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肝切除术是目前肝恶性肿瘤患者获治愈可能的首选治疗方法。肝细胞癌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肝内转移,45%~58%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也可通过门静脉和胆道系统肝内微小播散[1-2]。另外,非解剖性肝切除存在的残肝组织缺血可促进肝癌的复发转移[3]。Makkuchi等[4]倡导解剖性肝切除术应以门静脉为主的Glissonean蒂血供范围和肝静脉引流区域为解剖  相似文献   
2.
3.
正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第6位~([1])。胆囊癌症状隐匿,早期诊断率低,相当比例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同时,胆囊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脉管及组织浸润;因此,胆囊癌患者总体预后极差,中晚期胆囊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5%~10%~([2-3])。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腹腔镜根治性手术在胃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腹腔肿瘤中已广泛应用~([4-6]),其在胆囊癌中的应用依然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中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行肝中叶切除或改良肝中叶切除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央区肝脏肿瘤17例,肝门部胆管癌者3例(均为BismuthⅣ型),胆囊癌2例(均为TNM分期Ⅳa期)。其中行肝中叶切除术17例,均为肝中央区肿瘤患者;行改良肝中叶切除术5例,同时行肝外胆管切除、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和胆肠内引流术,包括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附加Ⅰ段切除术)和2例胆囊癌患者。手术时间198~241 min,平均(205±139)min;术中出血量300~2 100 mL,平均(630±27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7/22)。结论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术中仔细操作,肝中叶切除术或改良肝中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两镜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方法 从1998年4月至2002年5月,运用二镜联合的手术方式对24例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2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残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 二镜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性肠坏死患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性肠坏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坏死肠段肠切除、肠吻合术,治愈8例,死亡2例,全部病例术后均给予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性肠坏死多急性发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术前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由于肝癌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且多合并肝硬化等因素,仅20%~30%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肝脏扩大切除可提高肝癌的疗效,但术中会不可避免地切除部分正常肝组织,如患者肝储备较差,尤其是合并肝硬化时,可能出现术后肝功能衰竭.对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尤其是残余肝体积不足40%的患者,外科医生应对其进行详细的计划,人为诱导功能正常的肝组织增生、肥大,保证足够的肝储备是外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常规切除术后预计肝功能不能代偿的中晚期肝癌患者3例,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后,二期手术切除.术后3例患者已无瘤生存1 ~12个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半肝切除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分析216例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所采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Pringle法为A组98例,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为B组71例,肝悬吊法联合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为C组47例.结果 3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 =0.72,0.83,0.67,均P>0.05);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和平均输血量均明显多于B、C组(分别t=3.72,3.83,4.11,4.07,均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A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B、C组(分别t =3.65,3.77,3.90,3.74,均P<0.05);A组患者术后第3、5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B、C组(分别t=4.13,5.01,4.09,3.99,均P<0.05);A组术后第1、3、5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B、C组(分别t=5.36、6.14,5.70,7.01,4.94,3.98,均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分别x2 =13.71,23.56,均P<0.05).B、C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8,P>0.05).结论 半肝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或与肝悬吊法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可作为半肝切除术中血流阻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残胃癌(G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0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的102例GS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2例GSC患者中,首次疾病为良性者20例(19.6%),首次疾病为恶性者82例(80.4%)。首次术后至GSC发生的时间间隔,首次疾病为良性者为204(108~481)个月,首次疾病为恶性者为38(5~204)个月,前者GSC均发生于首次术后60个月后,后者大多数(84.2%)发生于首次术后60个月以内,且两者在首次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构成比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首次疾病为良性者GSC主要发生于非吻合口(60.0%),而首次疾病为恶性者主要发生于吻合口(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11例(10.8%),姑息性手术19例(18.6%),未手术72例(70.6%)。83例获随访1~50个月,全组GS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25.5%,患者的生存率与首次疾病的良、恶性无关(P=0.086),而与GSC的病理组织分型、有无合并症以及CEA、CA19-9水平有关(均P0.05)。结论:GSC的发生与首次手术方式及首次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关,不同首次疾病性质患者GSC发生的间隔时间及发生部位不同;GSC预后差,GSC的病理组织分型、合并症及部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对GSC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