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青霉素(或称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2],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硫化氢(H2S)是继NO和CO之后的第三气体信号分子,由关键酶CSE和CBS催化L-半胱氨酸代谢产生[1-2],在心血管疾病[1]、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肝脏功能障碍中起保护作用[3-4],具有抑制[1-5]、促进[6-7]炎症反应效应。H2S在急性腹膜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国内外文献鲜见报道。故我们加以探讨,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毒鼠强引起人中毒事故屡见不鲜。它的毒性极强,人畜摄入mg级毒鼠强后便可导致严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毒鼠强对人的毒性比氟乙酰胺强3-30位[1],比氰化钾的毒性高出100倍[2],对和生命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1],彩超因能直接显示发炎的阑尾、估计发炎程度、确定有无脓肿或腹腔积液[2],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本文回顾分析了103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总结出各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特点,以便提高术前定性诊断,为术前准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中药外治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07月16日,收集消化道肿瘤中有关中药外治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1项研究,共1646例患者,其中中药外治组829例,对照组81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安慰剂组相比,中药外治显著降低了周围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RR=0.59, 95%CI:[0.52, 0.66], P<0.00001)和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RR=0.38,95%CI:[0.31, 0.45], P<0.00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外治联合西药有效预防了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RR=0.47, 95%CI:[0.32, 0.70], P=0.0002)和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RR=0.23,95%CI:[0.09, 0.59], P=0.002)。不论奥沙利铂使用剂量为130-135mg/m2或80-85mg/m2时,中药外治显著减轻了周围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RR=0.56,95%CI:[0.49, 0.64],P<0.00001)、(RR=0.57,95%CI[0.48, 0.68], P<0.00001)和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RR=0.40,95%CI:[0.31, 0.52], P<0.00001)、(RR=0.32,95%CI:[0.22, 0.46], P<0.00001)。结论 中药外治可有效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且不论奥沙利铂的给药剂量是130-135mg/m2或80-85mg/m2,均不影响结果的一致性。但由于纳入分析的临床试验质量不高,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初诊2型糖尿病通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迅速解除高糖毒性、高脂毒性,血糖得以良好控制[1],故在国内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短期强化治疗已较普遍,我们对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变化如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1],其研究亦主要集中于学习和记忆,而LTP其它潜在的作用或其他类型的突触可塑性被忽视。LTP诱导和维持有关的许多分子过程与神经兴奋毒性过程中激活的分子相同[2-5]。因此,在神经病理改变和LTP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另外,某些形式的LTP可以在病理刺激下诱导,如缺氧[2];一些LTP引起有益的改变而另一些则可能引起病理改变如发生癫痫、兴奋毒性[6]。此外,体外氧糖剥夺研究得到大量关于能量剥夺后急性和迟发型神经元死亡机制的数据表明[7,8],神经元可能通过产生病理性突触…  相似文献   

8.
联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苯胺类化合物(benzidine compounds,BZC)是芳香胺类的有机物质,易溶于乙醇、苯及乙醚等,毒性较大.由于其特殊的化学作用,目前被广泛用于印染、纺织和皮革等行业,主要作为原料来使用[1],如3,3-二甲基联苯胺(3,3'-dimethylbenzidine,DM)、3,3-二甲氧基联苯胺(3,3'-dimethoxybenzidine,DMO)、3,3-二氯联苯胺(3,3'-dichlorobenzidine,DCB)等.BZC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BZC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其毒性的研究尚不太多,现将最近几年国内外对联苯胺类化合物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 Houtt.的地上部分,为妇科常用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等症[1].益母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二萜类,苯丙醇苷,挥发油等[2].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益母草有肾毒性[3,4],因此有些中医专家推测益母草的肾毒性缘自其含有马兜铃酸,但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此报道.鉴于马兜铃酸的严重肾毒性及基因致癌毒性[5],本实验对益母草中是否含有马兜铃酸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许多实验资料证明急性心肌衰竭可继发于失血性休克[1][2][3]、烧伤性休克[4]、内毒索性休克[5][6][7]、脓毒性休克[8][9],内脏动脉闭塞性休克[10]和过敏性休克[11]。无论哪种类型休克一旦并发急性心肌衰竭,便可导致休克恶化,以致不可逆[12]。 急性心肌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特点是心脏指数下降、左心室舒末压增高、左心室收缩压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李聪  赵敏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93-194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性气体[1],在我国北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为急诊的常见病,CO中毒后主要损害脑部及心血管,且在中毒早期病死率极高[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相似文献   

12.
张峰源 《重庆医学》2012,41(27):2887-2889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占葡萄籽提取物的85%。低聚PC的生物适应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毒性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C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1],而且还能拮抗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2],具有较好的防癌、抗癌功效[3-4]。PC的抗癌  相似文献   

13.
克罗恩病(简称CD)是指因胃肠道局灶性、不对称性、全层(贯壁)性与肉芽肿性(偶尔出现)炎症,以及往往合并存在的全身性(肠外)并发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改变~[1],因其发生部位以末端回肠与结肠为最常见~[1],故初诊患者回盲部炎症急性发作时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方案.然而,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道损伤的发生率高[1-2],特别在急性炎症时,胆囊三角区组织水肿黏连,解剖欠清晰,更易发生胆道损伤[3].故如何预防胆道损伤成为关注的主要问题.我们自2005年10月到2011年4月共完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例,无1例胆道损伤,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发作及其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CNKI、CBM,纳入细菌溶解产物用于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对照试验的方法学,提取试验的相关指标,对临床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6个研究,共1746例稳定期COPD患者,结果显示细菌溶解产物相较于安慰剂组,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年平均急性感染次数[SMD=-0.93,95%CI (-1.26~-0.60),P<0.01],急性感染的持续时间[SMD=-1.38,95%CI (-1.6~-1.11),P<0.01],平均住院时间[SMD=-9.01,95%CI (-10.24~-7.78),P<0.01],抗生素应用时间[SMD=-1.07,95%CI (-1.32~-0.82),P<0.01],提高患者的 T淋巴细胞水平[SMD=1.38,95%CI (0.64~2.13),P<0.01]、IgG [SMD=1.46,95%CI (1.18~1.59),P=0.02]、IgM [SMD=0.26,95%CI (0.18~0.41),P=0.01]及6min步行距离[SMD=58.7,95%CI (33.5~84.1),P<0.01]。然而,细菌溶解产物对肺功能指标并无影响。结论细菌溶解产物对COPD的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在于减少感染次数,其对COPD的肺功能并无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性评价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均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收集所有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篇文献,共9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可以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5.45,95 %CI(3.48,8.52),P<0.01],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数差(MD)=-15.20,95%CI(-18.17,-12.23),P<0.01],血淀粉酶[MD=-26.59,95%CI(-29.85,-23.34),P<0.01],血C反应蛋白[MD=-23.95,95%CI(-27.68,-20.22),P<0.01],血白细胞介素-6[MD=-12.40,95%CI(-15.69,-9.11),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可以有效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天然活性化合物松萝胺[C18H17NO6,6-乙酰基-2-(1-氨基-亚乙基)-7,9-二羟基-8,9b-二甲基-9bH-二苯呋喃-1,3-二酮]的使用安全性。  方法  选用SPF级小鼠进行小鼠经口毒性试验、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30 d喂养试验。  结果  研究条件下,实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5000 mg/kg;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性(P > 0.05);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P > 0.05);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P > 0.05);30 d喂养试验未见实验小鼠出现明显中毒体征,各项指标正常。  结论  松萝胺安全,无急性、亚急性中毒作用,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基于运动治疗的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基于运动治疗的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20日,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对象10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运动干预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RR间期标准差[MD=13.04,95%CI(6.03,20.04),P=0.0003],改善患者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MD=15.20,95%CI(11.46,18.95),P<0.00001],改善低频谱功率[MD=-0.62,95%CI(-1.22,-0.01),P=0.05],改善高频谱功率[MD=0.22,95%CI(0.05,0.39),P=0.01],改善了患者LF/HF值[MD=-1.03,95%CI(-1.70,-0.3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干预在...  相似文献   

19.
全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病率迅速增长,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约占90%以上,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原因之一[1].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加胰岛素对血糖调节作用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抑制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曲格列酮(troglitazone)是第一个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因其严重肝脏损害而撤出市场[2],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在应用中也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由于该类化合物的毒性被认为与噻唑烷二酮有关[3],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非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苯并吡喃就属于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的非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4].在这类化合物的合成中,7-羟基-2-氧代-2H-1-苯并吡喃-3-羧酸甲酯是一个关键中间体,本实验对这一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及结构鉴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百草枯又名巴拉利和克无踪,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二氯吡啶,作为除草剂,具有较强毒性,误服极易发生肺功能衰竭和以急性肾损伤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达60%~76%,迄今尚无特异性解毒剂[1-2].及时控制毒性物质在人体血液和组织中的扩散是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关键,血液净化可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帮助患者维持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