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探讨降逆和胃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 ,3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降逆和胃法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2 4小时食管 pH值和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结果 :降逆和胃法能明显降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时间反流次数、pH <4的反流时间以及 pH <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 ,并能明显改善其症状。提示降逆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杨泽民用降逆和胃理气法治疗胃下垂经验常州市中医院(213003)沈镇苍[关键词]胃下垂,降逆和胃理气法,杨泽民杨泽民主任医师从医50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对于胃下垂,杨老通过观察发现当今此病多以胃脘胀痛、食后尤甚为主,为饥饱不一、饮食停滞...  相似文献   

3.
马万千主任医师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主要与情志失遂,肝失疏泄,气滞化热犯胃,胃气上逆,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浊邪内生,浊邪随气逆上泛;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胆、脾、胃等脏腑有关。胃气上逆,浊邪上泛是病机关键。马万千主任医师根据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无食管黏膜损害的病理特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降逆"为切入点,治以"降逆疏肝、清热化浊"大法,强调"肝脾同调,脾胃同治",多采用降逆疏肝,肝脾同调、清热化浊,脾胃同治、寒热并用,升降同调等治法,自拟降逆清热化浊方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4.
张小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肝胃郁热为其发病关键,病位多在食管及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张小萍在治疗上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为法,自创张氏降逆汤,临证以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病证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降逆化痰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厚  宋延秋 《国医论坛》2007,22(1):25-2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胃、十二指肠内溶物反流人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炎性改变.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笔者依据中医理论认为其基本病理为痰热互结、胃失和降,故采用降逆化痰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临床上常见的脾胃病症,其病机多为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其治法常以和胃降逆入手。而临床上一些难治性呃逆患者,在调治本脏腑疗效不显时,应转换思路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泻肺降逆”、“宁心安中”、“补肾纳中”等法调治顽固性呃逆,常获得佳效,今结合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胃食管反流症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疼痛、烧心、泛酸、咽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的疾患,属中医学吐酸、中酸、吞酸等范畴。我们以清热降逆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心得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安佳岐  王程秀 《陕西中医》2005,26(4):366-366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因火热迫血妄行所致,辨证多从肺、胃、肝热(火)入手。常规治疗以凉血止血者多见,而这种治疗方法用于一般症状典型,病发初期疗效尚可,但在病症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病例时,就疗效欠佳或无效。本人在临床治疗鼻衄,尤其是顽固不愈反复发作的鼻衄时,采用降逆止血法治疗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胃脘痛患者,对比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组40例与西医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中药降逆和胃、理气通腑法治疗,总有效率90%(36/40);对照组40例胃脘痛患者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0%(32/40),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中药降逆和胃、理气通腑法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同时可以标本兼治,优于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汪银莹  顾勤 《吉林中医药》2013,33(2):124-127
胃食管反流病中常见胆汁反流,且大多与酸反流并存.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为主.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在胃气上逆、脾失运化,临证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或疏肝清热,或健脾益气,或宣肺降逆,或降气化痰,或滋阴清热等.顾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肝胃郁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上逆,故治疗时以调气机之经方小柴胡汤,可疏利三焦,调畅气机,疗效较好.此外,临证中见肝肺气逆证,如:咽中堵塞感或异物感,但饮食下咽无碍,可予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学“吞酸”“吐酸”“食管瘅”“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与气郁、食滞、火郁、痰凝、湿阻、血瘀等相兼为病。临床多从热论治,鲜有从寒角度出发论治,但因寒起病者亦不在少数。“寒”既包括直中胃腑之外感实寒,也包括中焦阳虚内生之虚寒,二者皆可致酸水上泛,临证以虚寒病机者居多,本病涉及心、脾、肾、肝、肺五脏,治以祛寒温中、培中降逆为主,同时兼顾他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胃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3.
李亚楠 《吉林中医药》2012,32(8):784-785
反流性食管炎病因有寒热之分,因热者,多由肝郁化热犯胃所致;因寒者,多因脾胃虚弱,肝气以强凌弱犯胃而成.基本病机在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中医辨证论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为主,前期实证重在清热降逆、化湿祛痰降逆、理气活血降逆;后期虚证重在滋阴、益气、温阳,温通和胃.另外,外治疗法、情志疗法、饮食调理等辅助疗法均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治疗脑震荡后遗症40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医中医院陈炳银(316100)关键词:脑震荡后遗症,益气降逆和胃自1992年以来笔者运用益气降逆和胃法抬疗脑震荡后遗症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0例病人均经伤科门诊治疗效果不佳而转入内科治疗,其...  相似文献   

15.
呕吐可责之于胃气上逆,病位涉及脾胃、肝胆、肺等脏腑,发病与饮食不节/洁、情志所伤、痰饮壅阻等因素有关,故调气降逆是治疗呕吐之大法,临证可通过调畅脏腑使气机升降相因,各司其职。具体治法为调畅脾胃降逆、疏肝理气降逆、利胆和胃降逆、协调肺胃降逆,并佐以化痰、涤饮、清热等法。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郝如彬  王博  杨明  艾妍利  苏鑫 《光明中医》2013,28(5):888-889
张锡纯是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的代表医家之一,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以中医为本,兼采中西各家之长而成。其关于气上逆之类的病症虽未专门论述却杂于各篇,而气机的有升无降,有出无入,可变生如:喘促、呃逆、吐衄血、逆经等症。对此张锡纯善于运用安胃降冲滋肾的原则来治疗,其验案累累,屡试屡效。  相似文献   

17.
暖气,是指自觉气从胃中上逆,其出有声,其声深长,不似见逆声息短促状。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疫水食滞,使气滞中焦土逆或肝气郁结,郁久致脾胃升降失常而致胸腹胀满,频频暖气,吸出始舒。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女性多于男性,本虚标实。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慢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重镇降逆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剂组成如下:酸枣仁3Og,五味子ZOg,乌梅ZOg,牡烟SOg,龙骨SOg,代赧石SOg,莱派干SOg,沙参409,半夏ZOg水煎服。一般4至8剂即可治愈。方中;酸枣仁、五味子甘酸敛…  相似文献   

18.
胃下垂是脾胃常见病之一,以脘腹坠胀、隐痛,食后尤甚为主,多由饥饱无度,饮食停滞,脾胃失和,气机阻滞而发。临床用降逆和胃理气法治疗6例胃下垂病人,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5~47岁;病程5个月~10年。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胃痛急症诊疗规范”进行诊断:以上腹胃脘胀痛,食后饱胀,嗳气或兼有嘈杂泛酸,持续或间断发作,舌边红,舌苔薄白或薄黄为主要表现。均经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胃下垂。3治疗方法采用中药降逆和胃理气剂。基本方:姜半夏15g、苏梗15g、陈皮8g、…  相似文献   

19.
大半夏汤治疗噎膈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河南中医》2004,24(5):12-13
大半夏汤出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篇。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该方为胃中虚寒,气逆冲上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胃反之证而设。功能安中补虚,降逆润燥。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补虚益气,安中和胃。笔者用该方治疗噎膈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2例报道如下。例1 :储某,女,5 8岁,1 999年5月2 4日初诊。近半年来每三五天偶发进食时发噎,每噎,却不能再进食,只得空腹一餐。先后服药数十剂,均无效验,逐渐加重,继觉吞咽有梗阻感,胸骨后轻微疼痛,有时发噎必吐出食物,并挟有泡沫粘液,形体消瘦,舌质淡白,少苔。方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降逆和胃法中药对顺铂(DDP)化疗后家猫的止呕功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降逆和胃法中药防治化疗药物诱发呕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家猫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饲养。生理盐水组灌服生理盐水;西药治疗组注射恩丹西酮;中药治疗组灌服中药。耳缘静脉注射顺铂后,记录家猫的呕吐次数、血清中的5-羟色胺(5-HT)等,采用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降逆和胃法对血清5-HT浓度的影响:化疗药给药后与西药组相比,NS组静脉注射DDP 1 h时其血中5-HT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12 h时进一步上升到峰值;直到DDP注射后24 h时方见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血中5-HT浓度在DDP注射后1 h、12 h、24 h后变化均不明显,两组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降逆和胃法对家猫呕吐次数的影响:给药后与西药组相比,NS组静脉注射DDP后,呕吐次数显著增多,中药组在DDP注射后家猫的呕吐次数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降逆和胃法中药可以有效防治化疗药物诱发呕吐,与西药恩丹西酮相比较,止呕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医理论中"痰浊上逆"证可能与现代医学胃肠道黏膜细胞5-HT过量释放有关,而降逆和胃法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5-HT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