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格列本脲([^3H]G1ibenclamide,[^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影响。方法:以吡那地尔作阳性对照,制备大鼠心室膜标本,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Gli结合特性的调节作用。结果:[^3H]Gli与心室膜标本呈特异性、可逆性结合,非标格列本脲可剂量依赖性的取代[^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半数抑制量值为(195&;#177;62)nmol/L。在相同条件下,埃他卡林(1nmol/L—1mmol/L)和吡那地尔(10μmol/L—1mmol/L)不取代心室膜[^3H]Gli的特异性结合。动力学试验表明:[^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和解离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埃他卡林和吡那地尔(0.1mm01/L)虽不影响[^3H]Gli与心室膜结合的结合动力学过程,但可加速其解离动力学过程。结论:埃他卡林与吡那地尔相似,其药理学结合位点不同于Gli结合位点,但对心室膜[^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具有负性变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彗星试验(Cometassay)方法,并运用其分析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及外周血淋巴细胞(Lymphocytes)DNA损伤水平与修复能力。方法将2BS或淋巴细胞悬液与1%低熔点琼脂糖(LMA)等体积混合,铺于0.5%正常熔点琼脂糖(NMA)胶面上,细胞经充分裂解、电泳、PI染色后,用Leica图象分析系统每样本分析100个细胞彗距和彗尾面积。结果多数年轻与老龄2BS细胞、年轻与老龄人群淋巴细胞均无明显彗尾。28PD2BS经H2O2损伤后彗尾明显,且彗距与彗尾面积随H2O2浓度升高而增大。批间(n=6)重复性实验显示,H2O2处理后细胞彗距s=1.7—3.5(μm)、CV=1.6%-2.8%,彗尾面积百分率s=1.5%-2.3%、CV=1.8%-2.5%。结论年轻与老龄细胞DNA单链断裂水平均较低。H2O2可明显损伤DNA,其损伤水平随H2O2浓度升高而加大,彗星试验是评价DNA损伤水平与修复能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SYBR greenⅠRQ-PCR定量检测DNA方法的改良与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改良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消除引物二聚体(PDs)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建立准确的定量检测DNA含量的方法。方法以β-actin为目的基因,通过对扩增产物和PDs熔解曲线的分析找出各自的解链温度(Tm),选择在高于PDsTin但低于目的片段Tm的温度时检测荧光信号,建立改良SYBR green IRQ—PCR方法。结果该法可消除PDs对SYBR green IRQ—PCR的影响。用此法构建所得标准曲线斜率为-3.178866,相关系数为-0.980535,PCR反应动力学范围达5个log值(10^2-10^6);精确性检测中,DNA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检测中,3种不同浓度标本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1%、3%、2%和2%、4%、4%。结论改良SYBR green IRQ—PCR可有效消除PDs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对目的基因DNA拷贝数进行PCR反应线性范围广、敏感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好的定量检测。是一种简便实用的DNA定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唐勇  黄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64-67,F0003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过氧化氢(H2O2)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PC12细胞培养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2.5,5,10,2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与细胞培养24h,然后加入0.1,0.2,0.3,0.5mmol/L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溶液,37℃作用30min。模型组细胞只加入H2O2;正常对照组只加入等量的培养基。②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按试剂盒说明书用慧星法测定细胞内DNA损伤。结果:①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对PC1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到PC12细胞被H2O2损伤后,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表现为胞体肿胀、突起断裂、细胞膜溶解等。经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处理后细胞,状态明显改善,细胞数目较多,而且细胞形态较完整。②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PC12细胞经0.1,0.2,0.3,0.5mmol/L不同浓度H2O2处理30min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其生存率,分别降低了4%,13%,40%,57%,(P〈0.05或P〈0.01)。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25~20mnoL/L)均能提高细胞的生存率,并呈浓度依赖关系.浓度为5,10,20μmol/L时,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或P〈0.01),特别是10μmol/L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的作用较强。②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对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DNA损伤的影响:用0.3mmol/LH2O2处理细胞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量的DNA被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与10.0μmol/L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作用后发现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率低于模型组(P均〈0.01)。DNA损伤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均能有效地减轻H2O2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推测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其对DNA的损伤等方面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枸杞子的抗衰老功效及增强DNA修复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枸杞子对遗传物质DNA受损后修复的作用,探讨枸杞子在抗衰老中的药理作用。方法:2000—03北京医科大学遗传系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枸杞培养液培养受γ射线照射的人淋巴细胞所得微核率的差异,同时在非程序DNA合成法(UDS)基础上,检测受紫外线损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3H—TdR掺入细胞的量。结果: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结果:显示γ射线具有很强的诱发微核产生的作用(P&;lt;0.001);同一放射剂量下,培养液中加枸杞提取液组与不加枸杞提取液组相比,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极显著降低(P&;lt;0.001),1g/L枸杞浓度组比0.5g/L浓度组这种抑制微核的作用更为显著(P&;lt;0.001)。口服枸杞子后能提高正常人DNA修复能力。结论:枸杞对辐射所致DNA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为延缓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应用DNA微阵列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表达谱的可行性,将2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RNA各取等量混合后进行逆转录Cy5标记,与Cy3标记的正常对照cDNA混合.与H141微阵列杂交、扫描、软件分析。结果H141s芯片中共点样13484个基因克隆,其中1064个靶克隆是由针对同一基因内不同序列的cDNA片段重复点样至少2次。重复点样检测结果表明:在2张芯片内各自完全一致的分别为625个(58.7%)和630个(59.2%),而存在完全相反结果的cDNA片段分别有21个(2.0%)和11个(1.0%)。1064个靶克隆中重复点样数据完整且分别在2张芯片内结果一致的共有411个,其中在2张芯片间结果也完全一致的共有400个(97.3%)。2张芯片中MDS与正常对照比较存在差异表达的靶基因分别为1549和1311个,而2张芯片间表达差异一致的靶基因为409个,其中101个基因参与造血调控,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面黏附分子等。结论:DNA微阵列可用于对MDS患者混合标本的表达谱分析,为深入研究MDS的发病分子机理提供线索,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降低微阵列操作过程引起的表达偏差。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紫外线(Ultraviolet,UV)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UV照射佛泊脂和脂多糖(PMA/LPS)刺激的HaCaT细胞,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α,IL-2,IL-6和IL-8的含量。结果:正常HaCaT细胞有IL-1α,IL-2,IL-6和IL-8的自发性分泌。PMA和LPS刺激HaCaT细胞,其IL-1α分泌量下降(P&;lt;0.05),IL-6和IL-8分泌量明显增加(P&;lt;0.01)。正常HaCaT细胞经UV照射,IL—1α,IL-2,IL-6的分泌无明显变化(P&;gt;0.05),IL-8分泌量升高(P&;lt;0.05)。PMA和LPS刺激的HaCaT细胞经UV照射,其IL-1α,IL-6和IL-8的分泌量明显增加(P&;lt;0.01)。结论:UV对不同状态下HaCaT细胞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相缓冲系统,在成层胶T=5%,C=2.6%,分离胶T=8%,C=5%的条件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NA片段进行分离。其中,成层胶内主要缓冲成分为2—二羟乙基亚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H2SO4及N、N—2(羟乙基)甘氨酸(Bicine);而分离胶以Tris、H2SO4及2—二羟乙基亚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为主,构成多相缓冲系统。DNA片段在成层胶中被有效地压缩,在分离胶内又可完全解压缩,使其按片段大小分离;从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缺氧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作用。方法: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同位素放射测定。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摄取量。结果:单纯缺氧可使HSF G0/G1期数目增多,^3H-TdR摄取量降低;缺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能促使HSF从G0/G1期进入S期,^3H—TdR含量增高。结论:瘢痕形成过程中缺氧的内皮细胞能分泌某些活性物质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hrHPV DNA)辅助检测对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女性疾病的风险评估。方法对1187例ASC—H妇女进行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调查及分析。结果在277.400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判读为ASC—H的1187例中,589例(49.6%)hrHP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对其中505例的组织病理学随访.32.7%hrHPV DNA阳性者系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3),hrHPV DNA阴性妇女仅有112%呈CIN2/3改变。hrHPV DNA检测结果提示CIN 2/3改变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32.7%、98.8%、96.6%和58.6%。该PPV约是单纯细胞学结果ASC—H预测CIN改变的2倍。宫颈/移行区(EC/TZS)样本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hrHPV DNA或CIN2/3级的检出率。结论对细胞学判为ASC—H的妇女行hrHPV DNA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hrHPV DNA阴性患者可单纯行常规细胞学随访和hrHPV DNA检测.而不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尤其是对40岁以上妇女。  相似文献   

11.
陈晓晴  张阳  陈新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80-3581
目的:评价金标法快速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金标法定量检测CRP进行了评价,内容包括重复性、线性、可比性、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结果:批内重复测定高、中、低值,CV≤5.5%,日间重复测定质控血清结果(23.55±0.83)mg/L,CV3.5%;线性回归方程P=0.995X+0.172,r=0.999:甘油三酯和)胆红素对试验结果无干扰;与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的相关性分析,r值为0.995;全血与血清结果比值0.85~1.15:全血标本在缓冲液中保存60min内结果均无多大变化。结论:金标法快速定量检测CRP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线性和方法学的相关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应用于临床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NA片段差异性分级分离法对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富集的效果。方法取孕中期孕妇静脉血5 ml,分别提取血浆中游离DNA和白细胞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回收〈400、400—1 000、1 000—3 000 bp部分凝胶中的DNA,扩增1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遗传标志位点,同时扩增和检测孕妇白细胞基因组DNA和胎儿羊水细胞基因组DNA作对照,然后,用ABI 310基因分析仪检测。结果共检测3例孕妇外周血标本48个STR位点,其中有意义位点(即胎儿父源性等位基因可与孕妇等位基因区分的STR位点)31个。从血浆总DNA、〈400、400—1 000和1 000—3 000 bp DNA组中成功检测到胎儿等位基因的位点数占有意义位点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45%、29.03%、38.71%和9.68%,各组检出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3.432,P=0.004),而〈400和400—1 000 bp DNA组成功率较高。结论孕妇血浆DNA中短片段组分(〈1 000bp)胎儿DNA含量相对较高,有望应用于无创性胎儿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酶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EtA)定量检测血清TG—Ab和TM—Ab.并对检测条件、干扰因素、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试验探讨。结果 EIA定量测定血清TG—Ab和TM—Ab分别在880IU/ml和665IU/ml以下线性良好.TG—Ab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3.2%和7.1%,TM—Ab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3.9%和7.6%。测得平均回收率为TG—Ab:92.4%、TM—Ab:101.2%.血清标本4℃存放一周内.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胆红素、血红蛋白在0.5g/L对测定无干扰.Hb浓度〉0.5g/L对TM-Ab产生正干扰.结论 EIA定量检测能较准确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符台临床常规使用要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临床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患者发病0~3h,3~6h和6h后血清H—FABP,并与常规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0~3h和3~6h时段诊断AMI的敏感性H—FABP(66.7%、92.3%)明显高于cTnI(33.3%、6125%)CK—MB(0%、61.5%);特异性方面与CK—MB相当但明显优于cTnI。结论:H—FABP在AMI发生3h内较cTnI和cKMB更具有早期诊断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类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启动子区域有一双核苷酸(GT)n重复序列,有高度多态性,又称为微卫星多态性,体外实验表明通过测定GT重复次数可间接了解人体内HO—1的表达水平。目的:探讨HO—1基因启动子双核苷酸GTn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设计:以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心内科病房。对象:研究对象为1996-04/2002-0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病房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18例。纳入标准:支架术后3个月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lt;50%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间&;lt;3个月的冠心病患者。入选患者年龄(62&;#177;10)岁,男92例,女2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美国心肺血液协会的标准定义,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分别为68例和50例。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DNA,经PCR扩增HO—1微卫星序列后采用Spreadex凝胶电泳来进行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HO-1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基因型频率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携带GT重复&;lt;2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47.5%,携带两条GT重复均≥2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68.4%(P&;lt;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后.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OR=0.418,95%可信区间0.197~0.887,P&;lt;0.05)。结论:HO-1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与再狭窄相关,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二级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梅丹  徐斌  罗军  孙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194-4195
目的:研究急性重复低压缺氧对大鼠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D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llione pem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改善和保护高原人群和飞行人员在低氧环境中的脑功能或缺血脑功能的康复提供资料。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地面组、5.0km组和7.0km组3组。将动物置于小动物低压舱内,模拟上升至5.0或7.0km高度,暴露1h。实验暴露1次/d,连续10d。最后一次缺氧刺激后,断头取脑,制备脑组织匀浆,并分离线粒体。采用试剂盒检测脑匀浆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检测脑细胞胞质和线粒体GSH—PX活性。结果:急性重复缺氧后大鼠脑SOD[(18.63&;#177;1.44),(21.53&;#177;1.90),(18.40&;#177;1.94)NU/mg]和铜锌SOD[(6.83&;#177;1.43),(10.04&;#177;1.90),(8.32&;#177;0.75)NU/mg]活性,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F值分别为8.623和17.000。5.0km急性重复缺氧组大鼠脑总SOD和铜锌SOD活性非常显著高于地面组(P&;lt;0.01)。急性重复缺氧后大鼠脑匀浆和线粒体GSH-PX活性,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F值分别为13.935和7.611。7.0km急性重复缺氧组大鼠脑匀浆和线粒体GSH-PX活性非常显著高于地面组(P&;lt;0.01)。大鼠脑丙二醛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重复缺氧可提高大鼠脑抗氧化活性,而对脑脂质过氧化物质的产生无显著影响。提示合理的有规律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有助于机体在短期内产牛和建立低氧适应机制,可能对低氧性脑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恒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SM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HUVEC)增殖的影响,以探讨SMF能否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l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防治。方法 用含100g/L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在给予SMF和无SMF条件下培养,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SMF对HUMEC的DNA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cpm值为1194.669&;#177;287.250,恒磁场组cpm值为1356.578&;#177;363.845,差异显著(P<0.05)。恒磁场组S期细胞高于对照组,G:期细胞较对照组降低,增殖指数P1值(S+G2M)%增高,差异显著(P&;lt;0.05)。结论 SMF对HUME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MF对PTCA支架植入术后的冠脉RS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强力生对大鼠后肢H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意,在SD大鼠后肢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H/M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全光谱紫外线照射治疗皮下瘀血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制。方法:皮下瘀血的吸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UV红斑反应。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减弱UV的红班反应,UV照射后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延长(P<0.01)。较长时间红外线瘀血区照射,也可促进瘀血的吸收。结论:UV红班促进外伤性皮下瘀血的吸收作用与其局部红班反应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速率法测定血浆(尿液)游离血红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红蛋白(Hb)中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本文用ELISA试验广泛采用的显色剂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建立了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游离Hb的速率法,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1.1仪器意大利BT-224半自动生化仪。1.2试剂①TMB溶液:TMB用二甲亚飒溶解并配成10mg/ml,以0.1mol/LpH5.4醋酸钠一枸橼酸缓冲液稀释成1mmol/L,4℃避光保存备用。②0.3%H2O2:溶液:3%H2O2lml加于9ml蒸馏水中,4℃稳定6小时。③Hb标准液:Hb质控物用盐水稀释至100mg/L。1.3方法TMB液和0.3%H2O2。液各0.5ml混匀,再加肝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