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细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产ESBLs的细菌种类不断增加,ESBLs基因表型也不断增加,成为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产ESBLs鸡肠杆菌科细菌对21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p β-lactamases,ESBLs)是指能水解青霉素类和广谱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质粒介导的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BLA)。自1983年德国Knothe等从肺炎克雷伯菌中首次发现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新的ESBLs从医院致病菌中发现。产ESBLs菌株已分布到全球各个角落,它们的流行呈增长趋势。ESBLs产生菌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从而造成严重的爆发性感染流行及耐药菌的传播扩散,因此对产ESBLs菌株的检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刘敏  王欣  章政  赵鹏飞  邢昂 《山东医药》2012,52(43):80-8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9月临床分离的378株肠杆菌科细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鉴定为大肠埃希菌173株、肺炎克雷伯菌120株、肠杆菌属67株,阴沟杆菌9株,产酸克霉伯菌4株,其他肠杆菌6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98.41%和94.9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100.00%),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0)。结论目前我院住院患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对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4年间多重耐药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分布状况及药敏结果的研究,旨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所有菌株分离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临床标本,且均经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 API 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药敏判断标准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按照当年的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数据采用 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4年,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 ESBLs 阳性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肠杆菌属细菌的 ESBLs 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重耐药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普外科、ICU、老年科及肾内科。产 ESBLs 的肠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及泌尿道。2014年我院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敏感率仍高。结论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初见成效,但多重耐药肠杆菌分离率仍高,应加强对临床标本特别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仍是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TEM-104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广谱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头孢噻肟、氨曲南和头孢他啶 )在临床上的应用 ,首先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了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 ,其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产生[1] ,且能使第 3代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失活。截止 2 0 0 1年 12月 12日 ,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已发现 15 0多种ESBLs。根据其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分为TEM、SHV、CTX M、OXA和其他等五类 ,其中以TEM和SHV型最多见 ,他们分别由广谱酶TEM 1、TEM 2和SHV 1编码基因中数个位点发生点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情况及对18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广州12家医院分离的3 499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包括分离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病人389株,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以K-B法检测所有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广州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总体检出率38.4%(819/2134);神经科脑血管病病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5 5.5%(121/218);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是53.1%、57.5%.结论广州地区脑血管病病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与总体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所有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ICU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进行检测,与普通病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并比较大肠埃希茵、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和非产酶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ICU产ESBLs菌检出率为48.92%,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碳青霉烯类药物对ICU检出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非产ESBLs细菌对第3、4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较产ESBLs细菌低。结论 ICU患者产ESBLs细菌的检出率呈升高趋势,耐药率也较高;治疗该类细菌,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抗菌素可作为临床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8.
田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4,9(4):391-391,39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医院内耐药问题之一,本文分析我院各临床科室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的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诱导生物被膜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采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测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结果浮游肺炎克雷伯菌(A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0.0%(8/40);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B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2.5%(17/40);亚胺培南诱导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C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0%(26/40)。对A组和B组的检出率,B组和C组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生物被膜的形成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好发部位及耐药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发生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肿瘤患者病历资料;采用WHONET5.6版本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3-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肿瘤患者共168例,其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呼吸道48.2%、泌尿道24.4%、皮肤、黏膜12.5%;分离到200株肠杆菌科细菌,32株为复数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较常见,分别占30.0%、20.5%、15.0%;药敏数据显示:本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为30.5%,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101株,其中产ESBLs细菌检出61株,检出率为60.40%;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每种病原菌均超过75%;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20.0%。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上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有所上升,所分离细菌耐药性严重,只有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减轻个人和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12-31某院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非重复分离病原菌共计178株,革兰阳性菌为主(51.2%),革兰阴性菌次之(43.2%),真菌最少(5.6%)。前5位病原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9%)、鲍曼不动杆菌(14.0%)、大肠埃希菌(12.3%)、屎肠球菌(11.8%)和肺炎克雷伯菌(10.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为47.4%和41.2%;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高度敏感,但检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3.3%;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6.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52.6%,广泛耐药占26.3%。结论某院ICU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常见病原菌耐药严重,了解ICU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趋势有助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革兰阴性致病菌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日益上升 ,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是导致这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在我国 ,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占 13 %~ 5 0 %或更高比例 ;我们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 ,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所占比例也已经超过了 2 0 % [1] 。正确看待产ESBLs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不仅有助于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而且可以减少产ESBLs菌株的出现机会 ,对遏制ESBLs的流行也有重要意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细菌耐药性   总被引:120,自引:2,他引:118  
目的 了解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双纸片法、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酶抑制剂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和E-试验;Kirby-Bauer(KB)法测定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占25%,肺炎克雷伯菌中为57%;上述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  相似文献   

14.
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为广谱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有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亦较强,对普通变形杆菌、雷极变形杆菌、沙雷菌及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亦强于第二代头孢菌素。我们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胆管及胆囊感染共35例,观察其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脓液、血液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TACE组15例,消融组34例。TACE组共检出35株病原菌(肝脓液25株,血液1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3%、40%及5.7%;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2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屎肠球菌(n=5),铜绿假单胞菌(n=3)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10)主要为屎肠球菌(n=4)、大肠埃希菌(n=1)、枸橼酸杆菌(n=1)等。消融组共检出64株病原菌(肝脓液43株,血液2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9.4%、39.1%及1.6%;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4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n=10)、肺炎克雷伯菌(n=9)、屎肠球菌(n=4)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2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大肠埃希菌(n=3)、粪肠球菌(n=3)等。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26.3%(5/19)及43.8%(7/16),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别占10.5%(2/19)及12.5%(2/16)。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10.5%;大肠埃希菌对所检测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为43.8%~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18.8%、12.5%。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0,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28.6%(2/7),未检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肝癌TACE/消融术后肝脓肿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为主,治疗时应根据相应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造瘘患者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及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61例72~102岁老年膀胱造瘘患者的导管,导管拔出后运用超声震荡使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完全脱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管壁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情况;对导管内定置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膀胱造瘘管培养的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34.4%)、铜绿假单胞菌(23.0%)、粪肠球菌(18.0%)、阴沟肠杆菌(16.4%)、表皮葡萄球菌(6.6%)、肺炎克雷白杆菌(3.3%)等,生物被膜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浮游菌(P<0.05)。结论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老年膀胱造瘘患者难治性尿路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抗菌药物的应用使人类在对付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中取得辉煌成绩,但其广泛应用往往在医院内重症感染患者中选择出多重耐药的致病菌,造成治疗困难。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多种,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机制。目前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新的广谱β内酰胺类耐药,其主要机制是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BushⅠ组β内酰胺酶,导致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的耐药性[1]。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从常见的β内酰胺酶如TEM1,2,或SHV1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比较肺结核病与非结核病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ESBLs)的感染率和耐药性。方法:采用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株和SceptorPette系统测定细菌对21种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肺结核病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中产ESBLs株为39%,大肠杆菌为78%,较非结核病患者的ESBLs株感染率明显为高,后者ESBLs株感染率分别依次为21%和53%。上述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第一、二代以及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呈高度耐受性,仅有41%-63%对氨曲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但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应高度重视产ESBLs株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头孢唑肟是广谱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G~+/G~-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酚胺酶稳定,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反应上,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报道少,因此临床上出现头孢唑肟致溶血性贫血常被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高龄老年患者因使用头孢唑肟导致溶血性贫血后被误诊为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共检出细菌211株,菌株数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51株)、肺炎克雷伯菌(33株)、鲍曼不动杆菌(20株)、表皮葡萄球菌(17株)和阴沟肠杆菌(14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血液。64.71%的大肠埃希菌(3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占63.64%(7株)。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菌株。老年住院患者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