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确定益肾续骨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糊精的配比为8:2,用80%乙醇为润湿剂,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4%.结论:本实验为益肾续骨颗粒确定了制粒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更安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琳  邢茂  夏午  张恩娟 《中国药业》2010,19(11):34-35
目的探讨更安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筛选各处方加入辅料的种类、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粉与糊精按1∶1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在60℃下干燥,成品的流动性和抗吸湿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8%。结论筛选出的工艺简便可行,不失为更安颗粒较好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3.
杨超  刘树民  张翀 《北方药学》2012,9(7):23+6-23,6
目的:通过试验探讨穿山龙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对不同辅料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进行考察;以颗粒的合格率作为指标,筛选最佳制粒工艺条件,并考察颗粒的休止角、堆密度及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浸膏粉与辅料按2∶3的比例混匀,加入70%乙醇制粒,所得颗粒的休止角为37.3°,堆密度为0.442g/mL,临界相对湿度为61%。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中兽药芪蓝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粒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辅料可溶性淀粉与糊精比例为8:1混合,浸膏粉与辅料比例为1:1.6混合,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9%。结论:优化的芪蓝颗粒制粒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王婴  江海燕 《中南药学》2015,(4):373-375
目的研究脑清通胶囊的成型工艺及稳定性。方法通过考察辅料的不同比例对浸膏粉流动性和吸湿性的影响,筛选最佳制粒成型工艺条件,测定了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并进行了6个月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微粉硅胶用量为制剂处方量的10%时,制得颗粒流动性和吸湿性最佳,临界相对湿度为56.7%。稳定性实验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丹酚酸B含量下降值<10%。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以该工艺制得的胶囊质量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考察灵芝多糖不同制粒工艺对其吸湿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在灵芝多糖喷雾干燥工艺及处方初筛的基础上,应用极端顶点设计试验筛选干法制粒主辅料的最优处方及配比,采用正交设计对干法制粒工艺参数优化,并研究其对灵芝多糖吸湿性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得到的颗粒压缩度为32.36%,休止角为33.8°,24 h吸湿率为11.46%,未能很好地解决其流动性和吸湿性,经过干法制粒得到的灵芝多糖固体化颗粒能够改善其吸湿性及流动性。通过混料设计筛选最优处方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与灵芝多糖1∶1,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15 Hz,滚轮速度20 Hz,滚轮压力0.5 MPa,整粒速度15 Hz时,该工艺下收率相对高。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固体化颗粒24 h吸湿率为7.10%,24 h临界相对湿度为77.35%,休止角为30.1°,流动性良好。结论:经过干法制粒得到的灵芝多糖固体化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其吸湿性及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李旸  杜蓉  陈鹰  许明旺 《中国药师》2012,15(6):813-815
目的:确定复方山茱萸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对不同辅料对流动性,吸湿性,成型性的考察筛选制备颗粒的辅料,优选最佳制粒成型工艺,并测定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粉∶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1:0.12:0.03,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2%以下.结论:本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能为其实际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痛风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在确定辅料配比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颗粒的外观、成型性、水分含量、流动性、溶化性和吸湿性作为综合指标,考察浸膏粉与辅料配比,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和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辅料(糊精甘露醇乳糖=0.1:1:0.5)比为1:2,乙醇体积分数为80%,乙醇用量为11%。结论:该复方颗粒的成型率高,抗吸湿性强;优选的成型工艺简单、方便、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养血当归片防潮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浸膏粉吸湿过程的数学模型,考察养血当归片防潮成型工艺,改善其吸湿性。方法选取养血当归片为实验对象,以吸湿特性参数和成型工艺参数为指标,筛选防潮辅料及成型工艺。结果最佳防潮成型工艺:以9%乳糖,3%的微粉硅胶为填充剂,75%乙醇为润湿剂,0.5%的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湿法制粒压片,所制颗粒的CRH为69%。结论该工艺防潮成型效果较好,可有效的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10.
护肝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护肝颗粒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制粒难易、每日服用量、粒度、溶化性为指标,综合评价护肝颗粒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搭配为浸膏粉、可溶性淀粉(1∶1.5),浸膏粉水分含量应当小于3%,用60%乙醇润湿。制粒过程顺利,粒度均匀。结论:本成型工艺可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宫瘀净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优选除杂工艺,确定胶囊軎与和装置,提供封装车间的相对湿度数据。/方法:比较研究不同除杂工艺浸膏的物理性质。测定药粉的堆密度和临界相对湿度。结果:高速心法处理后的浸膏易干燥,其药粉流动性较好,吸湿度较低,结论:选择高速离心法作为本品的除杂方法,确定选用0号空心胶囊,装量规格0.45g,封装车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4%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桑元止渴胶囊剂成型工艺条件.方法 以体止角、吸湿性、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其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其最佳成型工艺,确定胶囊型号及装药量.结果 微晶纤维素为辅料抗湿性能较好,桑元止渴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按8∶2的比例混匀,加入0.5倍95%乙醇制软材;制得颗粒流动性较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8%,堆密度为0.726 g·mL-1,选用0号胶囊,每粒装0.5g.结论 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大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新型直压辅料的粉体学性质,为粉末直接压片技术中辅料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型直压辅料的粒径分布、吸湿性、润湿性、流动性、可压性和润滑敏感度等为考察指标,初步评价7种新型直压辅料(直压型微晶纤维素AvicelPH101、AvicelPH102,喷雾干燥乳糖FastFlo316、Flowlac100,预混辅料LubriToseSD、Cellactose80,预胶化淀粉)的粉体学性质、稀释潜力及在粉末直接压片中的应用情况。结果:Cellactose80的粒径分布、流动性较好,抗张强度最大;Flowlac100的流动性最大;FastFlo316的流动性大,吸湿性小,润滑敏感度低,但出片力大;AvicelPH101、AvicelPH102可压性好,流动性不及喷雾干燥乳糖,且润滑敏感度高,不宜单独作为直接压片的辅料;LubriToseSD具有极好的流动性、可压性以及较好的自润滑能力;预胶化淀粉可压性较差,但流动性好,适合于黏性大、崩解时间长的物料的压片。结论:新型直压辅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扩大了粉末直接压片辅料筛选范围,增加了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喷雾与减压干燥的秦香止泻干膏粉吸湿性及流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喷雾干燥法与减压干燥法对秦香止泻干浸膏粉吸湿性及流动性的影响,为确定秦香止泻浓缩液(或稠浸膏)合理的干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秦香止泻干浸膏粉的吸湿速度,吸湿量达2%时的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RH),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提取吸湿速度参数并比较大小;通过测定秦香止泻干浸膏粉的休止角比较流动性优劣。结果两种干燥方法制成的干浸膏粉吸湿动力学模型皆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减压干燥比啧雾干燥吸湿速度快,吸湿量随RH变化的函数关系,喷雾干燥粉符合逻辑斯蒂模型;减压干燥粉符合修正指数函数曲线,吸湿量达2%时的RH,喷雾干燥粉为90.12%;减压干燥85.81%,减压干燥法比喷雾干燥法制成的干浸膏粉休止角大,流动性差。结论喷雾干燥制成的干浸膏粉不易吸湿,稳定性好,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15.
乳痛宁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茂慧  赵军  李献林  王建华 《中国药房》2010,(31):2914-2915
目的:研究乳痛宁颗粒的最佳制粒处方组成。方法:以颗粒吸湿百分率、成型率和溶化率为指标,筛选颗粒最佳辅料与配比。结果:处方最佳组成为1份浸膏粉加1.5份蔗糖。所制颗粒吸湿性小、成型率高、溶解性好、成本低,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5%。结论:本研究可为乳痛宁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软肝灵胶囊制粒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流动性和吸湿性为考察指标,对制粒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雾化压力0.3 MPa、进风温度80℃、干燥时间40 min、淀粉量为0.3倍。结论:该方法制出的颗粒流动性好,不易吸湿,易于溶出,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二冬汤颗粒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设计L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总多糖为评价指标,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选二冬汤最佳提取工艺;以成型性、溶化性、休止角、吸湿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二冬汤颗粒成型工艺;以相对均齐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丝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颗粒质量一致性;结果:二冬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不浸泡,提取3次,每次30 min。3批重复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均数为54.24,RSD为1.09%;二冬汤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为,干膏粉与辅料比为1:0.6,润湿剂体积分数87%,润湿剂用量16%,在80°C下干燥30 min。5批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法稳定可行,可为二冬汤工业化生产以及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配方辅料对消炎胶囊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在40℃,相对温度为75%的条件下以淀粉和糊精,淀粉和PVP及以β-CD为辅料的三种不同配方的辅料与引湿性中药浸膏按不同比例制成颗粒后,以吸湿百分率,辅料用量为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的配方,经实验:确定消炎胶囊的最佳辅料为淀粉和PVP,而浸膏粉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2:1(其中淀粉与PVP之比为1:1),可将吸湿率降低27.3%。  相似文献   

19.
王阿强  吴海燕  凌飒  兰芳 《中国药师》2006,9(3):251-252
目的: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多司马酯分散片。方法:以粉末流动性、片荆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多司马酯分散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所选处方粉末流动性较好,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得的多司马酯分散片溶出快于湿法制粒工艺制得的多司马酯分散片。结论: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得的分散片不仅溶出较湿法制粒更快,而且省去了湿法制粒工艺过程的烦琐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