (P=0.015)、治疗次数 (P=0.037) 及治疗前CEA值的正常与否为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 (P=0.024) 和年龄 (P=0.015) 与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产生临床获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CIK 细胞回输对化疗后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化疗联合 CIK 细胞回输后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 CD3+细胞百分率,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NK 细胞百分率.结果 化疗联合 CIK 细胞回输后肿瘤患者CD3'、CD4+、CD4+/CD8+、NK 均显著高于化疗前组,且 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OLFOX 方案化疗后序贯应用 CIK 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可能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s induced killer,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实验采用武警总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DCIK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患者23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均于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体外培养产生D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首先行2周期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回输质量合格的DCIK细胞。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改善程度、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78.3%;单纯化疗组1年生存率80%(P>0.05)。联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52.2%;单纯化疗组3年生存率3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临床受益反应有较大的提高,免疫功能有所改善,3年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多西他赛(docetaxel)+顺铂(cisplatin)]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多西他赛+顺铂)的50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变化,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下降(P<0.05),IL-2、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DCR为78.0%,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6.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0.0%,与单纯化疗组44.0%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单纯化疗组与(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细胞CIK细胞培养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体质量变化、Karnofsky评分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用Karnofsky评分及体质量的改变来评估生存质量的改善.结果 21例胃癌者单纯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例,好转(MR)8例,稳定(SD)3例,尢改变(PD)4例,总有效率(CR+PR)为28.60%.21例胃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9例,好转(MR)6例,稳定(SD)1例,无改变(PD)1例,总有效率(CR+PR)为52.38%.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P<0.05).胃癌单纯化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0%、81.00%、71.40%.胃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20%、85.70%和81.00%.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有所提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单纯化疗后Karnofsky评分甲均提高10分,其中提高5例,稳定8例,下降8例,提高率为23.80%.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10~20分,其中提高10例,稳定5例,下降6例,提高率为47.60%,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与单纯化疗相比,瘤体变化总有效率明显提高,3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亦有所提高,表明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胃癌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这为手术、放疗、单纯化疗已无适应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继续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胰腺癌患者分为CIK细胞联合化疗组(58例,吉西他滨+CIK细胞治疗)和单纯化疗(68例,吉西他滨)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瘤体变化、Karnofsky评分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CIK细胞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Karnofsky评分提高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7、2.543,P=0.010、0.011)。2组主要毒副反应相似,均为骨髓抑制。结论 CIK细胞回输安全,毒副反应轻,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外科的82例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CME手术.单纯化疗组(n=42)采用CapeOX方案,给予6周期化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 =40)除采用CapeOX方案化疗外,同时给予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肿瘤疫苗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细胞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的变化、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19+、CD56+及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百分比)、治疗期间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比较两组2年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CEA数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CEA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2年的CEA数值与治疗后及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CD8+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19+、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等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5).单纯化疗组的2年肿瘤复发率为23.81%,联合治疗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明显降低肿瘤2年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经确诊并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以3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经CIK细胞治疗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CD3+、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无进展生存期为(50.9±10.8)个月,生存期为(62.5±13.8)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6.2±8.3)个月,生存期为(35.6±10.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不同阶段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肿瘤晚期临终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B组(存在远处转移或局部晚期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和C组(根治术后患者),另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检测治疗前后A、B、C 3组患者及D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监测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自体CIK细胞治疗前,A、B、C组患者CD3+、CD3+CD4+T细胞亚群水平低于D组,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次自体CIK细胞治疗后,A组患者CD3+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D3+、CD3+CD56+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3+CD4+、CD3+CD8+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CD3+、CD3+CD4+、CD3+CD56+T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因回输CIK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状态,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且不良反应与肿瘤所处阶段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3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CIK细胞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CD56^+显著上升,CD8^+细胞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及CD16^+CD5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QOL评分改善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01)。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67.4%,对照组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3.0%vs 83.3%,81.4%vs 6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P=0.18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1d和化疗后第10天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及CD3+、CD4+及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定量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4.77±0.76)%比(0.68%±0.36)%,t=21.176,P=0.000]。化疗后CD4+/CD8+较化疗前升高[(1.95±0.72)%比(1.19±0.43)%,t=8.280,P=0.000];化疗后Treg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1.59±0.58)%比(4.77±0.76)%,t=19.041,P=0.000]。化疗有效组Treg细胞较无效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7,P=0.0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调控乳腺癌患者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其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预处理化疗在小鼠Lewis肺癌模型中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的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并探讨介导此增效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以紫杉醇( Paclitaxel,PTX)联合顺铂(Cispl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回输自体CIK细胞后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4例,分别抽取放化疗前后、CIK治疗后外周血作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放化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 CD4^+/CD8^+比值下调,Th1/Th2倒置,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绝对值未恢复到健康者水平。与放化疗前相比,放化疗后及CIK治疗后B细胞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IK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患者近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加顺铂),试验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在化疗的第1—8天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1d及化疗第8d后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顺铂预处理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对小鼠CT - 26结肠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介导顺铂免疫调节效作用的机制.方法 分别建立BALB/c野生鼠或BALB/c nu/nu裸鼠CT - 26结肠癌模型,以顺铂(Cispla...  相似文献   

18.
叶珩  卢绪章  钱科卿 《癌症进展》2013,11(6):547-550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32例老年NHL患者进行以CHOP为基础方案的化疗,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CIK输注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化疗前老年NHL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均较低(P<0.05或P<0.01),CD8+细胞升高(P<0.05),与化疗前比,老年NHL患者化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细胞均降低(P<0.05或P<0.01),CD4 +/CD8+的比值和NK细胞增高(P<0.05),CIK细胞输注后30天,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CD4 +/CD8+比值及NK细胞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均>0.05).结论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改善老年NHL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提高NHL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CIK、DC-CIK细胞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与树突状细胞( DC)共培养后对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NB)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培养前后DC和CIK细胞的表型,MTT法测定不同组CIK细胞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PBMC培养后CD3+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患者( P〈0.05)。此外,与单纯CIK细胞相比,DC-CIK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NB细胞株的活性( P〈0.05)。结论:DC-CI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作用高于单纯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PBMC经诱导培养获得的CIK细胞有显著差别,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