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的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诱导生物被膜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采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测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结果浮游肺炎克雷伯菌(A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0.0%(8/40);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B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2.5%(17/40);亚胺培南诱导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C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0%(26/40)。对A组和B组的检出率,B组和C组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生物被膜的形成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的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诱导生物被膜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采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测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结果浮游肺炎克雷伯菌(A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0.0%(8/40);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B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2.5%(17/40);亚胺培南诱导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C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0%(26/40)。对A组和B组的检出率,B组和C组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生物被膜的形成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导致肝脓肿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并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的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体耐药数据、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 53例患者中,基础疾病主要包括胆囊、胆道疾病或手术史28例(52.8%),高血压病20例(37.7%),糖尿病18例(34.0%);临床表现:发热51例(96.2%),肝区疼痛或胃肠道症状33例(62.3%),休克6例(11.3%)。31例(58.5%)白细胞计数10×109/L,37例(69.8%)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50例(94.3%)CRP升高,17/19例(89.5%)PCT升高,32例(60.4%)ALT升高,22例(41.5%)AST升高。血培养阳性11例,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7例(63.6%),大肠杆菌4例(36.4%)。脓液或胆汁培养肠杆菌科细菌株53例,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35例(66.0%),大肠杆菌12例(22.6%),摩氏摩根菌亚种2例(3.8%),彭氏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各1例(1.9%)。肺炎克雷伯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例,对常用抗生素敏感;大肠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9例,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所有分离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结论导致肝脓肿的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不高,三代头孢菌素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可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情况及对18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广州12家医院分离的3 499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包括分离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病人389株,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以K-B法检测所有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广州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总体检出率38.4%(819/2134);神经科脑血管病病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5 5.5%(121/218);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是53.1%、57.5%.结论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与总体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所有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被膜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模型,用扫描电镜进行鉴定.分别检测浮游大肠杆菌(A组)、生物被膜大肠杆菌(B组)及亚胺培南(C组)和头孢西丁(D组)诱导后生物被膜大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活性.结果生物被膜大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浮游大肠杆菌的2.16倍,经亚胺培南和头孢西丁诱导后生物被膜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的活性分别是生物被膜大肠杆菌的1.30倍和1.05倍.结论生物被膜大肠杆菌耐药与产生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呼吸科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P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老年呼吸科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14种抗生素敏感性,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6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58株,检出率为49.01%,检出5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与其他细菌形成混合感染有164株(占32.14%),铜绿假单胞菌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52例,占31.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老年呼吸科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所以监测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能够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抗菌药物的应用使人类在对付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中取得辉煌成绩,但其广泛应用往往在医院内重症感染患者中选择出多重耐药的致病菌,造成治疗困难。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多种,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机制。目前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新的广谱β内酰胺类耐药,其主要机制是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BushⅠ组β内酰胺酶,导致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的耐药性[1]。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从常见的β内酰胺酶如TEM1,2,或SHV1结构…  相似文献   

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细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产ESBLs的细菌种类不断增加,ESBLs基因表型也不断增加,成为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耐药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651份老年患者的各类标本中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离鉴定,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药敏情况,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并分别使用对TEM型、SHV型和CTXM型基因特异的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酶菌的ESBLs基因。结果共分离出12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的占25.2%。ESBLs阳性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ESBLs阴性菌。31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TEM型基因占48.4%,CTXM型基因占35.5%,SHV型基因占29%。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耐药性较强,其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特定基因的监控,是控制其医院感染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阳  文仲光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46-125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被证实对广谱的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ESBLs主要在常见的院内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被发现.因ESBLs表达导致的耐药性迅速增加,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重和持续的威胁.本文综述了ESBLs的分类、产生菌、耐药机制、检测方法 发、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 发等.  相似文献   

11.
卡它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是寄生在人上呼吸道中的正常菌群,80年代初期被明确为条件致病菌。为进一步观察卡它莫拉菌的耐药情况,我们对从361例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咽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95株卡它莫拉菌进行了药物敏感、产β-内酰胺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大肠埃希菌(EF)、肺炎克雷伯菌(KP)为代表。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对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的EF和KP的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季节性规律,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对2012~2017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季节性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的集中度为M=0.348,通过圆形分布法发现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的高峰日为8月16日。检出高峰时期为149 d,检出高峰时间段为6月2日~10月30日。结论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趋势,应在该时段加强防控工作,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田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4,9(4):391-391,39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医院内耐药问题之一,本文分析我院各临床科室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共检出细菌211株,菌株数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51株)、肺炎克雷伯菌(33株)、鲍曼不动杆菌(20株)、表皮葡萄球菌(17株)和阴沟肠杆菌(14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血液。64.71%的大肠埃希菌(3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占63.64%(7株)。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菌株。老年住院患者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6.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期间,细菌易于聚集在气管导管表面生长并且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生物被膜。据流行病学调查,90%的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处有生物被膜的形成。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清除能力差,更有利于生物被膜的形成。我们观察了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插管时间及不同插管原因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常见肺部耐药菌感染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包括人和动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加以及老年患者的增多,肺部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耐药菌常见的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革兰氏阴性菌、产型β-内酰胺酶(AmpC酶)革兰氏阴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不动…  相似文献   

18.
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8~2007年68例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中,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侵袭性诊疗操作、激素应用及大剂量化疗、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等.68例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9株(75.24%);革兰阳性球菌19株(18.10%);真菌7株(占6.66%).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有严重耐药,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有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产酶率较高,分别是89.2%、76.9%.结论 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多,病死率高.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易出现多重耐药,防治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关键是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以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抗菌素的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传染病总论     
医院感染有效监控与合理治疗的实践与认识;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藻酸盐基因的表达差异;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的基因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国产与进口替考拉宁对224株肠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导致β-内酰胺酶的产生,成为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已发现200多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其中SHV型β-内酰胺酶有80多种(http://www.1ahey.org/studies/webt.htm)。各国、各地区流行的ESBL基因型各不相同。我们对安徽省合肥市多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经抑制剂增强肉汤稀释法(inhibitor-potentiated broth dilution test)鉴定为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和大肠埃希菌(Eco)SHV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该地区SHV型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