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探讨TAT-穿透生物膜的效应,为临床上应用生物大分子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按分子克隆常规操作构建pET28a-TAT-EGFP重组表达载体,转导入宿主菌BL21后用IPTG诱导TAT-EGFP融合蛋白表达,经镍金属鳌合层析柱纯化获得融合蛋白。通过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TAT-EGFP融合蛋白穿透各组织生物膜及达到各组织的时间、浓度。腹腔注射TAT-EGFP,30 min后各主要脏器经检测均有荧光出现,4 h各组织荧光强度达最大值。证明在生物大分子的N-末端加上TAT具有穿透力的蛋白转导区肽段形成的融合蛋白可有效穿透细胞膜到达各组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检测p53、bcl-2及Ki-67蛋白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CA组织和16例正常包皮中的p53、bcl-2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31例CA组织中p53、bcl-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48.39%和77.42%,而正常上皮p53、bcl-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5%、13.50%和37.50%;p53、bcl-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CA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中p53、bcl-2和Ki-67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C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转录因子Snail及黏附因子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食管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中Snail,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Snail阳性率(82.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2.5%)(p<0.05),Snail的表达与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食管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率(36.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7.5%)(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蛋白高表达与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并且联合检测可作为其重要生物学标志,有助于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细胞穿透肽PEP-1在蛋白转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细胞穿透肽PEP-1在大分子物质体内外跨膜转导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PEP-1介导有潜在治疗价值的大分子物质跨膜转导进行疾病的蛋白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大鼠谷氨酰胺转运蛋白1重组质粒p EGFP-N1-SNAT1并进行鉴定。方法对载体p EGFP-N1和质粒p BK-CMV(Δ[1098-1300])-SNAT1双酶切,纯化后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 EGFP-N1-SNAT1。用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SNAT1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EGFP-N1-SNAT1并正常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上。结论重组质粒p EGFP-N1-SNAT1的成功构建为研究SNAT1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ATP和S140对Ⅰ型和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失活核糖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凝胶电泳分析特征RIP作用片断(R片断),以及改进的二步法标记苯丙氨酸外源poly(U)翻译体系,定量检测外加因子对RIP失活核糖体作用的影响.结果:ATP和S140对所有用于检测的Ⅰ型和Ⅱ型RIP失活核糖体的功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Ⅰ型RIP中克木毒蛋白、天花粉毒蛋白、γ苦瓜子毒蛋白、丝瓜毒蛋白A、丝瓜毒蛋白S和Ⅱ型RIP中蓖麻毒蛋白、蓖麻毒蛋白A链;辛纳毒蛋白、辛纳毒蛋白A链,IC50增强活性比率分别为3108,15,151,45,51和47,7,26,12.结论:首次发现ATP和S140对Ⅱ型RIP及其A链具有活性增强作用.克木毒蛋白和辛纳毒蛋白在对ATP和S140的辅助需求方面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盛超  赵孝文  张承顺  丁浩  刘晓昌  韩玮  梅俏 《安徽医药》2015,19(11):2173-217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游离蛋白S(free protein S,fPS)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sTM、PC和fPS水平,进行临床关联分析,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sTM和f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89±1.14) μg· L-1vs (10.28±5.03)μg·L-1,(3.69±1.51) μg·L-1vs(1.67±0.39) μg·L-1,P均<0.01,PC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特征情况下,sTM水平在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19.29±11.47)μg·L-1vs (5.60±1.06)μg·L-1,P=0.04);重度活动期患者sTM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活动期(24.33±13.10) μg·L-1vs(16.35±9.68)μg· L-1,(24.33±13.1) μg·L-1vs (16.78±9.71) μg·L-1,P均<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sTM和fPS水平增高,sTM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癌(ICC)组织中Skp2、P27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病理科存档石蜡包埋ICC组织标本70例为ICC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30例为CIN组和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NCE)组织标本50例为NCE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Skp2、P27和CyclinE表达情况。结果 ICC组、CIN组、NCE组Skp2、CyclinE蛋白表达的阳性呈明显降低趋势,P27蛋白表达的阳性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ICC组中,Skp2蛋白、CyclinE蛋白及P27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 0.05);而与组织学Ⅲ级、间质浸润浅肌层、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和脉管浸润阳性者Skp2蛋白和CyclinE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组织学≤Ⅱ级、间质浸润≤浅肌层、盆腔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脉管浸润阴性者,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显著低于组织学≤Ⅱ级、间质浸润≤浅肌层、盆腔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脉管浸润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资料显示,ICC组生存期≥5年者38例,生存期≥5年者Skp2和CyclinE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者,P27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kp2、P27和CyclinE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Skp2和CyclinE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组织恶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Skp2和CyclinE过度表达,伴P27的低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PA(前清蛋白)、CRP(C-反应蛋白)、SAA(血清淀粉样蛋白)的检测,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创伤改变的规律。方法测定41例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PA、CRP、SA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前后PA、CRP、SAA的水平比较,均显著改变(P<0.05),术后第3天各指标均出现峰值/谷值,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三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CRP与SAA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PA、CRP、SAA指标皆可用来检测围手术期机体创伤水平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因子与大肠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样本及病理组织标本,根据Dukes分期分为四组。搜集10例正常的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Wnt-2蛋白、β-catenin蛋白、Axin蛋白、APC蛋白的表达。搜集15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肠癌患者和对照组2血清中Wnt-2蛋白、Axin蛋白的表达。结果:Wnt-2、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xin、APC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各个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Wnt-2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各个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xin血清浓度低于健康人,但是各个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因子可作为大肠癌筛查的血清学辅助指标,有助于提高大肠癌检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p27及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p27及周期蛋白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Myc和周期蛋白E在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28/42)和54.76%(23/42);p27的阴性率为52.38%(22/42)。28例c-Myc阳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周期蛋白E阳性表达的22例,p27阳性表达者8例;在20例p27阳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周期蛋白E阳性6例,14例阴性。结论(1)c-Myc蛋白的表达与p27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周期蛋白E的表达呈正相关;(2)p27的表达与周期蛋白E的蛋白表达间呈负相关;(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Myc对周期蛋白E/CDK2复合物活性的调控至少部分地依赖于c-Myc蛋白对p27蛋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穆斌  李艳丽  王杰  胡金雅  孙志华 《安徽医药》2022,26(9):1827-1830
目的探讨τ蛋白、β淀粉样蛋白(β-AP)、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的老年AD病人100例(AD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7例痴呆,53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病人;同时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τ蛋白、β-AP、VILIP-1水平并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τ蛋白、β-AP、VILIP-1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关系。结果AD组血清τ蛋白、β-AP、VILIP-1分别为(24.40±5.55)pg/L、(210.22±44.43)ng/L 和(8.11±1.82)ng/L,高于对照组(19.01±5.03)pg/L、(130.32±32.15)ng/L 和(3.02±0.95)ng/L(P<0.05);AD病人中有47例为AD痴呆;AD痴呆病人MMSE评分低于MCI病人(P<0.05);AD痴呆病人血清τ蛋白、β-AP、VILIP-1 分别为(27.82±3.82)pg/L、(240.38±37.32)ng/L 和(10.01±1.90)ng/L,高于MCI 病人(21.37±4.10)pg/L、(183.47±44.19)ng/L和(6.43±1.44)ng/L(P<0.05);血清τ蛋白、β-AP、VILIP-1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54、?0.33、?0.51,P<0.05)。结论AD病人血清τ蛋白、β-AP、VILIP-1水平升高,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可能在病人认知功能判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GPCRGα融合蛋白是近几年用于受体研究的新颖手段之一,它的表达确保了受体与G蛋白之间1∶1的化学计量关系、空间位置上的邻近性及适宜于高通量的配基筛选,使其为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将在孤儿受体的配基筛选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研发以oGPCR为作用靶点的新药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菲菲  姜丹  白璐 《安徽医药》2018,39(9):1133-1135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压、PA、ALB及hsCRP的数值水平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A、ALB数值水平低于非急性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非急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A的OR=0.984(P<0.05)、ALB的OR=0.648(P<0.001),hsCRP的OR=1.818(P<0.001)。结论 PA、ALB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sCRP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wist、Snail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喉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中Twist、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Twist的阳性表达为68.3%(41/60),Snail的阳性表达为71.7% (43/6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在喉鳞癌组织中Twist、Snail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29(P <0.01).结论 喉鳞癌组织中存在Twist、Snail蛋白的高表达,两者的联合表达能增加肿瘤细胞侵袭力,促进喉鳞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9.
天花粉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梅  黄利鸣 《河北医药》2006,28(4):322-323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是从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的根块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碱性蛋白,属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它与双链RIPs-蓖麻毒蛋白(Ricin)的A链在一级结构上有56%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冉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82-178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明确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卵巢癌组织作为观察组,60例卵巢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测定两组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okem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9.2%(36/52)和11.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8%(41/52)和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1)。Pokemo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9.16,P〈0.05)、临床分期(χ2=5.86,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32.28,P〈0.01)和是否复发(χ2=27.08,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82,P〉0.05)无明显关系。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8.24,P〈0.05)、临床分期(χ2=9.24,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19.62,P〈0.01)和是否复发(χ2=21.16,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77,P〉0.05)无明显关系。经相关性分析,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97,P〈0.05)。结论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与卵巢癌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