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痔散坐浴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从术后第1天开始,观察组给予中药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1粒塞肛治疗,每天2次,连续治疗3d后记录两组疼痛评分及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并观察消痔栓对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制备消痔栓,选择内痔、混合痔、血栓外痔嵌顿水肿在2天以内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50例和40例,治疗组用消痔栓塞入肛门2cm处,每日1次,对照组局部温水坐浴,每日1次,两组患者共治疗5天,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67.5%,两组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χ2=8.940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消痔栓对痔疮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科收治的6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采用直肠黏膜消痔灵注射。比较2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肛门疼痛、直肠脱出、肛门坠胀感和局部潮湿瘙痒感等临床症状改善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菱形点状结扎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经直肠菱形点状结扎配合消痔灵注射与荷包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症状改善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点状结扎配合消痔灵注射比荷包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疼痛轻、出血少、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术预防肛门直肠疾病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操作后,注射组用消痔灵(1∶ 1)注射液注射切口顶部齿线上黏膜下部位,对照组不予注射.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注射组34例,术后出血量<5 mL者18例,5~10 mL者14例,>10 mL者2例.对照组34例,术后出血量<5 mL者6例,5~10 mL者5例,>10 mL者23例.两组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切口顶部齿线上黏膜下部注射消痔灵预防肛门直肠疾病术后出血明显有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4):498-499
目的:评价口服中药联合pph两次吻合、消痔灵注射配合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以口服中药联合PPH两次吻合、消痔灵注射配合治疗直肠脱垂30例。结果:治疗后,患者便血、肛门或下腹痛、肛缘水肿、肛门或会阴坠胀、肛门失禁、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排便困难、便后不尽、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堆积堵塞、肛门检查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尿潴留4例、术后出血1例,患者随访3个月~16个月,未见复发例。结论:三种方法联合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直肠脱垂症状,预防术后早期便秘,利于排便,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肠粘膜四点结扎、消痔灵点状注射加肛门成形术配合口服中药黄芪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直肠粘膜四点结扎、消痔灵点状注射加肛门成形术为主,并配合口服中药黄芪2周;对照组60例仅采用直肠粘膜四点结扎、消痔灵点状注射加肛门成形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粘膜四点结扎、消痔灵点状注射加肛门成形术配合口服中药黄芪能提高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辅以中药薰洗疗法辨证治疗脱肛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脱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术辅以中药薰洗,对照组采用单纯消痔灵注射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在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直肠排空不尽感、肛门镜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体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肛门坠胀感、直肠排空不尽感、肛门镜检和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排便频率、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痔灵注射术辅以中药薰洗疗法辨证治疗脱肛病作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消痔栓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消痔栓治疗内痔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内痔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消痔栓治疗,对照组使用太宁栓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症举缓解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消痔栓治疗内痔出血疗效确切,价格便宜,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痔上粘膜套扎(RPH)结合痔动脉区消痔灵注射术和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RPH结合痔动脉区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对照组采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治疗后观察其治愈率,术后疼痛,尿潴留,肛门狭窄等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结合痔动脉区消痔灵注射术临床效果确切,痛苦轻,并发症少,可取代PPH手术。  相似文献   

11.
张永安  巫益珍  翟敏  张旗  徐慧磊  周峰 《新中医》2015,47(1):105-106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固定术结合硬化剂注射改善直肠内脱垂的脱出、疼痛、排便困难、梗阻感、排便不净感等临床疗效,并评估治疗前后肛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固定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消痔灵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临床症状评分、肛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第3、7天、第4周治疗组脱出、排便困难、梗阻感、排便不净感、疼痛等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除术后第7天外,术后第3天、第4周治疗组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肛门控便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生化指标异常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固定术结合硬化剂注射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肛门功能,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收集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的儿童直肠脱垂患者16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3 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注射后治愈,随访期内无复发,亦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儿童直肠脱垂操作简便,对组织损伤小,不破坏肛门解剖生理功能,且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敬宇痔疮膏及太宁栓联合应用防治痔切术后术区疼痛、岀血、水肿、瘙痒、分泌物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用白敬宇痔疮膏及太宁栓联合应用换药,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防治痔切术后术区疼痛、岀血、水肿、瘙痒、分泌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痔切术后联合应用白敬宇痔疮膏及太宁栓换药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用PPH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65例直肠黏膜内脱垂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34例单用PPH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PPH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熊胆消痔灵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窦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熊胆消痔灵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两组患者用药3次/d,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患者肛门坠胀、灼热、疼痛、肛门潮湿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胆消痔灵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促进肛门部的血液循环,增进炎症吸收,显著减轻肛门部的疼痛不适、坠胀、水肿等。熊胆消痔灵治疗肛窦炎疗效肯定,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2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TST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愈率,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肛门水肿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术治疗Ⅲ~Ⅳ度痔病的疗效与PPH术相似,但TST术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盆底重建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提肛散敷脐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直肠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盆底重建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即给予提肛散敷脐治疗,持续用药2周;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肛门坠胀感及排便评分,并对比直肠脱出长度、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直肠脱出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排便、肛门坠胀、肛门梗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盆底重建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提肛散敷脐治疗直肠脱垂,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紫芨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观察,并比较其症状积分。结果:2组患者在排便时间积分、肛门坠胀感积分、直肠排便不尽感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紫芨液合消痔灵注射用于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能有效改善直肠粘膜脱垂与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感等临床表现,优于单纯注射消痔灵病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行PPH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行PPH术治疗。对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排尿困难、住院时间等方面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及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是治疗混合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保护剂太宁栓治疗痔瘘疾病术后大便出血、疼痛等常见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232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观察组加用太宁栓肛塞,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大便、出血、疼痛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大便、出血、疼痛情况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含直肠黏膜保护剂的肛门栓剂对痔瘘疾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