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应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患者有25例,占比8.33%;具体:8例术后尿潴留,占比2.67%;7例阴囊血肿以及水肿,占比2.33%;腹股沟区异物感3例,占比1.00%;腹股沟慢性疼痛3例,占比1.00%;切口感染2例,占比0.67%;术后复发1例,占比0.33%;术后患侧睾丸肿胀1例,占比0.33%。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创伤小、且术后可较快恢复的手术方式,但是如果存在处理不当现象,便极易发生并发症,对术后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质量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头颅MR平扫(DWI高信号)至高分辨MR检查时间间隔进行分组,时间<4周设为早期组(n=26),时间为4~12周设为中期组(n=20),时间>12周设为晚期组(n=14)。观察比较3组检查结果。结果早期组患者斑块明显强化占比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轻度强化占比与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组轻度强化占比高于晚期组(P<0.05);晚期组无强化占比高于早期组、中期组(P<0.05)。3组斑块强化率随时间间隔的增加程度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 T MR高分辨增强扫描可有效辨别斑块的强化程度与位置。  相似文献   

3.
冷观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28-129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03月实施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2年。结果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术中出血少。一侧平均手术时间12min,两侧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8例(10%),术后复发1例(1.25%)。住院3-4d,目前尚无并发症病例。结论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疝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且创伤小,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不易复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以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隐匿性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普外科对腹腔镜手术进行术中腹股沟区探查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病史,121例术前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疝,18例腹股沟疝另一侧未发现腹股沟疝.对腹腔镜下突出的疝囊内陷最深处大于或等于10 mm,疝环口横径大于或等于8 mm者视为阳性,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部分符合指征的病例进行同期手术治疗.结果 139例患者中共发现隐匿性腹股沟疝41例,其中双侧腹股沟区12例,右侧腹股沟区18例,左侧腹股沟区11例;股疝2例,斜疝27例,直疝10例,复合疝2例;11例同时完成修补手术.隐匿性腹股沟疝发生率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发病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为疝的发现为隐匿性腹股沟疝概率较非疝高(P<0.01).结论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观察腹股沟区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隐匿性腹股沟疝,为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显性疝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并可以对部分有指征病例直接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3例(151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3~16 min、平均4.6 min,术后1~2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月至2年、平均1.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具有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吴光杨  汪宏  朱丽丹  方胜 《安徽医学》2020,41(4):383-386
目的 探讨应用双腹腔镜技术的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双腹腔镜TEP)在腹股沟疝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应用双腹腔镜TEP术)和对照组40例(应用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即TEP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对侧隐匿性疝检出情况、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探查情况),术后局部血清肿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9.76±11.6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23±1.05)d,与对照组[(57.45±11.03)min、(4.22±1.27)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探查出对侧隐匿性疝7例,探查到嵌顿疝内容物12例,优于对照组(0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血清肿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TEP术,双腹腔镜TEP术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提高对侧隐匿性疝检出率,并能探查到嵌顿疝内容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对腹膜透析(CAPD)并发隐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CAPD并发隐匿性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持续观察,直至出院。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及CAPD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对CAPD并发隐匿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的手术策略.方法 对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采用分组选择治疗方式,其中对早期隐匿性疝(39例)采用观察随访为主的治疗方式,而对真性隐匿性疝(62例)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分析临床资料及采用分组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结果 将隐匿性疝采用分组手术策略治疗后,仅有2例隐匿性疝(2%,2/101)发展为有症状的疝,在早期隐匿性疝组为其自然病程,而在真性隐匿性疝组中有1例出现补片排斥现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对隐匿性疝采取分组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及量化组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的手术策略。方法对成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时采用分组选择治疗方式,其中对早期隐匿性疝(39例)采用以观察随访为主的处理方式,而对真性隐匿性疝(62例)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将隐匿性疝采用分组手术策略治疗后,仅有2例隐匿性疝(2%,2/101)发展为有症状的疝,在早期隐匿性疝组为其自然病程,而在真性隐匿性疝组中有1例出现因发生补片排斥现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隐匿性疝采取分组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及量化组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例胆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胆瘘的原因,并且根据患者的胆瘘情况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治愈时间.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胆瘘发生的原因包括四方面,其中患者自身原因1例,占比10.00%;胆管损伤2例,占比20.00%;T管原因2例,占比20.00%,胆管解剖变异原因5例,占比50.00%.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第4周治愈占比最高,为66.7%,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第2周治愈占比最高,为71.43%.结论 造成患者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的胆管解剖结构变异;在治疗中,采用手术治疗治愈周期较长,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1.
许雪飞  薛绪潮  丁丹  许钱江 《河北医学》2014,(12):2025-2027
目的:比较不同直径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疝环直径大小将80例患者分为A组(疝环直径≥10cm)38例与B组(疝环直径<10cm)42例,均给予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 P<0.05),A组术后切口疼痛2例,B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4.7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X2=1.027,P=0.18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直径腹股沟疝与小直径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同样安全有效,且术中损伤较小,更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人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B组(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各4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年龄60~85岁ASAⅠ~Ⅱ级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9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E组为硬膜外组,C1组为0.4%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组,C2组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组。观察记录麻醉前、后循环指标,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用量,术者对肌松的满意度。结果:C2组和E组在麻药起效后血压下降明显,与麻醉前和C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1、C2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1),肌松满意度高于E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手术,药物用量小,肌松满意,牵拉反应轻,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舒适,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杂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腹膜外平片法行复杂腹股沟疝(复发性疝或巨大疝或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内环口大于2.5cm的腹股沟疝40例,复发疝20例,双侧腹股沟疝16例,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行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杂腹股沟疝应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莫军  沈联捷 《中外医疗》2012,31(36):22-2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差异性,并将其治疗体会作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PP组106例,TEP组10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PP组患者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TE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术式,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病例随机分为A、B组,A组48例为腹腔镜组,B组39例为单切口手术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肿胀时间、切口感染、血肿、切口疝、缺血性睾丸炎,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病人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斜疝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耻骨上单切口,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刘冬  郭迅  裴明祥  邱福轩  田银海  裴广德 《河北医学》2010,16(11):1289-1292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不钉合补片植入术与改良Kugel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腹股沟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不钉合补片植入术(TEP组,45例)或改良Kugel补片植入术(Kugel组,64例),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情况、复发率等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TEP组手术时间长于Kugel组(P〈0.05),切口情况好于Kugel组(P〈0.05),术中出血量、尿潴留、术后疼痛、住院天数均少于Kugel组(P〈0.05)。但两组随访1年的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全腹膜外不钉合补片植入术较改良Kugel补片植入术更具微创手术的特点;改良Kugel手术应用范围更广,临床上两种术式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峰涛 《医学综述》2011,17(20):3187-3188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其中单侧斜疝38例,单侧直疝17例,双侧斜疝4例。结果 59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切口感染,均为甲级愈合,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随访1~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老年患者共施行了123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83次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次行Lichtenstein手术,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min,73min。术后并发症仅1例小的皮下血肿,无切H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股沟疝患者均于术后3~9d痊愈出院。75%(79/105)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0个月,无术后复发,仅1例有腹股沟区疼痛。结论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是安全的,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患者可同期进行手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